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把握学段特点 实现情感促进
【作者】 吴淑宝
【机构】 福建省安溪县感德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的课程标准把学生学习的目标定位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三个层面。同时新课标也把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摆到了尤为重要的位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的理解不同,产生的情感需求也不同。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情感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满足,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以趣激学──激发数学学习的情感激情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一个人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把学习知识当成自己的内需。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催化剂,是成功的秘诀。低年级孩子的直观形象思维强,有意注意时间短,而故事是他们喜闻乐见的,玩游戏又是他们的所好,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可以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组织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从而更愿意去亲近数学。
例如,在学“100以内数的顺序”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去蜜蜂大城堡做客”的故事情境,串联教学内容。课伊始,教师深情地宣布:“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蜜蜂王国的国王盛情邀请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到蜜蜂大城堡去做客,高兴吗?蜂王为了表示他的诚意,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请柬。我们只有破译了请柬上的密码,(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8页例7百数表)也就是正确地填写出表上空格里的数,才有资格进入城堡中去。聪明的你们有信心吗?”情境的创设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认真地观察、填写,积极地探索表内规律。通过填数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理解,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将“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等数的排列规律揭示出来,使学生获得了对数的顺序的本质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接下来,教师宣布破译密码成功,百数表就是蜜蜂王国的居民居住情况分布图。“我们来找一找邻居间的门牌号好吗?”又一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在情感体验中寻找规律。最后在选择过数字桥、参观蜜蜂王国的花园、帮小蜜蜂采花蜜、接受蜜蜂国王礼物后与之告别等一个完整的情境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以实激情──体验数学学习的情感价值
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单纯的数学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所以教师要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中的知识相融通,寻找数学知识与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创设一种贴近实际的生活情境,寻找生活原型,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学生已有的生活表象,而后回归到生活中去,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力量。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具备一种似曾相识的良好接纳心理,降低理解的难度,从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使数学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例如,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都要对他们进行熟悉校园、热爱校园的入学教育,使他们尽快融入校园生活之中。这时的他们早已具备一定的数数经验,如果单为数数而数数,课堂会显得有些空洞,何不将两者合而为一呢?教师把课堂搬到了学校的每个角落。首先我们一起来到教师的办公室前,告诉他们这是一年级办公室,并认识门上的标识牌。走入办公室,向老师们问好,而后引导他们发现数学问题──数物体数量:办公室有几位老师在备课?(4位)桌上放着什么?(2枝钢笔、3本书、1个水杯)窗台上有几盆花?(5盆)。然后带领他们来到计算机房,数一数有多少台电脑,键盘上有哪些数字。来到传达室见过王爷爷,教育他们见到王爷爷一定要打招呼。接下来来到操场上,有一排树,数出左边有几棵,右边有几棵,一共有几棵,各种体育设施更是被他们数得准确无误。在排队回教室时,引导他们看看自己的位置,从前边数是第几个,后边数是第几个;前边有9人,后边有1人,猜猜他是谁……在这里,教师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结合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那么亲切、易懂、自然。
三、以情促教──营造数学学习的情感氛围
古人云:感人心者,其先乎情。忽视情感的教学是片面的非人格化的。教学是师生共同交流进步的双边活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而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目标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甘愿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相互取得对方信任,使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上“比一比”一课时,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教师在认真地组织大家讨论“尺子、橡皮、小刀谁比谁长”的问题)一个学生把手高高举起,说:“老师,小明同学把他自己的橡皮切成了两半,在下边玩呢!”教师说:“是吗?”(教师靠近了一些,那个学生慌忙停手,把玩着的橡皮紧紧攥在手里。)“同学们,你们想,小明,同学把橡皮切成两半,那每半比原来怎么样呢?”学生纷纷叫道:“比原来的小了!”教师说:“小明,是吗?橡皮被切成两半,每半都要比原来小了。”(大家听了哈哈一笑,小明同学自己也笑了,随后把手放好继续学习了。)教师一个不一样的提醒,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运用表扬、激励手段。没有表扬的课堂就像一片贫瘠的沙漠,怎能开出自信的花朵!所以每节课上,教师都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看准机会,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让他们感觉“我能行,我是聪明的”。学生自信心增强了,求知欲高了,浑身就会充满克服困难的力量。
四 、以动促情──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动手操作,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教师拼、摆、分,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低年级学生乐于模仿,什么都喜欢动手试一试,所以教学中,可从操作入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与情感的融合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首先组织学生玩他们早已玩过的搭积木的游戏,在搭、摸不断的实践操作中体验图形的特点;在探索、合作交流中有了新的发现: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球等形体。接下来给形体进行“拍照片”,也就是用笔沿着形体的一个面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再用剪刀剪下来。而后,在教室里给剪下的图形找新家,转眼间,黑板上、三角板上、投影幕上到处布满了图形。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出各种平面图形,更使学生开心不已。最后请学生用学过的图形画出或用图形纸片粘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送给自己的朋友……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点突然的感觉,也不需要花费多大的工夫,只需教师的参与、稍稍的指点,学生细细琢磨,与生活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被学生探索出来了。如此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把知识学活了,动手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展了。
