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让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高效平台——就"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教学的几点实践认识
【作者】 盛兴甲
【机构】 甘肃省永昌县第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新课程主张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让学生在自主的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而"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教学法就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主导,构建起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的新结构。这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把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即:学生个体自学、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学生当堂练习。在这个结构中,学生自始自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地理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了课改要求中的"四个转变"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高效平台。
关键词:地理课堂 "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学生 获得知识 高效平台
我们知道"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 因此,面对新一轮的课改浪潮,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课堂教学的新结构,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我要学"和"我乐学"。为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让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高效平台就成了我们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在整个课堂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原则。在整个课堂的学习中,它是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探究的过程中自主获得地理知识。一方面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积极引导者、组织者,积极旁观者;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设置一些情景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降压"心理辅导师。就利用"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教学进行学习。首先,将学生分为两人一小组,并且优困生(优生-小师傅、困难学生---小徒弟)科学组合,这样有利于学生间和谐互助学习,降低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间和谐互助的积极性;其次,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学习的学习目标(分层:既要照顾部分困难学生的学习,又要提升优生的学习不失学习情趣),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有标可依,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益;再次,让小组内部进行个体自学、师徒合作探究,即在学习过程中"小徒弟"会的先让"小徒弟"讲,"小徒弟"不会的时候"小师傅"再给"小徒弟"讲,"小徒弟"会了再讲给"小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再由"小师傅"自主地向其他"小师傅"请教后再讲给自己的"小徒弟"听;最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在各小组互评各知识体系后,教师就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纠正点评,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1. 变"被动学习型"为"自主学习型"
我们知道,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生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预设力和掌控力的艺术性。比如我们在讲授"气候的影响因素"一课时,以前的做法是教师先讲清楚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再逐一举例说明,而现在则要求学生通过比较两地气候的差异,自己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到底是什么。看起来是变得难了,可通过我的实践发现,即使是难了,只要通过"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的教学,对学生也不再是一大障碍,他们的分析是那样合理,那样贴切。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嘴,不要做学生学习的预言家,要相信学生自己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课堂教学特别关注"小徒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给"小师傅"提供了展示自己为师者的风采契机,为地理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动能。
2.变"巩固知识型"为"自我表现型"
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孩子们带来自信、快乐。"愿我们每个教师,都是那个为学生开启"教育之门"的人。而这种"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课堂教学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又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张扬了个性、加强了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课堂上主要在"动"字上下功夫,教师采用或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起来,形成心灵的撞击,燃起心灵的火焰,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活动平台中享受其人际间真实的互动,获得了真实感、成功感,从而形成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力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了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3.变"运用知识型" 为"实践创新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利用程度和火花燃起的教学效益。因此,"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课堂教学使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说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创新思想,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彻底摆脱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突出让学生"自主求索"体现 "教在学后,学在教前",师生交流中教师真正做到"三不讲",即学生通过预习能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弄懂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能明白的不讲。在课上一般采用"师徒交流法"、"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从形式上看,教师已经退居次要位置;其实,教师的作用又无时不在,只不过这个作用是更好地发挥了全班学生的能动性而已。因此教学的整个过程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的过程 。
1.变"教师教"为"学生教"的过程
谁是课堂的主宰?是学生,不是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可我们以往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一味地灌输,让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到的东西僵硬,呆板。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除了教材的缺陷,还在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过分僵化。而"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教学,让我们走出了困境。在整个课堂学习中要求"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几乎颠覆了原有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及共同发展。互助大大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变得"胆大包天",变得异常自信。由此,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互助学习为主,"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互助在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先生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有力的促进学生自主和谐的发展。
2.构建开放型的学习课堂
首先是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体现开放性。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利用讲义便于发散,便于拓展,放眼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教材之外寻找活的教学资源,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现实的光彩、文化的内涵和情感的魅力。其次是学习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灵活多变的学习形式,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大胆想象和创新求异,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开放性、丰富性,进而产生思维的深刻性,形成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让课堂富有生命的活力。再者是学习时空的开放。课堂不局限在教室内,充足的校外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亲近自然,拥抱生活,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习知识、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3.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作为协作学习的一种--"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教学,是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学生两人或多人之间的互助。在互助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课堂中,师生关系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的关系。"对话"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了指导者的架子,改变了居高临下的"发问"习惯,搭建民主的平等"对话"平台,教师、师傅、徒弟均成为平等学习伙伴。让学生轻松起来、愉快起来,在轻松中积极思考,在愉快中大胆展示,使学生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尽情发挥,有利于学生的心智之灯时时闪现智慧的火花。
