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把握自主探究性方法

【作者】 张吉晖

【机构】 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亲其师而言其道"。学生自主探究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中来。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能自主探究。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创设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一堂研究市场营销的数学应用课中,引出这样一段开场白:今天这节课,大家都是商场经理,商场里现在有10元的1200毫升的可乐和2元的200毫升可乐,你能推出优惠措施进行促销吗?学生异常活跃,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展示三条措施:买大送小、一律九折、满30元一律八折。然后推出:班级野炊班委准备为每位同学准备约200毫升可口,该怎么买?转换角色,又一次激起兴趣。教师设计的生动问题,创设的情境不仅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二、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直研究探索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但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别,很多正确的教学引导并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分层指导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由于一个班的同学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不同,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指导训练,全方位地辅导所有学生。例如,在"比较数的大小"的学习中,同一种习题列出三类题型。第一种"在○中填入>、<或=:365○356或者521○512",这类题型让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种题目"比较以下数的大小:365、356、521、512",此类题型是给一些中等学生,最后一种是"比较重量的大小365克、356千克、521克、512千克",这类题目留给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通过不同的题目给不同的学生设置行之有效的训练学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标准,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学习质量。
        三、强化手段,丰富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
        如在教学简便计算时,计算:276-98(或276+98),部分学生对计算过程中"276-100+2"中的"+2"不易理解,常常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营业员与顾客买卖"的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营业员与顾客,即:顾客在买98元钱的东西时没有零钱,先付出100元,是必要找进2元。学生在这"交易"过程自然而然明白了"道理",从而明白了276-98计算时为什么要276-100+2的算理。
        四、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五、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体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和关键。
  数学的本质是思维,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指标是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落实素质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力是核心,也成了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设计合理的过程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维训练材料,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多方感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策略;第三要提供创设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并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问题的意识;第四要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情境,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与方法,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培养。比如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教师可这样安排:出示例题3/5÷3,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小组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提示(如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整数除法计算)。经过小组讨论、探究,学生想出好多方法:1/5÷3=3/15÷3=1/151/5÷3=(1/5×5)÷(3×5)=1÷15=1/151/5÷3=(1/5×1/3)÷(3×1/3)=1/15÷1=1/51/5÷3=0.2÷3=2÷30=1/15然后老师再让学生观察并研究每种方法有着哪些局限性?哪种方法最方便?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弄清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得到很好的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