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教师助推”

【作者】 杨树岳

【机构】 甘肃省环县第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职责由原来的主导课堂隐身到学生背后,做学生学习的助手和推手。这种角色转化的实质是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熟知教材,更要具备一定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研究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号召,为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关 键 词: 教师   素养    方法
2011年,我校推行新课程改革,我担任策划组织工作,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教育理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主体、学情主导、教师助推”成为我的工作原则。在落实“教师助推”过程中,我向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了调查,“你们最希望老师教给你什么?”学生的回答是一致的:“教给我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我们解答我们钻研不出的问题。”不难看出,学情要求教师的作用不再是把持讲台,滔滔不绝地复述教材,而是要做学生学习的助手和推手。
一、教师角色转化的原因
“教师助推”是新时代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原因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单纯来自教科书,电视、网络、手机、课外读物、辅导材料等等都可获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同时,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信息量大,新产品多,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种学习机、多媒体的运用使学习出现了刺激性、参与性、娱乐性的特点,专心的听老师讲解已经不适合今天的课堂,时代的发展迫使老师的角色发生变化。
“学生主体”是教师角色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新课改的普遍特点,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做什么呢?全国高校课堂的专家组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学习流程,即:独学、对学、群学、展示、质疑、补充、拓展等。独学,类似与课前预习,由学生个体完成。对学是在独学的基础上,学生个体与帮扶对子共同完成,这比独学递进了一步,渗透了合作,探究。群学是扩大了合作、探究的范围,一般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展示,是问题探究的高潮。学生代表把弄不懂的问题暴露出来,在全班范围内寻求答案。知道答案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理解,进行思想的碰撞,有人对展示结果不苟同,就会提出质疑,有人进行修订,有人进行补充,直至把问题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知主导着课堂,“把持”着课堂,教师没有时间做过多的 “演讲”。
二、教师如何做好助手和推手
那么,教师该做些什么呢?教师帮助学生制定、设计学习路线,认定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这个工作要在课前进行,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是对教材的提炼升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了学习任务和目标后就有了学习的方向,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当学习小组探究结束后,要引导学生把搞不懂的知识筛选出来,把能够自主搞懂的知识放在一边。然后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各组暴露出的 “难点”,这个难点是学生自己归纳出来的,就会格外重视。
三、“教师助推”的阻力
教师职能的这种转化使部分老师无所适从,不知书咋教、课咋上。有些中年教师感叹:“教了二十年的书,反而不会教了!”这主要是老师们的观念守旧,不知道变通。他们一般用的是自己老师教自己的方法教学生,年年如此。他们认为只有老师把教材上的内容通过自己的口讲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调查学情,只是一厢情愿地估计学生,估计学生什么都不会,所以要讲啊讲。我有位同事总结了“三不讲”原则:学生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学习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大讲特讲,多浪费学生的时间。第三个原因,对新的教学活动缺乏研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原来讲课,有事干,讲完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不讲了,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觉得没事干,失落。以上三种原因造成部分老师不认同课改,不敢参与课改,反对课改。
四、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成长
针对老师的实际,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转变教师的做法。一是利用行政手段强行限制讲授时间。比如,我校在推行课改的初期,要求政史地生老师的讲授不超过10分钟,语数外老师不超过20分,由这个 “固定时限”渐渐过渡到真正需要老师讲时再讲。二是创造条件,组织老师走进新课堂观课,感受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引导他们与该老师交流,了解老师的做法,也可跟踪观察老师的做法,用行动和事实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势。三是改变老师的“生存”状态,引导老师撰写反思、随笔,整理学生的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果带来的快乐。四是开展课改论坛,课改沙龙,学情调研、反思研讨、课堂大赛等课改活动,打造老师的综合能力,让老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五是组织教师“走出去”,赴课改名校学习,接受感官和思维上的冲击;也可将专家“请进来”现场示范,手把手教。六是学校本着老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教师成长做好规划和引领。
教育要发展,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思维模式,“教师助推”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我们应顺应这个潮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好自己的职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