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作者】 张 波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我们经常所说的“问题”学生通常是指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常规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不良,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性格孤僻,或骄横无理。这类学生虽然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很少,但是所具有的潜在能量很大,极具危害性,是一个非常值得班主任和学校注意的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课题。所以,做好此项工作意义极大。
  根据多年的教育调查,发现问题生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一)自身性格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高年级的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逐步凸显出来,他们身上的自私、任性、执拗、骄傲等便会使他们只为个人的私利而我行我素,而无视他人和班集体的利益。
  (二)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一些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或者家长束缚,个人的某些需求便得不到满足,于是,他们便会转向校外社会去寻求这种需求,从而掉进了社会的大染缸。
  (三)道德意志薄弱。学生的不合理的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未能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欲望在外界的种种诱因之下便做出了违背社会道德以及侵犯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乃至犯罪。
  (四)道德信念缺失。因为学生来源的地域不同,很容易拉帮结派组成小势力团伙,把敢于违反班级和学校纪律行为视为“英雄之举”,把敢于率众打群架视为江湖义气。
  二、客观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处于两个极端,不溺爱孩子,那就是严格要求,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一味的高标准严要求,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粗鲁做法,使孩子觉得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生活没有温暖和乐趣,结果很容易受社会一些不良影响所诱惑;家长缺失表率作用,平日里对自己的言谈举止不拘小节,语言粗鲁,满口脏话,行为猥琐,这些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后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本身也具有一些恶习,曾有过偷盗行为,爱占小便宜,不懂得尊老爱幼,抽烟喝酒,赌博打游戏等,也在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的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等,出现的教育缺失,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进而引发性格的变异,从而导致品行不端。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整个社会大环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灯红酒绿的对学生的吸引诱惑;一些不适合学生的图书、音像等文艺作品侵蚀着他们的思想和心灵;社会上无所事事、闲散的小青年对学生的威逼胁迫和诱导。诸如种种现象,就像一张魔兽的血盆大口在吞噬着学生的品行。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这个往往是学校或者教师的教学思想方面的问题,有的学校或者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思想中,一味的重视智育教育,注重的是考试成绩和名次、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品行教育,结果就培养出了有才无德的学生。
  针对以上分析,在教育中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分析原因,找到对策。一般采取以下策略:
  (一)了解掌握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动机。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必须逐个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动机。可以采取个别谈话、调查问卷等方法进行,也可以采取任务派遣式,让问题学生单独去完成一项班级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对过程的分析来了解这个学生。
  (二)消除问题学生认知行为的障碍。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有限的,他们往往会按照自己的那种似是而非的理解方式,来判断行为的道德准则,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情况,来调整、改革我们的教育内容,并通过一些身边的具体实际的例子来进行正反对比,帮助问题学生来消除思想和认知的歧义,使之认清不良行为的危害。
  (三)消除师生情绪干扰的障碍。当问题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决不能采取生硬粗暴的方法和态度去解决问题,而首先要保持头脑清醒,分析一下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然后寻求的最佳的切入点,耐心机智地化解问题。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教师既不能轻易的原谅他们,也不要抓住小辫子不放手,深究其不良行为动机,最佳的办法是采取正面的对比性教育,即批评坏习惯也要表扬好习惯,还可以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来纠正他们的坏习惯。问题学生自身的情绪也会严重干扰教育措施的实施,他们常常有一种自卑感,轻视自己的行为,感觉自己什么都不好,于是便破罐子破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和捕捉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发挥长处,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的风帆。
  (四)抓契机促转化抵制外因。当教师的教育行为出现了效果时,问题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举止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行为时,此时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给学生以充分的鼓励和帮助,即使这个进步是微乎其微的,也要在学生身上进行放大。这样不断反复的进行矫正,就能使问题学生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稳定。在矫正问题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对外界诱因的抵制和防范,外界的诱因极易使学生不良品行的矫正发生反复。在实施矫正教育时,教师要在一定的时间段对外界条件加以控制,避开直接的诱因,同时也要不断地教育学生与这些诱因作斗争,实现自己的人生蜕变过程。
  总之,在矫正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在师生之间筑成一座爱的桥梁,沟通师生的感情,是教育教学的力量源泉,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