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

【作者】 庄玉莲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指导,注意阅读的目的性和恰当的阅读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达到教师想要的预期效果。 
  一、要有明确阅读的目的
  阅读者在每次阅读时都应带着一定的目的,目的性是阅读的前提。因此在阅读时,我们要寻找一个思维的突破口,对于一般作品而言,重点就在于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就内容上,我们可以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心主旨,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来感悟作品;就形式上,我们可以从作品的文学样式,结构形式安排,语言特色等来理解作品。《陋室铭》是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古文的名篇,阅读此文我们可以从铭文的特点读出它的音乐美,也可以从它写作方面体会托物言志的技巧美,还可以从内容上领悟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思想美。总之,目的性一明确,就能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使同一学生在每次阅读时都有新的不同感受,不至于使阅读变成一种散漫无边的行为活动。 
  二、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让学生充分朗读文本,在朗读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从而感受语文的美。朗读是用声音再现文本内容,将“沉默”的文字还原成有声语言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是建立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体验、感悟的重要桥梁,同时又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朗读时,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尤为重要。 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教应和学结合起来,怎样学就怎样教。这给朗读教学指明了方向——阅读文章,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也要符合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每朗读一遍,都要有其明确的目的,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学习。 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否按以下步骤指导学生开展学习:第一遍朗读,随文自学生字,理解生词在文中正确含义;第二遍朗读,整体概括课文内容;第三遍朗读,细读重点句子、段落,多角度品味、欣赏文章,理解其深刻意义(品味);第四遍朗读,体验和感悟相关的人生或生活哲理;第五遍朗读,学习文体的基本特征;第六遍朗读,积累语言材料,加强巩固、积累…… 朗读文章时,要读出语文味。我们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基本上都是精品文章,每篇文章的语言文字都是有生命的。它们有颜色、有气味、有情态、有气势……    在朗读时,我们应站作者的角度理解它,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每一个文字的生命,让它们富有灵性。让朗读富有冲击力,穿透读者和听者的心灵。当然,读出语文味是有方法和技巧的。教师首先自己要会朗读,优美的范读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渴望。当教师调动起学生朗读欲望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如下指导:首先,要读准确,即字读准确,标点符号读准备,行文格式读准确(准确性);其次,反复朗读,读得流畅。要注意不指读、不喊读、不拖腔、不唱读、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颠倒语序(常见错误);第三,读出句子的节奏、停顿、重音、语气、语速、语调、情感等(表达手段)……
        朗读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能力,朗读得多了,朗读的能力自然会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让学生朗读,这样,语文课堂才会有声有色,富有生机与活力,也才会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三、要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1、整体感知文章。应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即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大体的思路与布局,获得总的初步印象;例如: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初读文章时,较快的通读全文,只求大体了解而不做细致推敲,只求粗略的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而不作精确的归纳,然后以这个总的印象为出发点和依据去深入理解分析文章和各个局部、片断,直至词句关系、意义,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后把各个局部、片断联接起来。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高屋建瓴的分析阅读材料,思维上由粗到细,视野上由大到小,从而快速而准确的把握住要点。先从整体去感知文章是为精读详析做准备,对进一步深入阅读,透彻理解、全面把握文章的精髓,起到了确定方向的作用,从而使对文章的理解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掌握各种文体不同阅读要素。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除了了解共同的阅读规律外,还要懂得各种体裁作品各自的阅读规律,在阅读时能恰当的应用一定的阅读方法,比如: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文体,阅读时应抓住其“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辩明记叙的顺序、寻找文章的线索。然后明确材料是通过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而抓住的文章的主旨。与记叙文相类似的散文应抓住其“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来阅读,还有小说应从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这三要素来阅读。应用各种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来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是我们在阅读小说时不可忽视的两个重点。 而说明文在于说明事物的特点和阐明事理的文体,阅读时应先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而后理清说明的顺序,重点在于分析说明的方法,最后品味说明的语言这一方法来阅读。对于议论文,它主要是论述作者的见解或主张的,因此阅读时要弄清作者所提出的主张(论点),明白作者采用什么材料——事实或道理(论据)来证明论点,还要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来证明论点的(论证)……这些基本阅读方法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自己喜欢的,效果最佳的好方法来指导自己的阅读,充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只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因此,学好语文必须能阅读、多阅读、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