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论一体两翼的初三历史复习策略——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为例
【作者】 陈雅妍
【机构】 福建省厦门市蔡塘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以”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为案例,从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为根基,以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形成历史价值观为目标,论述了提升初中历史复习课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一体两翼、初三历史、复习策略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化,关于如何提升新授课的教学效率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如何提升历史复习课的效率呢?下面笔者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为例,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形成历史价值观三个视角,谈谈提升历史复习课效率的策略。
一、主题引领,帮助学生建构核心知识体系,夯实历史学习根基。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单元主题。所以单元复习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以单元主题为线索,把单元所有的核心知识贯串起来,构建本单元的核心知识体系。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根据课标要求,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包含:历史事实(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百日维新;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历史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胡适)和历史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很多、很杂,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主题线索,将这些核心知识合理地联系起来,构建出科学、清晰的知识体系。笔者牢牢抓住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首先向学生解释“近代化”这个概念,让学生明白“近代化”包含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本单元“探索”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几个重大历史事件。接着出示奕?、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的肖像图片,让学生回忆恭亲王奕?代表的洋务派、康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陈独秀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分别是什么?这样学生就可以把重大历史事件和领导人物及其主张联系起来。再次,出示1840年至1915年的年代尺,要求学生把近代列强入侵的史实和近代化的探索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挂上去。让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其实也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过程。紧接着和学生一起分析得出,洋务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样学生就可以不难理解这一过程经历了三个层次:由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过程。这样通过“中国近代化经历不断深化三个阶段”主题引领,从史实、人物、年代尺三个视角入手,明白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把多、杂的核心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核心知识结构。
二、史料解读,帮助学生提升史料实证素养,为历史学习增添一翼。
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课程性质和目标的要求,而初中学生的现状是证据意识薄弱、史料实证素养缺失。历史单元复习课,教师可以从课标要求出发,拟出本节复习课的主线,围绕主线,精选新颖的、贴近学生的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回归历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梯度性的问题,引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从课本中寻找相关证据,用材料和课本的有效信息去论证自己观点,史论一致,提升史料实证的素养。
“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课标要求涉及历史事实(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百日维新;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历史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胡适)和历史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课标要求的分析,不难得出: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历史认识。教师可以精准选取史料,设计梯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如分析近代化历程认识时,教师可以选择下列史料,设计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选自李鸿章的《李文忠公全集》
材料二(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⑴材料一中,李鸿章所说的“事”是指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事?从李鸿章的反思,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的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了中国历史上哪一次重大革命?这一次重大革命,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⑶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的目的是否达成,请说明理由。
⑷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发展阶段。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上述三则重要人物涉及的史料,完成四个问题的探究,特别是对三个事件结局的失败原因、重要意义、目的达成的分析,容易帮助学生理清三个重大历史事件: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由浅入学、层层递进的三件大事,从而引领学生构建以近代化为主题的核心知识结构,培养论从史出的学史习惯和史料实证意识,养育家国情怀。
三、历史感悟,帮助学生形成历史价值观,为历史学习再添一翼。
走向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落后中要思辨,从而感悟到要自强、改变落后的状态,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历史感悟是在学生建构核心知识结构和材料分析、问题探究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认识,养育家国情怀,形成历史价值观,不是靠生硬的说教。上述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历程:从技术到制度、从制度到思想,是紧密关联的,主线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实现近代化的努力在不断加强,从而实现从落后走向先进的目的,而从落后走向先进的必要途径是改革或者革命,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的。通过材料阅读和问题探究,感悟革命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所付出的艰险,所体现的精神,经过常期阅读和探究感悟,学生逐渐形成历史价值观。紧紧围绕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中国的对挽救民族希望、实现近代化的办法的探索不断深入,这一主线,选取李鸿章的洋务经历、孙中山人生的三次重大转折、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领袖风采等文字史料,让学生提练材料主要观点,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紧扣生活现实,感悟论证自己观点,完成历史小论文,是养育学生家国情怀、帮助学生形成历史价值观的好办法。
