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探究初中数学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
【作者】 闫岩林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凤凰初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创新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倡导,在这种大的趋势下,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关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更是把研究性学习列入了四大综合实践活动之一,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因此,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本文从研究性的含义出发,探讨了初中数学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提出几点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引导;教材;可行性
传统教育中大部分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这种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因此,进入本世纪以来,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这一块。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要求把包含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项内容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这种倡导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下,数学教育研究者和数学教师们也开始在数学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学习,设计相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四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其中一门必修课程,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即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下,通过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这种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对初中学生来说,这一年龄段的学习正处于渴望独立的阶段,因此通过这种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恰好能够满足其心理特征,让他在研究性学习中体验成功。
二、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1.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从数学这门学科的角度看,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信息以及结构等内容的一门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什么高压输电线的铁塔是三角形的,为什么窗台前的晾衣架是三角形的,为什么相机的三脚架也是三角形的,通过探究,我们会发现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其实不仅如此,生活还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数学知识去理解和解答的,也就是说,抽象的数学,并不是仅仅是一堆公式或结论,而是具有探究性的,也是可以进行研究的。
2.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研究性学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学习方式。数学的学习过程其实本来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当我们发现一个数不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时候,我们就引进了分数来解决问题。然而,传统的数学课堂却忽略了数学学科的这种特点,还是以老师讲为主,告诉学生为什么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告诉学生为什么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护理毕业论文但是无论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没有办法整节课从头到尾聚精会神地听,而且在听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还可能跟不上教师思路,整节课听下来也不是思路特别清晰,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如果换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模拟科学家的方式进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去死记硬背抽象的公式,而是通过探究、研究,发现这个公式。
三、初中数学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注意事项
1.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虽然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并不代表教师在课堂上就不重要了,其实在课堂上加入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的要求是更高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有限,而教师作为课堂的一个组织者,研究性学习能否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评价、总结 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都是全程参与的。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适合研究性学习的情境。比如说,根据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各个小组间进行小竞赛。又比如说学生刚上了一门美术课,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点,从美术课中提炼出其中的数学应用部分,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探究。
除了创造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堂请境外,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随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跨越一些难点。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一方面教师要对一些正确的思路、逻辑进行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方向,进行引导,这都要求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引导和把控,而且教师还需要特别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要以鼓励为主,既不能打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把控好研究的方向,引导出正确的研究成果。
2.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依据课标编写出来的可以供我们教学时候使用的一种教学材料,是我们教学内容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因此我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立足于教材,更要在摆脱教材的束缚下,灵活地运用教材。通过翻阅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其实有很多看着简单的一些问题,其内涵却是很丰富的,教师可以通过对其进行改造,把教材的内容变成适合学生开展的研究性问题,让研究性学习更加顺利地进行。
四、结语
因为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是可行的,也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灵活运用教材,让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激发自身潜能,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学习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邓文虹.沙沙.顿继安.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J].数学通报.2012(51):17.
[2]买买提江·玉山.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2014(05):083.
[3]杨菊.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D].河南.信阳师范学院.2014.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引导;教材;可行性
传统教育中大部分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这种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因此,进入本世纪以来,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这一块。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要求把包含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项内容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这种倡导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下,数学教育研究者和数学教师们也开始在数学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学习,设计相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四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其中一门必修课程,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即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下,通过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这种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对初中学生来说,这一年龄段的学习正处于渴望独立的阶段,因此通过这种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恰好能够满足其心理特征,让他在研究性学习中体验成功。
二、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1.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从数学这门学科的角度看,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信息以及结构等内容的一门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什么高压输电线的铁塔是三角形的,为什么窗台前的晾衣架是三角形的,为什么相机的三脚架也是三角形的,通过探究,我们会发现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其实不仅如此,生活还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数学知识去理解和解答的,也就是说,抽象的数学,并不是仅仅是一堆公式或结论,而是具有探究性的,也是可以进行研究的。
2.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研究性学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学习方式。数学的学习过程其实本来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当我们发现一个数不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时候,我们就引进了分数来解决问题。然而,传统的数学课堂却忽略了数学学科的这种特点,还是以老师讲为主,告诉学生为什么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告诉学生为什么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护理毕业论文但是无论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没有办法整节课从头到尾聚精会神地听,而且在听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还可能跟不上教师思路,整节课听下来也不是思路特别清晰,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如果换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模拟科学家的方式进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去死记硬背抽象的公式,而是通过探究、研究,发现这个公式。
三、初中数学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注意事项
1.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虽然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并不代表教师在课堂上就不重要了,其实在课堂上加入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的要求是更高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有限,而教师作为课堂的一个组织者,研究性学习能否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评价、总结 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都是全程参与的。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适合研究性学习的情境。比如说,根据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各个小组间进行小竞赛。又比如说学生刚上了一门美术课,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点,从美术课中提炼出其中的数学应用部分,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探究。
除了创造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堂请境外,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随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跨越一些难点。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一方面教师要对一些正确的思路、逻辑进行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方向,进行引导,这都要求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引导和把控,而且教师还需要特别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要以鼓励为主,既不能打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把控好研究的方向,引导出正确的研究成果。
2.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依据课标编写出来的可以供我们教学时候使用的一种教学材料,是我们教学内容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因此我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立足于教材,更要在摆脱教材的束缚下,灵活地运用教材。通过翻阅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其实有很多看着简单的一些问题,其内涵却是很丰富的,教师可以通过对其进行改造,把教材的内容变成适合学生开展的研究性问题,让研究性学习更加顺利地进行。
四、结语
因为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是可行的,也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灵活运用教材,让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激发自身潜能,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学习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邓文虹.沙沙.顿继安.初中数学主题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J].数学通报.2012(51):17.
[2]买买提江·玉山.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2014(05):083.
[3]杨菊.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D].河南.信阳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