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何 莉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城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全面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实践课题。本文通过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实践观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实践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担负着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大部分任务。可以说,阅读教学的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高低。因此,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就是落实语文育人学科重任的有效方法。而传统阅读教学由于方式单一,教法简单,有效性低,导致学生看不到语文学习的进步,也就没有兴趣参与,其结果进入恶性循环。在全面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实践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参与意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为此,我们可要求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前,自由地读,整体感悟,领悟作者的情感。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可通过预习导读或提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向,做到心中有数。由于班上学生学力各有不同,我们在提出自学目标时要做到因人而宜,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已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穷人》,教师在上课之时让学生把自己预习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同学们抢着举手,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桑娜的品质可贵,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作者对人心理活动描写得特别精彩”等等。教师相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即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老师即兴请同学们按时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起来了。
二、强化互动对话,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课堂,以教材为凭借,是师生对话的主要话资,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新课标以“对话”来界定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作为阅读教学实践,我们应强化对话,更应注重互动,让学生参与到阅读实践中来。
(一)培养对话意识。我们知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话的基础,对话过程本质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只有建立了这样的氛围,老师那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灵活的教法,都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仿效,都能让学生产生“我要学”、“我想说”、“我想读”的学习需求。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读乐说,进而产生对话的意识与渴望。有了这种基质,学生主体作用自然被调动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贵有疑。但小学生质疑意识差,更不会主动思考。南宋朱熹告诉我们,学生无疑须教有疑。而“教有疑”的体现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我们知道,一个巧妙的设问,就是一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就是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的助推器。因此,精心设问是提高学生参与性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有效策略。因此,有效的阅读教学,离不开问题情境的帮助。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教学开始,老师便让学生看题目,想问题。学生抓住课题纷纷质疑:钓鱼会有什么启示?这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有时,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教学《太阳》一课,教师讲了某人的亲身经历:小时候从报纸上得知苏联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于是,立志长大了要登上太阳。这时,学生哄堂大笑,教师趁机问学生为什么笑,再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入地了解太阳的特点。
三、引导精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读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有感悟,又有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所以,把课文作为观察和认识的对象,让学生动用全部感官与心智去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情感体验来获得对文章的感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要知道,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有所感悟的重点是通过精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是学生由敢于提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到经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到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做到,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有认识、有体会随时可以发表。特别是精读课文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和课文中人物对话。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加强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谖谖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努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己进行阅读。
总之,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因为,课堂的所有努力,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才能起作用。因此,与其说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倒不如说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策略更切合实际。
参考文献:
[1]王绍丽,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年。
[2]杨秀娟,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2016年。
[3]张光荣,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速读旬刊,2016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实践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担负着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大部分任务。可以说,阅读教学的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高低。因此,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就是落实语文育人学科重任的有效方法。而传统阅读教学由于方式单一,教法简单,有效性低,导致学生看不到语文学习的进步,也就没有兴趣参与,其结果进入恶性循环。在全面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实践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参与意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为此,我们可要求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前,自由地读,整体感悟,领悟作者的情感。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可通过预习导读或提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向,做到心中有数。由于班上学生学力各有不同,我们在提出自学目标时要做到因人而宜,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已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穷人》,教师在上课之时让学生把自己预习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同学们抢着举手,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桑娜的品质可贵,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作者对人心理活动描写得特别精彩”等等。教师相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即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老师即兴请同学们按时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起来了。
二、强化互动对话,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课堂,以教材为凭借,是师生对话的主要话资,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新课标以“对话”来界定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作为阅读教学实践,我们应强化对话,更应注重互动,让学生参与到阅读实践中来。
(一)培养对话意识。我们知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话的基础,对话过程本质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只有建立了这样的氛围,老师那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灵活的教法,都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仿效,都能让学生产生“我要学”、“我想说”、“我想读”的学习需求。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读乐说,进而产生对话的意识与渴望。有了这种基质,学生主体作用自然被调动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贵有疑。但小学生质疑意识差,更不会主动思考。南宋朱熹告诉我们,学生无疑须教有疑。而“教有疑”的体现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我们知道,一个巧妙的设问,就是一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就是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的助推器。因此,精心设问是提高学生参与性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有效策略。因此,有效的阅读教学,离不开问题情境的帮助。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教学开始,老师便让学生看题目,想问题。学生抓住课题纷纷质疑:钓鱼会有什么启示?这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有时,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教学《太阳》一课,教师讲了某人的亲身经历:小时候从报纸上得知苏联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于是,立志长大了要登上太阳。这时,学生哄堂大笑,教师趁机问学生为什么笑,再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入地了解太阳的特点。
三、引导精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读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有感悟,又有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所以,把课文作为观察和认识的对象,让学生动用全部感官与心智去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情感体验来获得对文章的感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要知道,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有所感悟的重点是通过精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是学生由敢于提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到经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到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做到,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有认识、有体会随时可以发表。特别是精读课文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和课文中人物对话。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加强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谖谖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努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己进行阅读。
总之,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因为,课堂的所有努力,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才能起作用。因此,与其说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倒不如说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策略更切合实际。
参考文献:
[1]王绍丽,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年。
[2]杨秀娟,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2016年。
[3]张光荣,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速读旬刊,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