教师带着情感去教、学生带着情感去学,这条对流的情感线,构建了情感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拥有一种轻松的愉快的学习心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以趣激学──激发数学学习的情感激情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一个人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把学习知识当成自己的内需。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催化剂,是成功的秘诀。低年级孩子的直观形象思维强,有意注意时间短,而故事是他们喜闻乐见的,玩游戏又是他们的所好,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可以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组织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从而更愿意去亲近数学。
例如,在学“100以内数的顺序”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去蜜蜂大城堡做客”的故事情境,串联教学内容。课伊始,教师深情地宣布:“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蜜蜂王国的国王盛情邀请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到蜜蜂大城堡去做客,高兴吗?蜂王为了表示他的诚意,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请柬。我们只有破译了请柬上的密码,(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8页例7百数表)也就是正确地填写出表上空格里的数,才有资格进入城堡中去。聪明的你们有信心吗?”情境的创设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认真地观察、填写,积极地探索表内规律。通过填数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理解,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将“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等数的排列规律揭示出来,使学生获得了对数的顺序的本质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接下来,教师宣布破译密码成功,百数表就是蜜蜂王国的居民居住情况分布图。“我们来找一找邻居间的门牌号好吗?”又一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在情感体验中寻找规律。最后在选择过数字桥、参观蜜蜂王国的花园、帮小蜜蜂采花蜜、接受蜜蜂国王礼物后与之告别等一个完整的情境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以实激情──体验数学学习的情感价值
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单纯的数学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所以教师要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中的知识相融通,寻找数学知识与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创设一种贴近实际的生活情境,寻找生活原型,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学生已有的生活表象,而后回归到生活中去,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力量。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具备一种似曾相识的良好接纳心理,降低理解的难度,从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使数学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例如,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都要对他们进行熟悉校园、热爱校园的入学教育,使他们尽快融入校园生活之中。这时的他们早已具备一定的数数经验,如果单为数数而数数,课堂会显得有些空洞,何不将两者合而为一呢?教师把课堂搬到了学校的每个角落。首先我们一起来到教师的办公室前,告诉他们这是一年级办公室,并认识门上的标识牌。走入办公室,向老师们问好,而后引导他们发现数学问题──数物体数量:办公室有几位老师在备课?(4位)桌上放着什么?(2枝钢笔、3本书、1个水杯)窗台上有几盆花?(5盆)。然后带领他们来到计算机房,数一数有多少台电脑,键盘上有哪些数字。来到传达室见过王爷爷,教育他们见到王爷爷一定要打招呼。接下来来到操场上,有一排树,数出左边有几棵,右边有几棵,一共有几棵,各种体育设施更是被他们数得准确无误。在排队回教室时,引导他们看看自己的位置,从前边数是第几个,后边数是第几个;前边有9人,后边有1人,猜猜他是谁……在这里,教师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结合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那么亲切、易懂、自然。
三、以情促教──营造数学学习的情感氛围
古人云:感人心者,其先乎情。忽视情感的教学是片面的非人格化的。教学是师生共同交流进步的双边活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而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目标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甘愿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相互取得对方信任,使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上“比一比”一课时,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教师在认真地组织大家讨论“尺子、橡皮、小刀谁比谁长”的问题)一个学生把手高高举起,说:“老师,小明同学把他自己的橡皮切成了两半,在下边玩呢!”教师说:“是吗?”(教师靠近了一些,那个学生慌忙停手,把玩着的橡皮紧紧攥在手里。)“同学们,你们想,小明,同学把橡皮切成两半,那每半比原来怎么样呢?”学生纷纷叫道:“比原来的小了!”教师说:“小明,是吗?橡皮被切成两半,每半都要比原来小了。”(大家听了哈哈一笑,小明同学自己也笑了,随后把手放好继续学习了。)教师一个不一样的提醒,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运用表扬、激励手段。没有表扬的课堂就像一片贫瘠的沙漠,怎能开出自信的花朵!所以每节课上,教师都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看准机会,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让他们感觉“我能行,我是聪明的”。学生自信心增强了,求知欲高了,浑身就会充满克服困难的力量。
四 、以动促情──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动手操作,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教师拼、摆、分,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低年级学生乐于模仿,什么都喜欢动手试一试,所以教学中,可从操作入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与情感的融合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首先组织学生玩他们早已玩过的搭积木的游戏,在搭、摸不断的实践操作中体验图形的特点;在探索、合作交流中有了新的发现: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球等形体。接下来给形体进行“拍照片”,也就是用笔沿着形体的一个面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再用剪刀剪下来。而后,在教室里给剪下的图形找新家,转眼间,黑板上、三角板上、投影幕上到处布满了图形。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出各种平面图形,更使学生开心不已。最后请学生用学过的图形画出或用图形纸片粘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送给自己的朋友……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点突然的感觉,也不需要花费多大的工夫,只需教师的参与、稍稍的指点,学生细细琢磨,与生活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被学生探索出来了。如此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把知识学活了,动手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展了。
教师带着情感去教、学生带着情感去学,这条对流的情感线,构建了情感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拥有一种轻松的愉快的学习心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