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目标导控下的“导——学——析——练——思”

【作者】 杨秀玲

【机构】 湖北省宜城市孔湾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需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所以,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始终以教学目标为导控,通过“导——设疑激趣  展示目标 ;学——自主学习  解决目标;析——聚焦矛盾  升华目标;练——当堂检测  达成目标;思——共同反思  再悟目标”这五步教学法,促使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关键词:    目标    导控    导——学——析——练——思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初中数学一直在致力于目标教学的研究,其理论依据是“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前几年,洋思中学的“先教后学  当堂训练”的六环节教学模式风靡全国。它的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人本主义教学观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由老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有效学习。
        近年来,我市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大力开展了“导——学——析——练”的教学模式,本人在二十几年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摸索出了“目标导控下的导——学——析——练——思”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本文将就这一课题的开展情况向各位同仁做一汇报,请赐教。
        一、导:设疑激趣  展示目标
        这个过程要强调:导课的艺术性、目标展示的及时性、目标教学的导向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开头的任务就是要启发思维,指导学习,即为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既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又使其思有方向,求有目标。引入新课的方法是多样的,结合学科的特点,可以做到以“情”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如:魔术表演导入法、竞猜谜语导入法、演示实验导入法、展示实物猜想法、生活实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故事情境导入法……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有激励功能,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导向功能。因此,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正是目标教学的特色之一。所以在导入新课之后,就必须要及时地分层次地(新授课时,一般根据学生的意愿将他们分为A、B两层;下学期的复习课时,就可以将他们分为A、B、C三个层次)展示(一般用大屏幕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本节课自己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以彰显目标的导向性。
        二、学:自主学习  解决目标
        这个过程中,要强调:个人自学、小组帮学、组间促学、初步达成目标。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个人自学,是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以及老师推荐的学习方法,自学教材,力争完成目标的50%;小组帮学是在4人(同组异质)小组内进行一帮一的学习,力争完成目标的60%——70%;组间促学是小组之间进行的一种提问式的、解答式的、帮扶式的、促进式的一种学习,力争完成目标的70%——80%。经过这三个阶段后,全班学生基本都初步达成了学习目标。
        三、析:聚焦矛盾  升华目标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好“三球”理论。即“踢皮球”、“推排球”、“射点球”。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价值但较为简单时,对于这类问题,老师应该把“问题皮球”踢回去,让学生自己解决——组内讨论即可解决;有些问题提问者本人还是不能领悟,或者根本不会,这时老师就应该把“问题皮球”定向地推给可能会答的同学,借助其他同学的力量解决问题——组间帮助亦可解决;大家都不会的问题,要先讨论,实在不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了,或点拨、或铺垫、或讨论、或讲解、或探究。当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后,明显的发现学生学习的高度不够,这时要求老师能针对核心问题追问,拔高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攀登思维高峰,这个核心问题就是老师射出的“点球”。 巧用“三球”,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功能也得到发挥,更能弥补合作学习的硬伤——“高度不够”。
        四、练:当堂检测  达成目标
        这个过程包括:串插练习、达标测评。
所有习题的设计均要以突出本节课所有教学目标为标准。选题一要少而精,要充分地突出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二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三要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分类达标。
        当堂检测,一来老师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二来学生还可以从检测的结果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能达标的同学还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提高学习效率,以形成“学习、成功、提高成绩”的良性循环;三来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落实,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思:共同反思  再悟目标
        教师在课后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这节课是否按我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 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解释这节课?
        (3)预设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评价学生已达成目标?
        (4)课堂中临时处理的突出问题有效吗?是否最好?有无更好的教学策略?
        (5)如果有下次我会怎么办?  
        学生在课后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节课我学得快乐吗?我和同学们合作的怎样?我在小组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吗?学到了哪些知识?获得了哪些方法和技能?有一些什么样的新的体验和感受?还有哪些我还不懂?下次课我该如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