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不能忽视数学阅读
【作者】 熊运山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南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很多时候责怪学生读不懂题,其实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如何理解题目的方法,没有让他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导致的错误。要提高学生数学理解力,我认为我们教师首先要思想上重视,多从行为上示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从中习得方法,形成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阅读
阅读是学生走进文本、拓展视界、锻炼思维、提升素养的有效手段,在人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很多教师都只认为语文阅读重要,对数学阅读不予重视,导致学生对数学基本题目都理解不明,把握不住重点,分清不了主次。这不能不怪数学阅读教学工作的不到位。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理解力,我们不能忽视数学阅读。
一、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认识,教师作好表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学生数学理解力,必然要求学习主体的自身参与。数学不能永远由教师传授,真正好的数学素养需要学生自身建构。而小学生自学能力差,自主阅读意识也不浓,需要教师的激趣和引领。如果教师对数学阅读不加重视,学生更会不理不问。所以,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好表率,高度重视数学阅读,并用自身实践带动学生深入阅读“深水区”去学习、去体会,追求数学的自读自悟,获得良好成功体验。现在,有很多教师习惯把题目一出示,然后指名读题或者自己直接泛读一遍,紧接着就让学生“做题”。读一、两遍就能解题,可恐怕要求太高了吧。这样做,不但学生不能理解,还使学生养成读一遍就动手的作业习惯。所以,平常教学,教师应做好多读、熟读的示范,不能因为自己已理解了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如在《圆柱的认识》一课中,对“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这句话的理解,通过阅读先抓住“完全相同”这个关键词,又通过与“面积相同”、“形状相同”等知识的比较后就真正地理解圆柱的概念。
二、教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细化阅读要求
小学生不仅不重视数学阅读,更没有数学阅读的方法,不知道 “读什么”,更不知道“怎样读”,达到什么要求。所以,我们应注重方法培养,让学生带着要求阅读。
(一)让学生带着“疑”阅读。学起于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对教学具有非常重要指导作用;也有近人授给我们的教学方法,学生无疑须教有疑。这都说明让学生带着“疑”阅读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疑”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还能培养探究兴趣和思维。所以,让学生阅读就一定要让他们带着问题读,而不是漫无目的。我们知道,数学抽象而严谨,逻辑性强,教材上的概念、法则、定理、定律等内容虽句短字少,但字字精辟,蕴含着重要信息,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字,需要学生仔细揣摩才能得到理解与体会。
(二)让学生抓住关键字阅读。数学阅读虽然材料不多,但很多内容是浓缩了的“精华”,需要整体把握,重点对待,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关键字、词,如分数应用题中的“占”、“相当于”、“等于”三个词的意思,“提升到”、“提升了”的区别等词义的处理。这些词语看似一字之差,却在做法上千差万别。所以,我们教学让学生数学阅读时,就应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品质,注意抓住关键字理解,而这种品质需要从小培养和熏陶。为此,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
(三)将数学阅读与运用相结合。阅读是理解的前提,运用是理解的深化。将阅读和运用结合起来就是为了阅读所获得的感性认识经过拓展运用发生质的飞跃,形成理性知识,内化为素养技能。
三、加强学生数学阅读的评价,注重激励表扬
数学语言因逻辑而严谨,因抽象而枯燥,许多小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阅读的生动有趣,因而不愿读。没有读的继续,便没有理解的深入。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读起来,多读、反复读、理解地读,读到熟记在心。在万千方法中,我认为加强阅读评价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激励表扬的评价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强劲之力。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数学阅读的肯定,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阅读的成功和快乐,让学生产生积极、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数学阅读作为一种教学行为,我们也应注重激励评价,建立多元评价方案形成多样评价体系,在抓好结果评价时,更注重过程评价,特别是学生阅读后的及时评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总之,要提高学生数学理解力,必须加强数学阅读。作为教师,首先要思想上重视,多从行为上示范,不能责怪学生读不懂题,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没有给学生如何理解题目的方法,没有让他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导致的错误。所以,数学阅读我们不但不能低估更不能忽视,必须从现在做起。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刘振东、赵国义,《新课程怎样评》,开明出版社, 2003年版。