一体两翼初三历史复习策略,对于帮助学生构建核心知识体系这一根基,对于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形成历史价值观这两个目标,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存在主题不明晰,所选取史料偏离主题,感悟牵强等问题。如能在知识建构中,更加注重核心知识之间的主题聚焦——内在联系;在史料选取和解读中,更加注重围绕主题;在知识体系构建和史料解读中,更加注重铺垫,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相信一体两翼初三复习策略,定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如虎添两翼,复习效率更高,影响更加深远。
关键词:一体两翼、初三历史、复习策略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化,关于如何提升新授课的教学效率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如何提升历史复习课的效率呢?下面笔者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为例,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形成历史价值观三个视角,谈谈提升历史复习课效率的策略。
一、主题引领,帮助学生建构核心知识体系,夯实历史学习根基。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单元主题。所以单元复习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以单元主题为线索,把单元所有的核心知识贯串起来,构建本单元的核心知识体系。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根据课标要求,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包含:历史事实(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百日维新;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历史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胡适)和历史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很多、很杂,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主题线索,将这些核心知识合理地联系起来,构建出科学、清晰的知识体系。笔者牢牢抓住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首先向学生解释“近代化”这个概念,让学生明白“近代化”包含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本单元“探索”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几个重大历史事件。接着出示奕?、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的肖像图片,让学生回忆恭亲王奕?代表的洋务派、康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陈独秀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分别是什么?这样学生就可以把重大历史事件和领导人物及其主张联系起来。再次,出示1840年至1915年的年代尺,要求学生把近代列强入侵的史实和近代化的探索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挂上去。让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其实也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过程。紧接着和学生一起分析得出,洋务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样学生就可以不难理解这一过程经历了三个层次:由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过程。这样通过“中国近代化经历不断深化三个阶段”主题引领,从史实、人物、年代尺三个视角入手,明白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把多、杂的核心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核心知识结构。
二、史料解读,帮助学生提升史料实证素养,为历史学习增添一翼。
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课程性质和目标的要求,而初中学生的现状是证据意识薄弱、史料实证素养缺失。历史单元复习课,教师可以从课标要求出发,拟出本节复习课的主线,围绕主线,精选新颖的、贴近学生的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回归历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梯度性的问题,引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从课本中寻找相关证据,用材料和课本的有效信息去论证自己观点,史论一致,提升史料实证的素养。
“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课标要求涉及历史事实(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百日维新;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历史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胡适)和历史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课标要求的分析,不难得出: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历史认识。教师可以精准选取史料,设计梯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如分析近代化历程认识时,教师可以选择下列史料,设计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选自李鸿章的《李文忠公全集》
材料二(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⑴材料一中,李鸿章所说的“事”是指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事?从李鸿章的反思,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的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了中国历史上哪一次重大革命?这一次重大革命,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⑶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的目的是否达成,请说明理由。
⑷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发展阶段。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上述三则重要人物涉及的史料,完成四个问题的探究,特别是对三个事件结局的失败原因、重要意义、目的达成的分析,容易帮助学生理清三个重大历史事件: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由浅入学、层层递进的三件大事,从而引领学生构建以近代化为主题的核心知识结构,培养论从史出的学史习惯和史料实证意识,养育家国情怀。
三、历史感悟,帮助学生形成历史价值观,为历史学习再添一翼。
走向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落后中要思辨,从而感悟到要自强、改变落后的状态,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历史感悟是在学生建构核心知识结构和材料分析、问题探究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认识,养育家国情怀,形成历史价值观,不是靠生硬的说教。上述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历程:从技术到制度、从制度到思想,是紧密关联的,主线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实现近代化的努力在不断加强,从而实现从落后走向先进的目的,而从落后走向先进的必要途径是改革或者革命,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的。通过材料阅读和问题探究,感悟革命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所付出的艰险,所体现的精神,经过常期阅读和探究感悟,学生逐渐形成历史价值观。紧紧围绕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中国的对挽救民族希望、实现近代化的办法的探索不断深入,这一主线,选取李鸿章的洋务经历、孙中山人生的三次重大转折、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领袖风采等文字史料,让学生提练材料主要观点,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紧扣生活现实,感悟论证自己观点,完成历史小论文,是养育学生家国情怀、帮助学生形成历史价值观的好办法。
一体两翼初三历史复习策略,对于帮助学生构建核心知识体系这一根基,对于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形成历史价值观这两个目标,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存在主题不明晰,所选取史料偏离主题,感悟牵强等问题。如能在知识建构中,更加注重核心知识之间的主题聚焦——内在联系;在史料选取和解读中,更加注重围绕主题;在知识体系构建和史料解读中,更加注重铺垫,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相信一体两翼初三复习策略,定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如虎添两翼,复习效率更高,影响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