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作者】 李 洁
【机构】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从“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 渗透金山银山,碧水蓝天的环保理念,立德树人 ”“ 三、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等方面,简要阐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 爱国主义 环保教育 和谐民主 立德树人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是学校思想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是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要阵地,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本。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呢?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科特点,我做了以下探究:
一、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
培育学生爱国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体现与要求,是语文教学追求目标之灵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语言精妙、思想深邃的文章,有许多描绘祖国如画自然风景、反映历史上杰出人物英雄业绩和重大科学成就的佳作。学习课文,就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激励学生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远的学习信念,树立报国之志,并将爱国热忱转化为爱国行动,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人教版必修四的《苏武传》就是弘扬“爱国”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朽之作。在分析课文时,导入部分以“爱国”为基调,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渲染气氛。重点分析苏武面对死亡的威胁,面对威逼的利诱,始终坚如磐石,丹心永存……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的苏武。苏武手握汉节,“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初心不忘,几度生死,永不变节。通过课文的研讨分析,学生自然会受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和熏陶。又如:在《望海潮》一课的教学时,我们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苏杭如诗如画的风景,让学生饱尝美景,感受苏杭山水如诗如画的美,再加上配乐情感朗读,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这样,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我们的祖国不但山河壮丽,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生为祖国的美景和文化所折服。语文教学时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结合学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灵活融入问题设计中,做到润物无声,真正达到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二、渗透金山银山,碧水蓝天的环保理念,立德树人
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责无旁贷。教学中设法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环境教育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环保意识巧妙地、自然地、正确地、有机地渗透于各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环保知识,形成有利于环境的道德观念,树立对生活环境更加积极的行为准则,自觉地受到环保教育的熏陶。在高中阶段实施有效的环境教育,对帮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从阅读、写作、口语、课文学习等方面,充分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进行环境教育。教材中有大量可以应用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素材。学生可以在语文课中欣赏到天山的美丽多姿、黄山奇观、日月星辰和草木鸟兽之美,这些赏心悦目的自然美能够从正面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寡人之于国也》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强调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要遵循保护性合理性可持续性地开发利用的原则,不能破坏性毁灭性地占有,只有这样,社会经济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早在战国时代的孟子就能明白这些道理,我能现在更应该遵循这些原则,和谐的发展,持续的发展。又如,《包身工》一文中:“纱厂工人的三大威胁,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我们可以谈谈噪声、粉尘、湿气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这不仅使同学们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了解噪声、粉尘等的危害,也加深了对文中包身工们所处恶劣环境的认识,更加同情包身工们的处境,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三、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立德树人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多一点时间自学、表现、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回应和老师教授内容的方式方法密切相关的。老师和学生双方的思维和认知活动必须在一个自由而宽松的环境中展开,应该既有求知的热烈又有思索的静谧,既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又有遇到难题愈挫愈勇的志气。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流连忘返,从而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向往和热爱。讲每一篇课文前,必须让学生预习,学生只有通过预习,才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尊重,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悦纳别人的观点,能求助和助人。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思考,允许而且提昌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语文老师还要学会掌握学生的情感变化,从而使教学的节奏和学生的心态变化相适应,注意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性和幽默感,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贯穿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科学处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良好思想品德的熏陶,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张俊伟.高中语文课如何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学周刊》.[J]. 2014
刘雪艳.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立德树人” .《新校园(阅读) 》. [J]2016
余艳芬.关于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思考.《教育:文摘版》. [J].2016
关键词:高中语文 爱国主义 环保教育 和谐民主 立德树人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是学校思想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是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要阵地,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本。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呢?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科特点,我做了以下探究:
一、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
培育学生爱国意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体现与要求,是语文教学追求目标之灵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语言精妙、思想深邃的文章,有许多描绘祖国如画自然风景、反映历史上杰出人物英雄业绩和重大科学成就的佳作。学习课文,就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激励学生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远的学习信念,树立报国之志,并将爱国热忱转化为爱国行动,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人教版必修四的《苏武传》就是弘扬“爱国”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朽之作。在分析课文时,导入部分以“爱国”为基调,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渲染气氛。重点分析苏武面对死亡的威胁,面对威逼的利诱,始终坚如磐石,丹心永存……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的苏武。苏武手握汉节,“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初心不忘,几度生死,永不变节。通过课文的研讨分析,学生自然会受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和熏陶。又如:在《望海潮》一课的教学时,我们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苏杭如诗如画的风景,让学生饱尝美景,感受苏杭山水如诗如画的美,再加上配乐情感朗读,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这样,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我们的祖国不但山河壮丽,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学生为祖国的美景和文化所折服。语文教学时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结合学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灵活融入问题设计中,做到润物无声,真正达到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二、渗透金山银山,碧水蓝天的环保理念,立德树人
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责无旁贷。教学中设法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环境教育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环保意识巧妙地、自然地、正确地、有机地渗透于各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环保知识,形成有利于环境的道德观念,树立对生活环境更加积极的行为准则,自觉地受到环保教育的熏陶。在高中阶段实施有效的环境教育,对帮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从阅读、写作、口语、课文学习等方面,充分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进行环境教育。教材中有大量可以应用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素材。学生可以在语文课中欣赏到天山的美丽多姿、黄山奇观、日月星辰和草木鸟兽之美,这些赏心悦目的自然美能够从正面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寡人之于国也》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强调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要遵循保护性合理性可持续性地开发利用的原则,不能破坏性毁灭性地占有,只有这样,社会经济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早在战国时代的孟子就能明白这些道理,我能现在更应该遵循这些原则,和谐的发展,持续的发展。又如,《包身工》一文中:“纱厂工人的三大威胁,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我们可以谈谈噪声、粉尘、湿气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这不仅使同学们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了解噪声、粉尘等的危害,也加深了对文中包身工们所处恶劣环境的认识,更加同情包身工们的处境,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三、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立德树人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多一点时间自学、表现、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回应和老师教授内容的方式方法密切相关的。老师和学生双方的思维和认知活动必须在一个自由而宽松的环境中展开,应该既有求知的热烈又有思索的静谧,既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又有遇到难题愈挫愈勇的志气。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流连忘返,从而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向往和热爱。讲每一篇课文前,必须让学生预习,学生只有通过预习,才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尊重,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悦纳别人的观点,能求助和助人。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思考,允许而且提昌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语文老师还要学会掌握学生的情感变化,从而使教学的节奏和学生的心态变化相适应,注意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性和幽默感,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贯穿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科学处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良好思想品德的熏陶,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张俊伟.高中语文课如何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学周刊》.[J]. 2014
刘雪艳.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立德树人” .《新校园(阅读) 》. [J]2016
余艳芬.关于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思考.《教育:文摘版》. [J].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