综上所述,"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而教育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所以我们教师只要抓住了课堂,便抓住了教育的命脉。这是教学改革的主线。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总结,本着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有控制的自由和把自由推向前进的控制。就有利于"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充分发挥师生的潜能,调动师生的互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学好地理创设了彰显自我的平台;也为教师提高地理教学效益提供了彰显智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王梅勤.和谐教学法研究和谐教学法简介[J].山东:山东教育科研,1995。
[2]李建平。聚焦新课程II-解析新难点[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地理课堂 "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学生 获得知识 高效平台
我们知道"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 因此,面对新一轮的课改浪潮,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课堂教学的新结构,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我要学"和"我乐学"。为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让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高效平台就成了我们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在整个课堂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原则。在整个课堂的学习中,它是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探究的过程中自主获得地理知识。一方面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积极引导者、组织者,积极旁观者;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设置一些情景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降压"心理辅导师。就利用"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教学进行学习。首先,将学生分为两人一小组,并且优困生(优生-小师傅、困难学生---小徒弟)科学组合,这样有利于学生间和谐互助学习,降低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间和谐互助的积极性;其次,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学习的学习目标(分层:既要照顾部分困难学生的学习,又要提升优生的学习不失学习情趣),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有标可依,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益;再次,让小组内部进行个体自学、师徒合作探究,即在学习过程中"小徒弟"会的先让"小徒弟"讲,"小徒弟"不会的时候"小师傅"再给"小徒弟"讲,"小徒弟"会了再讲给"小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再由"小师傅"自主地向其他"小师傅"请教后再讲给自己的"小徒弟"听;最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在各小组互评各知识体系后,教师就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纠正点评,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1. 变"被动学习型"为"自主学习型"
我们知道,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生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预设力和掌控力的艺术性。比如我们在讲授"气候的影响因素"一课时,以前的做法是教师先讲清楚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再逐一举例说明,而现在则要求学生通过比较两地气候的差异,自己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到底是什么。看起来是变得难了,可通过我的实践发现,即使是难了,只要通过"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的教学,对学生也不再是一大障碍,他们的分析是那样合理,那样贴切。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嘴,不要做学生学习的预言家,要相信学生自己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课堂教学特别关注"小徒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给"小师傅"提供了展示自己为师者的风采契机,为地理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动能。
2.变"巩固知识型"为"自我表现型"
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孩子们带来自信、快乐。"愿我们每个教师,都是那个为学生开启"教育之门"的人。而这种"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课堂教学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又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张扬了个性、加强了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课堂上主要在"动"字上下功夫,教师采用或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起来,形成心灵的撞击,燃起心灵的火焰,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活动平台中享受其人际间真实的互动,获得了真实感、成功感,从而形成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力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了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3.变"运用知识型" 为"实践创新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利用程度和火花燃起的教学效益。因此,"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课堂教学使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说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创新思想,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彻底摆脱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突出让学生"自主求索"体现 "教在学后,学在教前",师生交流中教师真正做到"三不讲",即学生通过预习能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弄懂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能明白的不讲。在课上一般采用"师徒交流法"、"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从形式上看,教师已经退居次要位置;其实,教师的作用又无时不在,只不过这个作用是更好地发挥了全班学生的能动性而已。因此教学的整个过程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的过程 。
1.变"教师教"为"学生教"的过程
谁是课堂的主宰?是学生,不是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可我们以往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一味地灌输,让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到的东西僵硬,呆板。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除了教材的缺陷,还在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过分僵化。而"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教学,让我们走出了困境。在整个课堂学习中要求"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几乎颠覆了原有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及共同发展。互助大大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变得"胆大包天",变得异常自信。由此,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互助学习为主,"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互助在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先生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有力的促进学生自主和谐的发展。
2.构建开放型的学习课堂
首先是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体现开放性。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利用讲义便于发散,便于拓展,放眼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教材之外寻找活的教学资源,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现实的光彩、文化的内涵和情感的魅力。其次是学习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灵活多变的学习形式,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大胆想象和创新求异,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开放性、丰富性,进而产生思维的深刻性,形成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让课堂富有生命的活力。再者是学习时空的开放。课堂不局限在教室内,充足的校外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亲近自然,拥抱生活,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习知识、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3.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作为协作学习的一种--"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教学,是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学生两人或多人之间的互助。在互助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课堂中,师生关系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的关系。"对话"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了指导者的架子,改变了居高临下的"发问"习惯,搭建民主的平等"对话"平台,教师、师傅、徒弟均成为平等学习伙伴。让学生轻松起来、愉快起来,在轻松中积极思考,在愉快中大胆展示,使学生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尽情发挥,有利于学生的心智之灯时时闪现智慧的火花。
综上所述,"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而教育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所以我们教师只要抓住了课堂,便抓住了教育的命脉。这是教学改革的主线。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总结,本着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有控制的自由和把自由推向前进的控制。就有利于"和谐互助参与式学习"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充分发挥师生的潜能,调动师生的互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学好地理创设了彰显自我的平台;也为教师提高地理教学效益提供了彰显智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王梅勤.和谐教学法研究和谐教学法简介[J].山东:山东教育科研,1995。
[2]李建平。聚焦新课程II-解析新难点[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