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古诗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陈 萍
【机构】 四川省营山县金华希望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古诗的意境深沉而高远,语言精练而含蓄,具有极强的韵律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通过朗读和品读古诗,可以很好地培养小学生丰富的语感、形象的思维、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创造力,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才能在古诗的教学中收到更好地效果呢?我想如果教师能还原古诗应有的味道,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就可以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和谐发展,教师就能带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殿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走近古诗。
1.创设情景,直观感受,激发兴趣。古诗一般因时隔久远,内容深奥,文章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也相去甚远,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时必须架设古今生活的桥梁,根据文本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巧妙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
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课件、教学挂图、故事欣赏等形式展示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资料,学生通过欣赏、阅读这些资料,获得初步认知,以便读顺诗句,读出诗句的轻重缓急。资料的内容既可以是诗人生平及诗作背景,也可以是诗中蕴含的画面,还可以是疑难字、词、句的注解等等。比如在教学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通过观察白鹅鸣叫的神态以及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等让学生很自然的就领悟诗中之意,“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语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2.配合音乐,激发兴趣。教师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诗的意境,选取适当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可以有效的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配上古曲《渭城曲》进行诵读,让学生在听读中初步领会朋友间依依不舍的真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3.通过视频,再现古诗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图画再现出来,才能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可见。如《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融汇在一起。教学时,先让学生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迸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发挥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的情感。
二、还原古诗的意味,增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古诗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古诗就是要向学生传达一种优雅而感人的情愫。语文学习也不能没有古诗,古诗的“味道”就像芳香的空气一样浸润着我们。而对古诗 “意味”的领悟最直接的便是诵读。
首先,语文老师自己要练好诵读基本功,对古诗不仅自己要背的滚瓜烂熟,读得通畅流利,还要带头自诵、带头自吟、带头自唱,甚至带头舞蹈。所有的古诗,都要能成诵,读起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教师要成为学生朗诵的楷模。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古诗的“味道”演变成学生的“佳肴”。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教师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来体现诗人遇赦之后从此海阔天空的爽快心情,从而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掌握古诗诵读吟唱的技巧,让学生能自觉地诵读古诗。课堂诵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充分运用范读、跟读、齐读、轮读、重音朗读等诵读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诵读古诗的记忆。学生的诵读应充分体现个性化,不拘形式,只要学生觉得他选择的诵读形式有助于他的理解与体会,这种诵读对他本人来讲就是好的。学生在自己的个性化诵读中,也可随时中断诵读,品评、体味诗中的精彩之处。如在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指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反复品读“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感受诗人对朋友那种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真诚关心之情,感悟诗的和谐韵律。在一次次、一遍遍的反复诵读中,学生自然会不断有新的“意会”。即使这种“意会”学生一时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优秀诗歌作品对学生个人修养的影响已是不可低估的。
第三,激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再现诗的意境,再现诗中的画,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联想、想象作为想象思维的主要方式,它在诗歌鉴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必须凭借联想与想象,将诗歌的语言文字转化、还原为生动具体的形象和画面,才能真正感受到诗歌的形象之美,可以说,联想、想象是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是艺术再创造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善于针对诗歌和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通过画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如教学《枫桥夜泊》一诗时,教师在带领学生了解了诗的意思,明确了诗中所写的景物及表达的情感之后,便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及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的理解,从而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欣赏到诗歌的美。
总之,在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想方设法再现古诗的意味,才能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意,领略古诗的魅力,在欣赏中受到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走近古诗。
1.创设情景,直观感受,激发兴趣。古诗一般因时隔久远,内容深奥,文章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也相去甚远,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时必须架设古今生活的桥梁,根据文本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巧妙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
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课件、教学挂图、故事欣赏等形式展示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资料,学生通过欣赏、阅读这些资料,获得初步认知,以便读顺诗句,读出诗句的轻重缓急。资料的内容既可以是诗人生平及诗作背景,也可以是诗中蕴含的画面,还可以是疑难字、词、句的注解等等。比如在教学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通过观察白鹅鸣叫的神态以及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等让学生很自然的就领悟诗中之意,“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语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2.配合音乐,激发兴趣。教师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诗的意境,选取适当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可以有效的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配上古曲《渭城曲》进行诵读,让学生在听读中初步领会朋友间依依不舍的真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3.通过视频,再现古诗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图画再现出来,才能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可见。如《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融汇在一起。教学时,先让学生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迸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发挥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的情感。
二、还原古诗的意味,增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古诗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古诗就是要向学生传达一种优雅而感人的情愫。语文学习也不能没有古诗,古诗的“味道”就像芳香的空气一样浸润着我们。而对古诗 “意味”的领悟最直接的便是诵读。
首先,语文老师自己要练好诵读基本功,对古诗不仅自己要背的滚瓜烂熟,读得通畅流利,还要带头自诵、带头自吟、带头自唱,甚至带头舞蹈。所有的古诗,都要能成诵,读起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教师要成为学生朗诵的楷模。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古诗的“味道”演变成学生的“佳肴”。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教师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来体现诗人遇赦之后从此海阔天空的爽快心情,从而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掌握古诗诵读吟唱的技巧,让学生能自觉地诵读古诗。课堂诵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充分运用范读、跟读、齐读、轮读、重音朗读等诵读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诵读古诗的记忆。学生的诵读应充分体现个性化,不拘形式,只要学生觉得他选择的诵读形式有助于他的理解与体会,这种诵读对他本人来讲就是好的。学生在自己的个性化诵读中,也可随时中断诵读,品评、体味诗中的精彩之处。如在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指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反复品读“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感受诗人对朋友那种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真诚关心之情,感悟诗的和谐韵律。在一次次、一遍遍的反复诵读中,学生自然会不断有新的“意会”。即使这种“意会”学生一时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优秀诗歌作品对学生个人修养的影响已是不可低估的。
第三,激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再现诗的意境,再现诗中的画,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联想、想象作为想象思维的主要方式,它在诗歌鉴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必须凭借联想与想象,将诗歌的语言文字转化、还原为生动具体的形象和画面,才能真正感受到诗歌的形象之美,可以说,联想、想象是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是艺术再创造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善于针对诗歌和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通过画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如教学《枫桥夜泊》一诗时,教师在带领学生了解了诗的意思,明确了诗中所写的景物及表达的情感之后,便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及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的理解,从而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欣赏到诗歌的美。
总之,在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想方设法再现古诗的意味,才能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意,领略古诗的魅力,在欣赏中受到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