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特级教师华应龙“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赏析

【作者】 骆小辉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时常有人会问,怎样才能真正算一节好的数学课课?即:学生不一定要热闹,但一定要有思考。教师不一定要有技巧,但一定要有思想。华应龙老师的“分数的再认识”便是这样一节好课。
  一、简单提问,找准孩子知识起点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说是猪八戒吃西瓜,他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 4份,吃了 3份,怎么用分数表示猪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平均分成 4份,取其中的 3份就是■
        师:那么,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 6只 猴子, 3只公的, 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赏析:华应龙老师在通过他的课堂向学生、向所有的数学教师传递一种信息:我们需要大胆地突破传统、需要敢于质疑权威,我们更需要创设宽松、平和的课堂氛围。用华应龙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教育是解放,不是压迫。”所以,当我们每次听他课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安详、自然的感觉。
 这种感觉作用在学生身上,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试问,当我们上课时有多少教师会顾及学生的心理状态?我们只在乎这部分知识如何教学生才能在今后的练习中不出错,而他们的心理感受往往是我们都忽略的。正如“分数的再认识”这堂课一样,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将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态度。
  二、 探究新知,认识单位
  (一) 大头儿子的难题 ----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 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 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 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 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 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平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大头儿子把领带平均分成了 8份,一份就是■,沙发的长度
  占其中的 7份,所以表示为■ 
  师:爸爸叫大头儿子测量沙发长度, 为什么大头儿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为尺子有单位,比较容易看出长度
  师:那大头儿子没有尺子上的单位, 又怎么测量出了沙发长度的呢?
  生:将领带平均分成 8份,就有了■这个单位,然后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可以了。
  师:原来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是认识什么?你对分数有哪些问题?
  生 为什么要认识分数?
  生 怎么确定一个分数?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分数。
  师:■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领带平均分成 8分, 这样就有了八分之一这个分数单位, 然后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行了。
  师:也就是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单位,这在测量中很重要,那么 如果要量一个教室的长要用什么单位?
  生:米
  师: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厘米
  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选择?
  生:因为测量较长的物体就会选择较大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的物体就选择较短的单位
  师:正是这样, 不光是测量长度, 测量面积、重量等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子就是单位不同。 大头儿子用领带来测量沙发的长度, 他创造了一把尺子, 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
  师:一起来看一组分数,你知道他的单位吗?
  (出示一组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单位,教室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 1:所有的分数单位分子都是 1
  生 2:分数单位与原分数比较,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 1 师:是的,像这样分子是 1的分数又叫分数单位。你知道为什么 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时要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 而不是创 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生 1:因为只有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才好数
  生 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数不出有 几个这样的整单位
  师:原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呀!
  赏析 :“什么叫‘单位’?”“为什么要有‘单位’?” 如此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让专业的数学老师来回答,我想未必能解释清楚。这是因为,我们关注的太少,或者说根本没有关注。而这个看似无关轻重的问题,却深深地反应出了目前的数学教学缺乏“数学味”。“单位‘1’”的概念究竟要不要揭示?“1”是重要的计数单位,是学生所熟悉的。分数,从本质上说是表示两数相除的结果,使得四则运算以及法则畅行无阻;在生活中,分数主要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整体”这个概念,学生是熟悉的,也是非常容易接受的。现行教材中,用“单位‘1’”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用“整体”来表达。那么,没有“单位‘1’”这一概念,对学生后续学习有没有影响呢?我专程请教了北大附中张思明博士,他告诉我,初中、高中都没有这个概念,重要的是学生没有分数单位的思想,这一点妨碍了学生对有关分数问题的圆满解答。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询问大学生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单位‘1’”这个概念了。我们是否也该思考:学生不能很好解答分数问题,是不懂得“单位‘1’”,还是不明白分数的具体意义,没有分数思维?  看来,“单位”是重要的,“1”是重要的,“单位‘1’”是不重要的。可以不讲“单位‘1’”,但要重讲“分数单位”。
  单位,是度量中规定的标准量。那么,如何加重分数单位的教学分量呢?怎样的题目可以承载?哪些环节可以“回眸一笑”? 在教学“分数初步认识”的时候,我创造出了“大头儿子的难题”的情境,那么在教学“分数的再认识”时,是否可以朝花夕拾呢? 华罗庚先生曾静说过:“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度量可以很好地将分数理解为分数单位的积累。怎样发展一下,更好地体现——有单位才有度量,才有沟通与交流?从非标准单位到标准单位,反应了人类的进步与统一。如果,我把这节课定位在认识分数单位的基础上,进而认识分数的意义,那么,用领带度量沙发的长可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那学生已经是五年级了,已经长大了,是否不再需要故事情境、不再喜欢动画表达了呢?我们记住的往往是故事,是画面,而不是条文。即使地老天荒,我们仍然喜欢听故事,何况他们还是儿童?儿童都是生活在童话故事中的。我们老师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慢慢地变老? 可能有人质疑:这个情境用的时间太长了吧?是的,这个情境的播放费时2分5秒。那么,我们要思考:评价一个情境的优劣,是要考量它的思维含量和育人价值,还是要计量它的时间长短和话语多少?我们为什么急急匆匆地直奔知识目标,而不能让学生慢慢地欣赏、慢慢地长大? 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这样的教学模式必将让数学学习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