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作者】 陈 英

【机构】 新疆吐鲁番鄯善县辟展乡库尔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在教养四有人才方面,有其特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语文,它是思想性、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又小学生天真活泼可爱,求知欲望高,在教学时应该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利用各种训练途径自然而然地,切切实实地,卓有成效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下面就如何渗透谈谈笔者这些年来在语文教学中的肤浅体会。
  一、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渗透德育渗。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感召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提高业务知识,更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塑造良师形象,力求通过身教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只有教师自己从课文中受到感动,才能把课文中的情感点传递给学生。只有教师自己对文中的精神境界有所向往,才可能使学生确立学习仿效的决心,实现知、情、义、行的良好结合,从而使语文教学在学生的身心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使德育渗透更有力度。
  二、在分组讨论中渗透德育。
  促进学的目的是教的唯一适合目的,教本身不是目的,只有教促进了学生的学才是目的。分组讨论是现在课堂新教改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如果让学生当堂讨论一些德育问题,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受到理性的教育,必然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教师可轻松自如地完成德育教学任务。比如,在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当今社会你想做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在讨论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自我构建做人的品质,现在社会需要自我表现的人才,花生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拍过吗的自我推荐也值得赞赏。
  三、在课外阅读教学来渗透德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
  四、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五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错的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故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五、在穿插生活故事中渗透德育。
  这种德育渗透方法,是指课文中所体现的德育内容在学生生活中找到德育方面相对应的真实故事,在讲解课文时进行穿插,使学生在感受生活故事的同时感受课文,感受课文的同时重新认识生活,让学生在这种生活故事和课文故事的相互照应中进行感同身受的道德品质体验。
  例如,《妈妈的账单》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以及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那么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账单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东西,本课以账单为题眼很难对学生形成直观的德育渗透,采用穿插生活故事中渗透德育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我所教的班级有一个学生用自己平时攒下的零花钱交了书费,而没有向父母要钱,这很好地体现了孩子对父母的爱。我将这一例子与课文结合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的德育渗透,在班级里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六、在激励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生的成长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思想方面,都是靠自己在平时的努力,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的。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循循善诱,激励学生奋发进取。为了使课文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在心灵上,教学时应该借助对形象的具体分析,体会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言行,自己反馈自己,教育自己,如学习了《落花生》一文,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列举了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成才,努力为四化做贡献,雷锋叔叔生活朴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受到全国人民的崇敬和爱戴;阮文发单脚跳几十年扑在教学中,默默奉献学生还检查了自己轻视劳动,贪图享受,不能独立自强等不良习惯,从而激发起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的好思想。
  七、在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中渗透德育。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八、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渗透德育。
  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图、声、像为一体,其包容的信息量,提供的教育资源是单纯的教材、单纯的教师说教无法比拟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掘利用,有效引导。如教学《示儿》: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课件使当年的情景再现,重点理解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学生的人生观、荣辱观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升华。
  总之,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开辟各种渠道,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到课外活动中,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