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正确疏导,爱心呵护,细心管理,促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 熊光荣
【机构】 四川省汶川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从“弥补学生的家庭教育不足,发现问题,正确疏导”、“处理好班级管理教育与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住管老师爱心呵护,催生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 细心管理,灯塔指引,润物无声”等方面,论述了正确疏导,爱心呵护,细心管理,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寄宿制 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启蒙 学校教育关键 正确疏导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寄宿制学校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校寄宿制学生管理教育的实际情况如何呢?根据我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谈谈我的感悟和看法:
四川省汶川中学校,是一所有寄宿制学生的完全中学。寄宿制学生4000人左右,包括汶川县及阿坝州内其他藏区,牧区县的学生。学生地域差异性较大,生活习惯有较大不同。寄宿制学生管理教育的难度大,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任务重。但学校教育中强化了对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管理,成就突出。
一、弥补学生的家庭教育不足,发现问题,正确疏导
家庭教育是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蒙教育,奠基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学生生活的第一个环境就是家所在的地方。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然而,由于在我校就读的学生家庭所处地域差异大,生活习惯及家庭具体情况各不同,接受的家庭文化教育参差不齐,以及学生家长认识上的局限,部分家庭无力也无心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状况,有的家庭甚至认为孩子有学上,有饭吃,就行了,不会有心理问题的。这些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甚至忽视,直接导致了部分寄宿制学生心理上出现障碍,心理健康堪忧,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有的学生情感冷漠,缺乏同情心;有的学生自卑,报复心强,不胜枚举。这些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自他们读书开始就从小学带到初中,初中带到高中,随着时间推移,如不及时发现,及时针对教育,出现大的现象更为普遍,情况将更为严重。现在出现的校园欺凌现象就是有心理健康缺失学生的行为表现,就是没有及时对有心理健康缺失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疏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决定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初始情况。家庭教育出现缺失,老师就要及时正确疏导,爱心呵护,细心管理,才能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工作落到实处。
二、处理好班级管理教育与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寄宿制学生自住校生活开始,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只有周末或者节假日放假时回家,才能和家庭成员在一起生活,因此,对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重担就落在学校教育肩上。而班级教育是最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这是因为学生班级学习中,班级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占据寄宿制学生白天及晚上(晚自习)绝大部分时间,作为班级的班主任老师以及科任老师从接收教育学生开始就要及时观察,发现寄宿制学生乃至所有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因素,学生生活环境因素等,通过集体心理健康教育,或个别谈心教育针对不同学生个人,采用不同方法正确疏导,特别是对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寄宿制学生更要做好这方面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这是学校教育中夯实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住管老师爱心呵护,催生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
寄宿制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除了学习,另外用时间最多的地方就是寄宿制学生宿舍楼了。在寄宿制学生宿舍楼里,一天早、中、晚三段时间,寄宿制学生与寄宿制管理老师接触最多,交流最多,是说话的“贴心人”,有的学生甚至在学校不愿与班主任、科任老师交流的话题,可能都会愿意与寄宿制管理老师交流,因为这是寄宿制学生在校园内的“家”,寄宿制管理老师是学生的“家长”。寄宿制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弥补班级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教育不能起到的作用。具体注意做好一下方面:1、寄宿制管理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做好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情况的沟通工作,掌握好自己管理的每位寄宿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时时跟进,做好观察,及时疏导教育。2、对存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学生给予爱心呵护,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学生感受到和寄宿制老师在一起有家人般的亲切感,又不会对自己心理健康成长放任不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自己心里的变化,愿与人交流,说出心里话,心理在一天天健康成长。3、寄宿制管理老师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情况及时与学生家长交流,让家长知道学生在校的心理健康成长情况,配合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家长提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应有的正确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形成围绕学生的“班级教育—寄宿制管理教育—家庭教育”三方联动,环环相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住管老师要发挥好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催化剂作用。
四、细心管理,灯塔指引,润物无声
学校教育是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了学校中针对所有学生的一切教育,当然也就包括了针对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在这个大的教育环境下,学校要细致化的对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教育进行指导,给以细心、规范管理。必须做好:1、让每位参与寄宿制管理的老师通过寄宿制管理制度,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他们对寄宿制管理影响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认识、业务能力,让寄宿制管理老师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开展工作。2、建立针对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班级教育—寄宿制管理教育—家庭教育”联动机制,互通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信息,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动态。3、学校形成的积极、和谐、奋进的良好校风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心理得到健康成长。4、针对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给予家长提供一定的培训指导,促进家庭教育的正确开展。学校教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总领教育,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总之,只要围绕寄宿制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班级教育和寄宿制管理教育,齐抓共管,寄宿制学生的心理才能健康成长。寄宿制学生乃至所有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了,每位学生成为了社会有用之才,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才会最终实现!
