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者】 秦华良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先学后教”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一个历史性改革与突破,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对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无疑是有效的。但是,“先学后教”不是学生毫无章法的学习,在教学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取得实效。    
        一、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学习并掌握教材的内容。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中,学生自学,是一堂课中的大环节,而自学成功与否又是上好这堂课的基础。要加强学生自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自学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生自学前,教师要提出问题,确定学生自学思考的方向。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为例,教师可提出这样几道思考题: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平方差公式的内容是什么?分别用文字与字母表达;  (2)理解并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 (3)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①平方差公式左边的两个二项式是什么关系?在这两个二项式中的第一项有什么关系?第二项呢?②平方差公式右边的整式有什么特征?其各项与公式左边各项有什么关系?  学生看例题,找规律,学会例题是怎样运用定义、法则、公式、定理来解题的,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来检查自己自学例题的效果。教师进行巡视,督促、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学生通过这样的自学,对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    
        二、互动性原则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的交往强调的是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中,进入了“教”这个环节,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而此环节教师只教学生不会的,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而这个环节是在交往互动中实现的。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课中,在“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环节中,学生在自学后对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这时要通过学生自由交流,让学生的自学成果能充分的展现出来。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并完成了教师安排的自学任务,对“平方差公式”有了初步理解,并掌握了公式推导过程;也有一部分学生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稍差,对公式的结构特征理解和掌握不够,这时就体现了小组交流的重要性。通过交流,使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发挥,也使另一部分学生达到解惑的目的。在分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构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信息能够多向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敢于参与、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个人兴趣,激发主动探究的精神,真正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做。小组交流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他们会把自学中自己发现的困难和自己的想法拿出来相互讨论,共同解决。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的过程让学生融入学习活动之中,为所有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和自我改变的机会,同时让不同的思维方式相互沟通。这样会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讨论中主动去探索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形成一种主动质疑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性原则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助作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如在教学中“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全体交流,点拨矫正”这两个环节都充分体现这一原则。学生在自学后对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这时要通过学生自由交流,让学生的自学成果能充分的展现出来。以《平方差公式》一节为例,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并完成了教师安排的自学任务,对“平方差公式”有了初步理解,并掌握了公式推导过程;也有一部分学生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稍差,对公式的结构特征理解和掌握不够,这时就体现了小组交流的重要性,通过交流,使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发挥,也使另一部分学生达到解惑的目的。    
        四、创新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是在某一节课或某一次展示中,而是需要我们贯穿于每一个45分钟之中。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感受到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满足学生创新的心理需求。给学生自由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尝试探究,发现新问题。如在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之后,通过教师对学生自学的检查,学生中反馈出的共性问题,教材中的最难点才“后教”。而“教”不是“灌”,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启发,让学生探究,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教的过程中,不是老师单独的“表演”,而是从学生自我消化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例如:“全体交流,点拨矫正”这一环节中,就板书于黑板上的错误,让学生对这些错误展开讨论与交流,找出错误的原因,并总结出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关键、规律与注意点,即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时,关键是掌握公式特征,把要计算的式子与公式对应起来,再去运用公式;如遇到不能直接运用公式时,这时要进行整理,去创造利用公式的条件。目的在于使学生知道概念理解或证明的对与错,知道错在哪里,错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概念。在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时,部分学生只注意了“公式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而右边正好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一特征,而对于结构特征的另一种方式的理解没有注意,那就是“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积,在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是互为相反数,而右边是用完全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符号相反项的平方”。通过这样的点拨,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培养了学生丰富、独到的良好思维品质,使教学由传授知识向开放思维引伸,也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有独到见解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总之,“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进而构建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