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德育功能的实践研究

【作者】 张仕进

【机构】 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建构、实施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呈现突出的德育价值,实现着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功能;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充分彰显课程的育人功能是教师的共同追求,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育人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德育功能  彰显  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建构、实施方法、评价方式等都呈现突出的德育价值,具备在活动中有效、高效实施德育的课程优势。
“道德的根本是实践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它注重的是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进一步获得感悟,获得能力发展和情感升华,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实践中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有机融合。在与他人和世界的对话与交流、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与融合、对自我和发展的反思与重建中,获得逐步的发展以及自身价值的逐步体现,感受知、情、意、行的系列过程变化,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和行为习惯的矫正,使抽象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内化为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指出:落实“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责无旁贷。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㈠道德牵引与自主体验相结合
在传统的德育方法上,道德教育的主体不是人而是既定的道德规范和抽象的道德概念。许多学者认为,道德伦理规范的灌输无济于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真正的道德途径是实践。
学科课程和德育课程有一个共同的育人使命。对于渗透在各学科课程中的道德规范,教师要适时的进行道德牵引,并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如品德教材中“环境保护”内容,语文课本中《都市精灵》等课文“学会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目标。教育者首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有效情境,指导学生理解环保的基本要求,并通过生活中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道德牵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适当的、稳定的自我认识和判断。
㈡传统活动与项目研究相结合
传统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依托“项目研究”的形式来开展传统的德育活动,既拓宽了学校德育的空间,又增加了德育的实效性。
当今不少学生受社会多元价值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情感淡化、道德沦丧、责任缺失等现象。如何让学生建立起责任意识,光靠课堂上“责任认知”的牵引,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把“培养学生奉献、友好、互助精神,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德育活动的重点,开展了“创建初中生志愿服务体系培育学生社会参与机制的研究”,构建了志愿服务的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方法体系。鼓励学生加入学校“志愿服务队”,参加志愿服务实践。如在“九九重阳”传统的日子里,开展“服务身边的老人”项目研究。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内容,走到敬老院、福利院,走进社区、乡村,就身边的老人生活状况展开调查研究,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等方面进行项目设计,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的做爱心拐杖、有的剪开心窗花,有的讲解安全健康常识,有的自编节目来表演。在照料老人生活起居,与老人进行心灵交流等服务中提升关爱老人、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责任意识。他们的“自觉服务”的道德情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得到矫正和提升,促进内在品德建构,表现出道德自为能力。
㈢日常规范与行为践行相结合
2004年教育部修订的《中学生行为规范》,涵盖了对中学生方方面面的道德行为要求。如何让这些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这是德育的根本任务。
然而传统的德育过程无视学生主体,对温室里长大的90后生活环境等方面认识不足,导致不少学校里“尊师爱生”的好学生在公共汽车上抢座位、“诚实”的学生考试作弊;口上记得“交通靠右行”,公路行走横冲直撞,无视交通红绿灯。
㈣情感矫正与深度体验相结合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哈钦斯在《学习社会》中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繁荣”,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谋取职业的能力,而应该使每一个个人的自我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使个人的人格臻于完美。
由于学生在认知、情感、人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导致个体的情感必然是一个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的结果。这就要在德育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深度体验,矫正不良的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落实“德育为先”的课程优势,学校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有效实施策略的研究,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不断创新育人方式方法,提高育人成效,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引领教育未来的课程。
参考文献:
①④李季.德性内生:论儿童品德的自我建构[J].中小学德育.2012,01:19—22
②黄书光.价值观念变迁中的中国德育改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17
③张仕进,任明广.初中理财实践活动[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张仕进,江苏省特级教师,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主要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研究。
本文系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生理财教育实践的研究”(课题批准号:D/2006/02/38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创建初中生志愿服务体系培育学生社会参与机制的研究”(课题批准号:C-a/2011/02/1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