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课堂创新施教的策略探寻
【作者】 周 馨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用创新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的品质,是创新教育的根本。落实到实践中,就需要我们创新施教,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的教与学更具有新意。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创新 实践策略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灵魂,是人体发展之根本。在这竞争越来越激励的当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语文作为奠基教育之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品质更具有现实意义。而传统语文教学,由于沾染讲解陋习太重,过于强调分析,导致课堂教学时间大半被教师所占。而在注重学生主体落实的今天,我们要创新施教,运用新的方法、策略开启教学,才能达到既落实学生主体的要求,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目的。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谈谈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的实践体会。
一、实施开放教学,这是课堂创新施教之前提
学生是社会建设接班人,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善于运用得当的方法进行启发和引导。虽然我们说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方法很多,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个道理。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摈弃师道尊严的居高临下作风,实施开放教学,都应是第一位的。我们知道,开放式教学,是一种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使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现代教育。其中环境开放、氛围和谐是其首要要求,因为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自主发展,在多样化教学方式中,教师扮演指导者角色,保证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空间、信息资源学习情境中自定目标、主动发展。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品质,我们创设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我们让学生获得创新的心理自由与安全感的重要前提。
二、提倡质疑问难,这是课堂创新施教之关键
学起于思贵在疑。亚里士多德明确告诉我们:“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必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北宋哲学家张载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有疑点,才有问题,才能有思考,也才有可能有创新。质疑问难是锻炼思维、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古人云“学贵善疑”,质疑问难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所以,教学时我总是不失时机创设氛围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问难。例如:在教学《陈涉世家》第二段后,我们就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质疑。学生经过思考便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泛,显得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重点和内容,笔者就引导他们围绕课文重点进行提问。学会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有的学生问道:“陈涉为什么要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激励其他士卒?”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有探讨价值,笔者便认真地组织学生讨论。又如学习全文后,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这样在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的习惯和敢问的态度,逐步形成善问的好品质。
三、强化想象培养,这是课堂创新施教之核心
想象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在本质上与创新是一样的,都是基于已有表象的加工。因此,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科优势,引导学生放开想象。实践告诉我们,激发、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氛围让学生大胆去想象,让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能够感受生活,能够交流感情,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如教学《台阶》一文后,笔者以《父亲》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以满文军的《父亲》为蓝本进行填词习作。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了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想象丰富则思维灵活,一个人如果只会唯唯诺诺、按部就班,是形不成创新能力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大张旗鼓地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敢于求异,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又要善于挖掘那些具有探索性、解题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积极寻找多元化的思路,让学生在求异思维中形成创新能力。
四、实施探究学习,这是课堂创新施教之途径
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良好方法。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和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理念,一种学习素质的培养要求,一种学习方式。它常有一定的专题性质,学习过程不仅重探究性、活动性,而且重合作化、个性化,尤其是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究学习的特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它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最为提倡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新课改全面践行的今天,我们要与时俱进,创新施教,用新的理念指导新的方法,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相互对话和思维碰撞,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中获得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蔡正祥,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2016年。
[2]郑文杰,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
[3]万斌,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山东青年,2015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创新 实践策略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灵魂,是人体发展之根本。在这竞争越来越激励的当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语文作为奠基教育之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品质更具有现实意义。而传统语文教学,由于沾染讲解陋习太重,过于强调分析,导致课堂教学时间大半被教师所占。而在注重学生主体落实的今天,我们要创新施教,运用新的方法、策略开启教学,才能达到既落实学生主体的要求,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目的。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谈谈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的实践体会。
一、实施开放教学,这是课堂创新施教之前提
学生是社会建设接班人,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善于运用得当的方法进行启发和引导。虽然我们说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方法很多,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个道理。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摈弃师道尊严的居高临下作风,实施开放教学,都应是第一位的。我们知道,开放式教学,是一种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使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现代教育。其中环境开放、氛围和谐是其首要要求,因为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自主发展,在多样化教学方式中,教师扮演指导者角色,保证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空间、信息资源学习情境中自定目标、主动发展。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品质,我们创设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我们让学生获得创新的心理自由与安全感的重要前提。
二、提倡质疑问难,这是课堂创新施教之关键
学起于思贵在疑。亚里士多德明确告诉我们:“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必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北宋哲学家张载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有疑点,才有问题,才能有思考,也才有可能有创新。质疑问难是锻炼思维、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古人云“学贵善疑”,质疑问难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所以,教学时我总是不失时机创设氛围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问难。例如:在教学《陈涉世家》第二段后,我们就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质疑。学生经过思考便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泛,显得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重点和内容,笔者就引导他们围绕课文重点进行提问。学会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有的学生问道:“陈涉为什么要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激励其他士卒?”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有探讨价值,笔者便认真地组织学生讨论。又如学习全文后,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这样在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的习惯和敢问的态度,逐步形成善问的好品质。
三、强化想象培养,这是课堂创新施教之核心
想象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在本质上与创新是一样的,都是基于已有表象的加工。因此,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科优势,引导学生放开想象。实践告诉我们,激发、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氛围让学生大胆去想象,让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能够感受生活,能够交流感情,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如教学《台阶》一文后,笔者以《父亲》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以满文军的《父亲》为蓝本进行填词习作。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了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想象丰富则思维灵活,一个人如果只会唯唯诺诺、按部就班,是形不成创新能力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大张旗鼓地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敢于求异,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又要善于挖掘那些具有探索性、解题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积极寻找多元化的思路,让学生在求异思维中形成创新能力。
四、实施探究学习,这是课堂创新施教之途径
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良好方法。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和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理念,一种学习素质的培养要求,一种学习方式。它常有一定的专题性质,学习过程不仅重探究性、活动性,而且重合作化、个性化,尤其是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究学习的特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它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最为提倡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新课改全面践行的今天,我们要与时俱进,创新施教,用新的理念指导新的方法,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相互对话和思维碰撞,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中获得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蔡正祥,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2016年。
[2]郑文杰,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
[3]万斌,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山东青年,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