关键词:寄宿制 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启蒙 学校教育关键 正确疏导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寄宿制学校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校寄宿制学生管理教育的实际情况如何呢?根据我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谈谈我的感悟和看法:
四川省汶川中学校,是一所有寄宿制学生的完全中学。寄宿制学生4000人左右,包括汶川县及阿坝州内其他藏区,牧区县的学生。学生地域差异性较大,生活习惯有较大不同。寄宿制学生管理教育的难度大,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任务重。但学校教育中强化了对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管理,成就突出。
一、弥补学生的家庭教育不足,发现问题,正确疏导
家庭教育是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蒙教育,奠基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学生生活的第一个环境就是家所在的地方。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然而,由于在我校就读的学生家庭所处地域差异大,生活习惯及家庭具体情况各不同,接受的家庭文化教育参差不齐,以及学生家长认识上的局限,部分家庭无力也无心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状况,有的家庭甚至认为孩子有学上,有饭吃,就行了,不会有心理问题的。这些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甚至忽视,直接导致了部分寄宿制学生心理上出现障碍,心理健康堪忧,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有的学生情感冷漠,缺乏同情心;有的学生自卑,报复心强,不胜枚举。这些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自他们读书开始就从小学带到初中,初中带到高中,随着时间推移,如不及时发现,及时针对教育,出现大的现象更为普遍,情况将更为严重。现在出现的校园欺凌现象就是有心理健康缺失学生的行为表现,就是没有及时对有心理健康缺失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疏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决定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初始情况。家庭教育出现缺失,老师就要及时正确疏导,爱心呵护,细心管理,才能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工作落到实处。
二、处理好班级管理教育与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寄宿制学生自住校生活开始,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只有周末或者节假日放假时回家,才能和家庭成员在一起生活,因此,对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重担就落在学校教育肩上。而班级教育是最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这是因为学生班级学习中,班级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占据寄宿制学生白天及晚上(晚自习)绝大部分时间,作为班级的班主任老师以及科任老师从接收教育学生开始就要及时观察,发现寄宿制学生乃至所有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因素,学生生活环境因素等,通过集体心理健康教育,或个别谈心教育针对不同学生个人,采用不同方法正确疏导,特别是对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寄宿制学生更要做好这方面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这是学校教育中夯实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住管老师爱心呵护,催生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
寄宿制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除了学习,另外用时间最多的地方就是寄宿制学生宿舍楼了。在寄宿制学生宿舍楼里,一天早、中、晚三段时间,寄宿制学生与寄宿制管理老师接触最多,交流最多,是说话的“贴心人”,有的学生甚至在学校不愿与班主任、科任老师交流的话题,可能都会愿意与寄宿制管理老师交流,因为这是寄宿制学生在校园内的“家”,寄宿制管理老师是学生的“家长”。寄宿制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弥补班级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教育不能起到的作用。具体注意做好一下方面:1、寄宿制管理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做好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情况的沟通工作,掌握好自己管理的每位寄宿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时时跟进,做好观察,及时疏导教育。2、对存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学生给予爱心呵护,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学生感受到和寄宿制老师在一起有家人般的亲切感,又不会对自己心理健康成长放任不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自己心里的变化,愿与人交流,说出心里话,心理在一天天健康成长。3、寄宿制管理老师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情况及时与学生家长交流,让家长知道学生在校的心理健康成长情况,配合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家长提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应有的正确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形成围绕学生的“班级教育—寄宿制管理教育—家庭教育”三方联动,环环相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住管老师要发挥好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催化剂作用。
四、细心管理,灯塔指引,润物无声
学校教育是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了学校中针对所有学生的一切教育,当然也就包括了针对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在这个大的教育环境下,学校要细致化的对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教育进行指导,给以细心、规范管理。必须做好:1、让每位参与寄宿制管理的老师通过寄宿制管理制度,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他们对寄宿制管理影响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认识、业务能力,让寄宿制管理老师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开展工作。2、建立针对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班级教育—寄宿制管理教育—家庭教育”联动机制,互通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信息,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动态。3、学校形成的积极、和谐、奋进的良好校风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心理得到健康成长。4、针对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给予家长提供一定的培训指导,促进家庭教育的正确开展。学校教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总领教育,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总之,只要围绕寄宿制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班级教育和寄宿制管理教育,齐抓共管,寄宿制学生的心理才能健康成长。寄宿制学生乃至所有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了,每位学生成为了社会有用之才,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才会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