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加强师生互动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 刘英华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构建师生平等对话和互动互助的愉悦氛围,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成为师生进步的“互动场”,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师生互动;高效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加强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迫在眉睫。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难以持久。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是师生互动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三、精彩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动力
数学问题的探究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数学问题的提出,要具有科学性,精确性,趣味性,启发性,逻辑性,层次性,巩固性,要直观化,生活化,最优化。精彩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的问题要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突出重点,巧克难点。课堂提问,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学困生,可以围绕“是什么”去提问,这是最基础、最简单的问题,属于识记类问题,稍微动动脑筋都可以回答出来;对于中等生,可以围绕“为什么”去提问,这需要学生在识记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略加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属于理解类问题;对于优等生,可以围绕“怎么样”去提问,这属于运用、探究类问题,这是在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对学生的主动回答,无论是正确或错误,教师都要给予鼓励。鼓励学生想说就说,有话敢说,说错不要怕,在教师的分析下,“柳暗花明又一村”时,这种知识反而记得更深刻、更牢固。
四、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课堂高效的法宝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必须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关键。老师备课要做到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腹中有“书”是指老师腹中有教材,教材包括课本、教辅教参等,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每一课和每一节中包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备出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课。目中有“人”是指目中有学生,学生是教学的鲜活对象,教师在备课中要考虑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兼顾不同禀赋的学生,切勿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一批学生,否则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老师费力不讨好”的被动局面。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制定一致性的目标要求,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层次性的目标要求,做到一致性与层次性相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心中有“法”是指心中有教法和学法。教无定法,教有教法,贵在得法。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怎么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法固然重要,但学法一样重要,在考虑教法的同时,也要考虑学法。学法正确,事半功倍。老师在备课中,要考虑教材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的学法,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然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有效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统一体,不能单独分割。实践证明,有效的师生互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更能有效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师生互动;高效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加强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迫在眉睫。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难以持久。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是师生互动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三、精彩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动力
数学问题的探究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数学问题的提出,要具有科学性,精确性,趣味性,启发性,逻辑性,层次性,巩固性,要直观化,生活化,最优化。精彩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的问题要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突出重点,巧克难点。课堂提问,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学困生,可以围绕“是什么”去提问,这是最基础、最简单的问题,属于识记类问题,稍微动动脑筋都可以回答出来;对于中等生,可以围绕“为什么”去提问,这需要学生在识记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略加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属于理解类问题;对于优等生,可以围绕“怎么样”去提问,这属于运用、探究类问题,这是在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对学生的主动回答,无论是正确或错误,教师都要给予鼓励。鼓励学生想说就说,有话敢说,说错不要怕,在教师的分析下,“柳暗花明又一村”时,这种知识反而记得更深刻、更牢固。
四、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课堂高效的法宝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必须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关键。老师备课要做到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腹中有“书”是指老师腹中有教材,教材包括课本、教辅教参等,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每一课和每一节中包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备出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课。目中有“人”是指目中有学生,学生是教学的鲜活对象,教师在备课中要考虑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兼顾不同禀赋的学生,切勿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一批学生,否则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老师费力不讨好”的被动局面。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制定一致性的目标要求,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层次性的目标要求,做到一致性与层次性相结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心中有“法”是指心中有教法和学法。教无定法,教有教法,贵在得法。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怎么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法固然重要,但学法一样重要,在考虑教法的同时,也要考虑学法。学法正确,事半功倍。老师在备课中,要考虑教材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的学法,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然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有效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统一体,不能单独分割。实践证明,有效的师生互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更能有效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