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寓游戏于体育教学之中
【作者】 杨嘉陵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南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把游戏寓于其中,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积极性,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运动素养。
关键词:游戏 体育教学 兴趣 运动素养
寓教于乐原则要求我们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把游戏融于其中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体现。我们知道,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游戏,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特点开展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积极性,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体育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体育教学,谈谈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虽词浅意拙,但愿能抛砖引玉。
一、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游戏
教学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其过程所有的载体或活动都必须为目标实现服务。把游戏寓于教学中,也必须担当如此重任。为了有效有序地达成目标,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根据新课标要求,我们可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预设出游戏项目,根据目标来选择游戏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实现的目标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这样五大类,而每项目标下又分为多项子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散见于各个年级中,达成需要平时教学一步一步实现。例如为实现运动参与目标,提高学生参与度,我们就可以运用“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选择何种游戏,我们还有多种方法和要求。
二、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游戏方式
新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能力建构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学生的学服务。这些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材施教理论告诉我们,脱离学生的设计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是不科学的,也是没有教学效果的。因此,在设定教学任务、选择游戏方式时,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加强游戏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特别是在选择教学内容、制订游戏规则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密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游戏内容,以保证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散,提高创新意识。例如,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选用踢毽子、呼啦圈、跳绳等游戏类项目,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用球类游戏,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特征选择游戏内容,比如男生喜欢对抗性、力量性、速度性较强的游戏,而女生在速度、耐力、体质等方面稍逊于男生,应该选择一些平衡性、协调性较强的体育游戏。
三、根据过程需要确定游戏目的
游戏可融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时段,可在导入时,也可在新授时、练习时、拓展时。不同时段的游戏,其作用和目的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和选择。我们知道,游戏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形式也千变万化。如何有效地把游戏融于教学中,不是一个信手拈来的话题,而应像备课那样的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这里,我们姑且把之分为一般性游戏和专项性游戏。一般性游戏组织起来比较容易,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用于准备活动和辅助游戏教学中,能起到热身和调节气氛的作用;而专项性游戏带有较强的专业色彩,主要应用于专项技术的训练教学中,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在专项运动中感到枯燥与乏味。在游戏中培养学生专项运动的感觉,是体育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因为小学生并不是专业的运动员,所以采取游戏化体育教学的模式遵循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而且对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要求不高,也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不同年级提出不同游戏要求
现行体育教学,大多面临师资紧缺问题,一个教师要担任多个班的教学,平行班还好,很多还要跨几个年级。在如此重负中,教师备课思维很可能如出一辙,运用到相同的游戏。虽然游戏名称、方式相同,但我们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班里实际情况提出不同要求,达到不同目标。对于运动技能好、接受能力强的班级,我们可以拔高,对于底子薄、运动兴趣不浓的班级我们可适当放缓教学速度,降低游戏难度,重在煽情激趣。比如都是“接力跑”这一游戏,在低年级开展时,我们可让学生直线跑,做好传、接棒的姿势就可以了。在高年级,由于学习了弯道跑,就要求学生在变向中提高奔跑速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提出不同游戏要求。
五、及时做好游戏总结评价
新课标明确要求:“建立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因此,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要针对游戏情况,结合游戏规则和要求,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巩固教学成果。教师在评价时,应做到公正、准确,对于奋力拼搏、遵守纪律、关心同学、热爱班集体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在比赛类游戏中获胜的学生,在表扬之余还应告诫他们不能骄傲自满,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将在游戏中获取的知识与能力,灵活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努力争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另外,发动学生作自我评价,总结游戏得失和注意事项,提高运动意识和运动安全防范意识。
总之,游戏不仅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还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基本技能,有效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运动素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燕强,试论体育游戏与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6。
[2]杨玉霞,试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周口师范高等学校学报,2001.3。
[3]韩景丽,在体育游戏中发展素质[J].科学之友,2001.8。
关键词:游戏 体育教学 兴趣 运动素养
寓教于乐原则要求我们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把游戏融于其中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体现。我们知道,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游戏,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特点开展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积极性,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体育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体育教学,谈谈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虽词浅意拙,但愿能抛砖引玉。
一、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游戏
教学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其过程所有的载体或活动都必须为目标实现服务。把游戏寓于教学中,也必须担当如此重任。为了有效有序地达成目标,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根据新课标要求,我们可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预设出游戏项目,根据目标来选择游戏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实现的目标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这样五大类,而每项目标下又分为多项子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散见于各个年级中,达成需要平时教学一步一步实现。例如为实现运动参与目标,提高学生参与度,我们就可以运用“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选择何种游戏,我们还有多种方法和要求。
二、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游戏方式
新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能力建构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学生的学服务。这些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材施教理论告诉我们,脱离学生的设计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是不科学的,也是没有教学效果的。因此,在设定教学任务、选择游戏方式时,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加强游戏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特别是在选择教学内容、制订游戏规则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密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游戏内容,以保证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散,提高创新意识。例如,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选用踢毽子、呼啦圈、跳绳等游戏类项目,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用球类游戏,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特征选择游戏内容,比如男生喜欢对抗性、力量性、速度性较强的游戏,而女生在速度、耐力、体质等方面稍逊于男生,应该选择一些平衡性、协调性较强的体育游戏。
三、根据过程需要确定游戏目的
游戏可融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时段,可在导入时,也可在新授时、练习时、拓展时。不同时段的游戏,其作用和目的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和选择。我们知道,游戏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形式也千变万化。如何有效地把游戏融于教学中,不是一个信手拈来的话题,而应像备课那样的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这里,我们姑且把之分为一般性游戏和专项性游戏。一般性游戏组织起来比较容易,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用于准备活动和辅助游戏教学中,能起到热身和调节气氛的作用;而专项性游戏带有较强的专业色彩,主要应用于专项技术的训练教学中,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在专项运动中感到枯燥与乏味。在游戏中培养学生专项运动的感觉,是体育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因为小学生并不是专业的运动员,所以采取游戏化体育教学的模式遵循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而且对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要求不高,也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不同年级提出不同游戏要求
现行体育教学,大多面临师资紧缺问题,一个教师要担任多个班的教学,平行班还好,很多还要跨几个年级。在如此重负中,教师备课思维很可能如出一辙,运用到相同的游戏。虽然游戏名称、方式相同,但我们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班里实际情况提出不同要求,达到不同目标。对于运动技能好、接受能力强的班级,我们可以拔高,对于底子薄、运动兴趣不浓的班级我们可适当放缓教学速度,降低游戏难度,重在煽情激趣。比如都是“接力跑”这一游戏,在低年级开展时,我们可让学生直线跑,做好传、接棒的姿势就可以了。在高年级,由于学习了弯道跑,就要求学生在变向中提高奔跑速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提出不同游戏要求。
五、及时做好游戏总结评价
新课标明确要求:“建立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因此,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要针对游戏情况,结合游戏规则和要求,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巩固教学成果。教师在评价时,应做到公正、准确,对于奋力拼搏、遵守纪律、关心同学、热爱班集体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在比赛类游戏中获胜的学生,在表扬之余还应告诫他们不能骄傲自满,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将在游戏中获取的知识与能力,灵活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努力争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另外,发动学生作自我评价,总结游戏得失和注意事项,提高运动意识和运动安全防范意识。
总之,游戏不仅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还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基本技能,有效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运动素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燕强,试论体育游戏与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6。
[2]杨玉霞,试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周口师范高等学校学报,2001.3。
[3]韩景丽,在体育游戏中发展素质[J].科学之友,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