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让数学教学工作升华为创新的素质教育
【作者】 宋晓梅
【机构】 青海省互助县塘川镇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创新教育”是一个新词。“创新”一词早在《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中就曾提到过的,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
关键词:知识经济 创造发明 创新 教学 素质 兴趣
但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引用国际上经济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英文是“Innovations”,其含义,它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比尔·盖茨是公认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人物,但是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他自己的发明创造,都是别人发明创造的东西他拿过来加以变化、重新组合,进行开发,最终使他成为全球首富。由此可见,“创新”的含义比创造发明含义宽。创造发明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而创新则还包括将已有的东西予以重新组合、引入产生新的效益。这样理解就比较容易与本世纪初经济领域里的创新理论相吻合了。
江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思考教育问题就不能离开这个重大的课题。必须强调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这里既包括前所未有的,如果少年发明家能出现也是非常好的事,更包括已有的,但对中小学生个体来说是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这里,关键是使他们具有求新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而不是要他们时时处处搞发明创造。
过去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方面的作用,这种以应试为主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数学教育改革,应把现在所提出的学生几大能力的培养提高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度上来认识,用以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我们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育的阵地,要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方法,使学生受到创造素质的教育,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作贡献。本文就数学创造教育在当前应当确立和强化的几种观念,作些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青少年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一题多变、开放题等,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3、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小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在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
二、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从学生的这些特性出发,教师要做好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放下架子以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的身份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情绪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今天的课堂上更应如此,自由平等的环境氛围往往容易产生灵感,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才能形成。课堂上,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因而,和谐师生关系的第一步是转变观念。
当今教育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关系。教师要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意味着师生关系向着师生平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民主教学方面发展。
关爱、理解与尊重是师生和谐交往的前提。“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积聚对学生的爱,是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根本。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老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是一个完美的老师”。教师只有投入充沛的感情,把爱洒向学生的心田,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奠定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光有师爱还不够,师生还必须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让学生感觉到并接受,才能真正实现。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1、循序渐进,逐步放手,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由于学生各自的程度不同,而且,数学学习本身有它自己的阶段性、逻辑性,需要教师对所有同学进行耐心的和细致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少,他们的自主能力就越强。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通过布置作业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工作,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求尽可能的具体,并且要仔细的检查,找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为自己的备课提供依据。一个阶段以后,学生会逐步养成为某个具体目的自主学习的习惯。2.预习工作完成以后,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化,可以安排一些需要认真思考或互相讨论才能得出结论的题目,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此类题目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极其有利,还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实践证明,学生十分欢迎这样的挑战。3.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尝试完全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比如,在研究美国的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自学,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和同学或老师探讨。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可以从为学生事先准备具体的题目想让他们自己预习,只是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目标检测。
2、鼓励独立,崇尚合作,提供交流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另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合作性学习让学生明白教师并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十分重要。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少,他们的自主能力就越强。
3、重在学习方法,提高效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平时可以多教给学生一些能使他们的学习事半功倍的方法。例如,可鼓励学生采用内省法追溯法等纪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们定期写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写下自己的成功或者失败,并分析原因。教师则定期地根据他们的纪录分析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合理的建议。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增强对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的了解,同时意识到不断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结果进行评估的必要性;否则,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
四、设计好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堂上采取“自学、汇报、评议”的教学方法很符合实际。那么每个老师又都是有着不同的教学经历、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性格特点。比如说有的字写得好,有的画画的妙,还有的歌唱的好,舞跳得棒……这些都可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那样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因此,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选择那些能够发挥自己特长、施展才华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实际决定教学方法,但不是每一种实际只能千篇一律的运用一种方法。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所以说,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在复杂的教学活动中应讲究一点教学艺术,就像厨师能调出花色多样、美味可口的佳肴一样。
总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所在。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环境,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2001/11-12合刊
《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2年第1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 创造发明 创新 教学 素质 兴趣
但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引用国际上经济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英文是“Innovations”,其含义,它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比尔·盖茨是公认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人物,但是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他自己的发明创造,都是别人发明创造的东西他拿过来加以变化、重新组合,进行开发,最终使他成为全球首富。由此可见,“创新”的含义比创造发明含义宽。创造发明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而创新则还包括将已有的东西予以重新组合、引入产生新的效益。这样理解就比较容易与本世纪初经济领域里的创新理论相吻合了。
江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思考教育问题就不能离开这个重大的课题。必须强调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这里既包括前所未有的,如果少年发明家能出现也是非常好的事,更包括已有的,但对中小学生个体来说是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这里,关键是使他们具有求新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而不是要他们时时处处搞发明创造。
过去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方面的作用,这种以应试为主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数学教育改革,应把现在所提出的学生几大能力的培养提高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度上来认识,用以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我们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育的阵地,要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方法,使学生受到创造素质的教育,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作贡献。本文就数学创造教育在当前应当确立和强化的几种观念,作些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青少年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一题多变、开放题等,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3、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小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在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
二、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从学生的这些特性出发,教师要做好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放下架子以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的身份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情绪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今天的课堂上更应如此,自由平等的环境氛围往往容易产生灵感,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才能形成。课堂上,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因而,和谐师生关系的第一步是转变观念。
当今教育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关系。教师要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意味着师生关系向着师生平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民主教学方面发展。
关爱、理解与尊重是师生和谐交往的前提。“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积聚对学生的爱,是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根本。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老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是一个完美的老师”。教师只有投入充沛的感情,把爱洒向学生的心田,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奠定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光有师爱还不够,师生还必须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让学生感觉到并接受,才能真正实现。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1、循序渐进,逐步放手,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由于学生各自的程度不同,而且,数学学习本身有它自己的阶段性、逻辑性,需要教师对所有同学进行耐心的和细致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少,他们的自主能力就越强。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通过布置作业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工作,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求尽可能的具体,并且要仔细的检查,找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为自己的备课提供依据。一个阶段以后,学生会逐步养成为某个具体目的自主学习的习惯。2.预习工作完成以后,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化,可以安排一些需要认真思考或互相讨论才能得出结论的题目,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此类题目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极其有利,还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实践证明,学生十分欢迎这样的挑战。3.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尝试完全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比如,在研究美国的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自学,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和同学或老师探讨。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可以从为学生事先准备具体的题目想让他们自己预习,只是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目标检测。
2、鼓励独立,崇尚合作,提供交流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另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合作性学习让学生明白教师并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十分重要。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少,他们的自主能力就越强。
3、重在学习方法,提高效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平时可以多教给学生一些能使他们的学习事半功倍的方法。例如,可鼓励学生采用内省法追溯法等纪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们定期写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写下自己的成功或者失败,并分析原因。教师则定期地根据他们的纪录分析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合理的建议。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增强对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的了解,同时意识到不断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结果进行评估的必要性;否则,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
四、设计好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堂上采取“自学、汇报、评议”的教学方法很符合实际。那么每个老师又都是有着不同的教学经历、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性格特点。比如说有的字写得好,有的画画的妙,还有的歌唱的好,舞跳得棒……这些都可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那样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因此,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选择那些能够发挥自己特长、施展才华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实际决定教学方法,但不是每一种实际只能千篇一律的运用一种方法。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所以说,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在复杂的教学活动中应讲究一点教学艺术,就像厨师能调出花色多样、美味可口的佳肴一样。
总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所在。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环境,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2001/11-12合刊
《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