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联想的引导
【作者】 周力维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城关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联想是学生的一种常见思维方式,在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重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奠基的语文教学,我们应重视学生联想的引导,提高其联想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联想 引导 重视
联想,是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与我们常说的想象极易混淆,其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概念而引起其它相关的概念的思维。大抵分为四种类型,有由此及彼的相关联想,有依据事物前后产生及发展的因果关系而展开的因果联想(包括由果及因和由因及果两种),有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再到另一事物的连环联想,还有类比联想等。这几种联想方式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运用得都很广泛,其运用的技巧我们应引导学生掌握。为对开发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联想思维能力极具现实意义。因此,语文教学不但应重视,还要创新策略予以落实。
一、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拓展理解
联想给人以自由的翅膀,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把本来相隔久远、相距甚远的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以满足文章构思、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不仅是对文本字面意思的理解,更是一种含义拓展,也可是自身思维的一种拓展。初中课本中有许多联想的典范,朱自清在散文《春》中描写景物时打破时间的局限,在描绘“春花图”时,由桃花、李花、杏花争芳吐艳,联想到秋天果实累累,“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样的联想既丰富了写景的层次,又开拓了美的境界。是一种引申型的联想。
对于联想的引导,实际上我们从培养学生造比喻句时就已经开始了,只是我们很多教师不觉得。因为比喻就是把事物间相似处进行了一种思维联系,从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如果把丰富的联想和巧妙的比喻联结起来融人描写中,就更能使文章富有文采和艺术魅力。因此,可以说,联想在语文教学中非常常见,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如《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一篇散文,它在描写雪后山景时写道:“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一联想加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济南冬天雪后的秀美景色。像这样的比喻式联想,这篇课文中还有许多,如“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等。抓住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比喻联想,启发学生广开思路,加强形象化的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课文《春》时着力去挖掘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的比喻联想,让学生的思维在春天绚丽多彩的景色中徜徉,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得到美的陶冶。
二、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升华主题
联想不仅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读者视野,展现美好境界,而且能够帮助作者组织材料,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和升华。初中语文第二册课文《荔枝蜜》是一篇极富哲理性的散文,作者沿着对蜜蜂的感情的变化这条线索,由物及人,借物抒情,由无私奉献、辛勤劳动的蜜蜂,联想到在田间耕种、不辞劳苦的农民,热情歌颂了“为人类酿造最美的生活”的人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文章的主题由赞美蜜蜂扩展为既赞美蜜蜂,更赞美劳动人民为新生活而忘我劳动的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大大地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提高了文章的文学品位,增强了文章的美学价值。
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更加广泛地运用了联想这一艺术手段。作者首先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及白杨树的外形特征,突出黄土高原的“景美”、白杨树的“形美”和“神美”,以此烘托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并由此产生联想: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联想到北方的农民,由白杨树的倔强挺立、百折不挠,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由白杨树的枝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联想到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那种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因此丰富的联想使文章富有丰富的内涵,也使文章更富有新意。
三、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布局谋篇
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通过观察眼前的事物,唤起对过去的人或事物的回忆,所谓“睹物思人”就是如此。如我们知道的《一件珍贵的衬衫》这篇文,其开头就写到“每当我看到它(指衬衫),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作者通过家里珍藏的一件来历不凡的衬衫,回想起这件衬衫的由来,表现了周总理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和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总理的真挚感情。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全篇文章的构思,都是联想思维在起作用。中学阶段是学生处于心智发展的高峰时期,联想和思维活动十分活跃,利用教材中那些联想丰富的例子,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联想思维能力,教会他们怎样运用联想来组织材料,谋篇布局,对增长学生的写作知识,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总之,联想在学习中非常重要,我们要重视,其实,联想也并不神秘,培养学生联想力也不是难事。只要我们坚持其中,就能收到良好效果。要知道,初中阶段是人生的花季,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敏捷,联想丰富。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期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活动中适时运用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联想语段,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联想的作用和含义,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开创思维和创新精神,为新时期培养出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才来。这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也是竞争时代的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春林,联想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J].语文建设,2015年。
