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罗玉云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天平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提高提问有效性,就需要抓实抓好两个方面,一是问的设计,二是问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提高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组织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理念的化身,是“教有疑”策略的体现,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曾经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技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由此可见,提问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多么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提高提问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现存的问题
学贵有疑,思源于疑,学起于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提问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问不仅可以激活课堂,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促进思维发展,而且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重要作用,而我们教师运用得如此广泛,以至于出现了乱用、滥用等现象。特别是倡导启发式教学,体现“教有疑”思想后,提问更是用得多了,因而,不尽如人意的提问也就由此产生了。根据观察与体会,许多语文教师在运用提问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时,存在着这样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①不着边际,大而空泛;②枝蔓繁杂,凌乱无序;③口头禅问,随意性强;④浅显直露,过于简单;⑤深奥难懂,过于艰深;⑥不注重问后评价,缺乏必要引导。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要进行有效提问,我们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精心设计,提高问题的质量;二是用好提问的策略,做好过程引导。
(一)抓住关键要点,精心问题设计
好的问题设计,是我们提高提问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这一步是在备课中进行落实的,实践时,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进行设计,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提问。所谓感兴趣的知识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二是要抓住可促进学生思维发散的知识点提问。学贵有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更具有特别的任务。提问应有合理的跨度,这是指提问不能空泛,使学生无从思考;也不能太肤浅,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
三是要抓住学生知识疑难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这样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破解学习难点,达到成功学习的目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提问,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获得深刻理解。
(二)创设提问情境,强化过程引导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我们很多学生不敢问、不敢答、不敢放开想象思考,这都是我们传统师道尊严惹的祸。在倡导学生主体性的今天,我们在提问时要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提问、答问氛围,让学生敢问敢答敢思考。
一是营造氛围,消除畏难情绪。设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实现智力和知识中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问题总有一点难度,这就造成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要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培养答问积极性,教师至少有两种策略: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跳一跳,摘果子”的求胜心。心理学上称好奇为直接兴趣,求胜则是儿童的天性,二者都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思维的正诱因。二是热情鼓励。在提问时适当运用“说说看”、“勇敢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没关系”等鼓励性语词,消除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害羞、畏难等心理障碍。对于后进生,还可用一些浅显问题,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提高思考积极性。
二是要面向全体,做到因人提问。让学生人人获得良好的语文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初衷。为此,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课堂提问中,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体现在提问过程中,就是要让提问指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起到激疑启思作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起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效果。而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时,我们要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学生学力层次的不同,有选择性的进行提问,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提高提问有效性,我们就必须加强提问这两大环节,一是设计,二是实施,只有抓实抓好了这两个方面,那提问的有效性也就高了,也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创建高效课堂了。
参考文献:
[1]蒋国琴,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J].读与写,2013年。
[2]叶颖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10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提高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组织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理念的化身,是“教有疑”策略的体现,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曾经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技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由此可见,提问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多么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提高提问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现存的问题
学贵有疑,思源于疑,学起于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提问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问不仅可以激活课堂,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促进思维发展,而且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重要作用,而我们教师运用得如此广泛,以至于出现了乱用、滥用等现象。特别是倡导启发式教学,体现“教有疑”思想后,提问更是用得多了,因而,不尽如人意的提问也就由此产生了。根据观察与体会,许多语文教师在运用提问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时,存在着这样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①不着边际,大而空泛;②枝蔓繁杂,凌乱无序;③口头禅问,随意性强;④浅显直露,过于简单;⑤深奥难懂,过于艰深;⑥不注重问后评价,缺乏必要引导。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要进行有效提问,我们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精心设计,提高问题的质量;二是用好提问的策略,做好过程引导。
(一)抓住关键要点,精心问题设计
好的问题设计,是我们提高提问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这一步是在备课中进行落实的,实践时,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进行设计,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提问。所谓感兴趣的知识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二是要抓住可促进学生思维发散的知识点提问。学贵有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更具有特别的任务。提问应有合理的跨度,这是指提问不能空泛,使学生无从思考;也不能太肤浅,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
三是要抓住学生知识疑难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这样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破解学习难点,达到成功学习的目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提问,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获得深刻理解。
(二)创设提问情境,强化过程引导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我们很多学生不敢问、不敢答、不敢放开想象思考,这都是我们传统师道尊严惹的祸。在倡导学生主体性的今天,我们在提问时要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提问、答问氛围,让学生敢问敢答敢思考。
一是营造氛围,消除畏难情绪。设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实现智力和知识中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问题总有一点难度,这就造成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要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培养答问积极性,教师至少有两种策略: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跳一跳,摘果子”的求胜心。心理学上称好奇为直接兴趣,求胜则是儿童的天性,二者都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思维的正诱因。二是热情鼓励。在提问时适当运用“说说看”、“勇敢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没关系”等鼓励性语词,消除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害羞、畏难等心理障碍。对于后进生,还可用一些浅显问题,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提高思考积极性。
二是要面向全体,做到因人提问。让学生人人获得良好的语文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初衷。为此,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课堂提问中,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体现在提问过程中,就是要让提问指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起到激疑启思作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起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效果。而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时,我们要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学生学力层次的不同,有选择性的进行提问,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提高提问有效性,我们就必须加强提问这两大环节,一是设计,二是实施,只有抓实抓好了这两个方面,那提问的有效性也就高了,也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创建高效课堂了。
参考文献:
[1]蒋国琴,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J].读与写,2013年。
[2]叶颖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