[2]盖野、刘相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内蒙古教育,2005年。
[3] 缪兴锋,《激励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与职业学子知音》,2004年第2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阅读
阅读是学生走进文本、拓展视界、锻炼思维、提升素养的有效手段,在人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很多教师都只认为语文阅读重要,对数学阅读不予重视,导致学生对数学基本题目都理解不明,把握不住重点,分清不了主次。这不能不怪数学阅读教学工作的不到位。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理解力,我们不能忽视数学阅读。
一、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认识,教师作好表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学生数学理解力,必然要求学习主体的自身参与。数学不能永远由教师传授,真正好的数学素养需要学生自身建构。而小学生自学能力差,自主阅读意识也不浓,需要教师的激趣和引领。如果教师对数学阅读不加重视,学生更会不理不问。所以,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好表率,高度重视数学阅读,并用自身实践带动学生深入阅读“深水区”去学习、去体会,追求数学的自读自悟,获得良好成功体验。现在,有很多教师习惯把题目一出示,然后指名读题或者自己直接泛读一遍,紧接着就让学生“做题”。读一、两遍就能解题,可恐怕要求太高了吧。这样做,不但学生不能理解,还使学生养成读一遍就动手的作业习惯。所以,平常教学,教师应做好多读、熟读的示范,不能因为自己已理解了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如在《圆柱的认识》一课中,对“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这句话的理解,通过阅读先抓住“完全相同”这个关键词,又通过与“面积相同”、“形状相同”等知识的比较后就真正地理解圆柱的概念。
二、教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细化阅读要求
小学生不仅不重视数学阅读,更没有数学阅读的方法,不知道 “读什么”,更不知道“怎样读”,达到什么要求。所以,我们应注重方法培养,让学生带着要求阅读。
(一)让学生带着“疑”阅读。学起于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对教学具有非常重要指导作用;也有近人授给我们的教学方法,学生无疑须教有疑。这都说明让学生带着“疑”阅读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疑”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还能培养探究兴趣和思维。所以,让学生阅读就一定要让他们带着问题读,而不是漫无目的。我们知道,数学抽象而严谨,逻辑性强,教材上的概念、法则、定理、定律等内容虽句短字少,但字字精辟,蕴含着重要信息,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字,需要学生仔细揣摩才能得到理解与体会。
(二)让学生抓住关键字阅读。数学阅读虽然材料不多,但很多内容是浓缩了的“精华”,需要整体把握,重点对待,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关键字、词,如分数应用题中的“占”、“相当于”、“等于”三个词的意思,“提升到”、“提升了”的区别等词义的处理。这些词语看似一字之差,却在做法上千差万别。所以,我们教学让学生数学阅读时,就应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品质,注意抓住关键字理解,而这种品质需要从小培养和熏陶。为此,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
(三)将数学阅读与运用相结合。阅读是理解的前提,运用是理解的深化。将阅读和运用结合起来就是为了阅读所获得的感性认识经过拓展运用发生质的飞跃,形成理性知识,内化为素养技能。
三、加强学生数学阅读的评价,注重激励表扬
数学语言因逻辑而严谨,因抽象而枯燥,许多小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阅读的生动有趣,因而不愿读。没有读的继续,便没有理解的深入。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读起来,多读、反复读、理解地读,读到熟记在心。在万千方法中,我认为加强阅读评价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激励表扬的评价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强劲之力。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数学阅读的肯定,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阅读的成功和快乐,让学生产生积极、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数学阅读作为一种教学行为,我们也应注重激励评价,建立多元评价方案形成多样评价体系,在抓好结果评价时,更注重过程评价,特别是学生阅读后的及时评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总之,要提高学生数学理解力,必须加强数学阅读。作为教师,首先要思想上重视,多从行为上示范,不能责怪学生读不懂题,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没有给学生如何理解题目的方法,没有让他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导致的错误。所以,数学阅读我们不但不能低估更不能忽视,必须从现在做起。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刘振东、赵国义,《新课程怎样评》,开明出版社, 2003年版。
[2]盖野、刘相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内蒙古教育,2005年。
[3] 缪兴锋,《激励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与职业学子知音》,200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