[2]敬萍,联想思维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
[3]翟立君,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联想思维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4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 联想 引导 重视
联想,是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与我们常说的想象极易混淆,其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概念而引起其它相关的概念的思维。大抵分为四种类型,有由此及彼的相关联想,有依据事物前后产生及发展的因果关系而展开的因果联想(包括由果及因和由因及果两种),有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再到另一事物的连环联想,还有类比联想等。这几种联想方式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运用得都很广泛,其运用的技巧我们应引导学生掌握。为对开发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联想思维能力极具现实意义。因此,语文教学不但应重视,还要创新策略予以落实。
一、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拓展理解
联想给人以自由的翅膀,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把本来相隔久远、相距甚远的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以满足文章构思、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不仅是对文本字面意思的理解,更是一种含义拓展,也可是自身思维的一种拓展。初中课本中有许多联想的典范,朱自清在散文《春》中描写景物时打破时间的局限,在描绘“春花图”时,由桃花、李花、杏花争芳吐艳,联想到秋天果实累累,“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样的联想既丰富了写景的层次,又开拓了美的境界。是一种引申型的联想。
对于联想的引导,实际上我们从培养学生造比喻句时就已经开始了,只是我们很多教师不觉得。因为比喻就是把事物间相似处进行了一种思维联系,从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如果把丰富的联想和巧妙的比喻联结起来融人描写中,就更能使文章富有文采和艺术魅力。因此,可以说,联想在语文教学中非常常见,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如《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一篇散文,它在描写雪后山景时写道:“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一联想加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济南冬天雪后的秀美景色。像这样的比喻式联想,这篇课文中还有许多,如“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等。抓住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比喻联想,启发学生广开思路,加强形象化的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课文《春》时着力去挖掘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的比喻联想,让学生的思维在春天绚丽多彩的景色中徜徉,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得到美的陶冶。
二、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升华主题
联想不仅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读者视野,展现美好境界,而且能够帮助作者组织材料,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和升华。初中语文第二册课文《荔枝蜜》是一篇极富哲理性的散文,作者沿着对蜜蜂的感情的变化这条线索,由物及人,借物抒情,由无私奉献、辛勤劳动的蜜蜂,联想到在田间耕种、不辞劳苦的农民,热情歌颂了“为人类酿造最美的生活”的人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文章的主题由赞美蜜蜂扩展为既赞美蜜蜂,更赞美劳动人民为新生活而忘我劳动的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大大地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提高了文章的文学品位,增强了文章的美学价值。
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更加广泛地运用了联想这一艺术手段。作者首先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及白杨树的外形特征,突出黄土高原的“景美”、白杨树的“形美”和“神美”,以此烘托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并由此产生联想: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联想到北方的农民,由白杨树的倔强挺立、百折不挠,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由白杨树的枝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联想到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那种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因此丰富的联想使文章富有丰富的内涵,也使文章更富有新意。
三、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布局谋篇
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通过观察眼前的事物,唤起对过去的人或事物的回忆,所谓“睹物思人”就是如此。如我们知道的《一件珍贵的衬衫》这篇文,其开头就写到“每当我看到它(指衬衫),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作者通过家里珍藏的一件来历不凡的衬衫,回想起这件衬衫的由来,表现了周总理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和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总理的真挚感情。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全篇文章的构思,都是联想思维在起作用。中学阶段是学生处于心智发展的高峰时期,联想和思维活动十分活跃,利用教材中那些联想丰富的例子,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联想思维能力,教会他们怎样运用联想来组织材料,谋篇布局,对增长学生的写作知识,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总之,联想在学习中非常重要,我们要重视,其实,联想也并不神秘,培养学生联想力也不是难事。只要我们坚持其中,就能收到良好效果。要知道,初中阶段是人生的花季,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敏捷,联想丰富。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期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活动中适时运用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联想语段,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联想的作用和含义,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开创思维和创新精神,为新时期培养出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才来。这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也是竞争时代的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春林,联想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J].语文建设,2015年。
[2]敬萍,联想思维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
[3]翟立君,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联想思维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