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作者】 刘春芝
【机构】 山东省昌乐教师发展中心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标是新课改的行动纲领,是国家课程的标准,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方向盘与风向标。在其引领下,教学中要注重批判性思维与质疑精神的培养,构建育人平台,挖掘每个学生潜力;突出工具性的同时,深化其人文性;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关注评价体系改革。
关键词:以人为本 工具性与人文性 全面与终生发展
研读完新课标,我对课程教学标准与学科素养又有了新的认识。新课标是新课改的行动纲领,也是国家课程的标准。我认为其之所以新,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以人为本。其次,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再次,英语教学要着眼于全面发展。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教师应把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校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规范性与可信度。
通过研读新课标,结合自己平日教学的实践,逐渐意识到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运用能力的核心就是交际,也就是首先突出工具性。我们的课程目标结构中,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应拔头筹:学习策略是“会学”的问题,情感态度是 “乐学”的问题,也就是其人文性——育人的问题。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获得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才能变为现实,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才会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中不断深化与形成。我校271课堂与新课标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具体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批判性思维与质疑精神的培养
Critical Thinking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技能的概念可追溯到杜威的“反省性思维”。核心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解释(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评估(evaluation)、推论(inference)、说明(explanation)和自我校准(self-regulation)。在教学中,我们时刻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质疑课本,质疑自主预习的疑难,质疑他人的观点,质疑自己的内心与教师的权威。而通过解释与分析文本,评估自己的预习效果,推论自己的预习程度,说明及展示自己的成果,自我校准自己的学习行为。 这一切,都是围绕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这种思维的培养主旨,恰恰是让学生不断深化自主探究,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改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构建育人平台,挖掘每个学生潜力
营造学生的情感态度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之一。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打造家庭式的亲情关系,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温暖,并且有尊严的在教室里快乐度过每一天。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特别是导师制学生,要真正身正世范,做他们学习的导师与精神的引领者。
三、突出工具性的同时,深化其人文性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也就是内化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输出,也就是表达的技能。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内化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与此同时,新课标关注学生的全面与终生发展。特别是学习策略的培养,有效地解决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终生学习的难题。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步骤,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作为英语教师起的作用就是引导、启发与激励,并且为他们成为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创造提供条件。
四、培养英语思维与表达的习惯
21世纪的冲突更多的是体现在文化层面,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重要方面之一。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努力向学生呈现西方文化的多维视角,用好课本教材与报纸阅读,以及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国际意识与爱国意识的共同培养。
五、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关注评价体系改革
新教材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我的理解是“全体学生”是量,“全面发展”是质。质和量要一起抓,一个不能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个过程要经过“要我学——我要学——我能学”的阶段。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步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采用多元的、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改革评价体系,确立具体评价体系,实施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注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过程应贯穿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针对自已的教学进行反思,改进自已的教学计划。这就是形成性评价课堂教学与常规性课堂教学的不同。
总之,作为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下的英语老师,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利用学校搭建平台提高自己的发展能力,争取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在教学的实践中,以人为本,在践行新课标理念的同时,适当地取舍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不断满足新形势下高考和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需求,致力做一名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关键词:以人为本 工具性与人文性 全面与终生发展
研读完新课标,我对课程教学标准与学科素养又有了新的认识。新课标是新课改的行动纲领,也是国家课程的标准。我认为其之所以新,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以人为本。其次,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再次,英语教学要着眼于全面发展。学习新课程标准后,教师应把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校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规范性与可信度。
通过研读新课标,结合自己平日教学的实践,逐渐意识到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运用能力的核心就是交际,也就是首先突出工具性。我们的课程目标结构中,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应拔头筹:学习策略是“会学”的问题,情感态度是 “乐学”的问题,也就是其人文性——育人的问题。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获得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才能变为现实,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才会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中不断深化与形成。我校271课堂与新课标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具体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批判性思维与质疑精神的培养
Critical Thinking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技能的概念可追溯到杜威的“反省性思维”。核心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解释(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评估(evaluation)、推论(inference)、说明(explanation)和自我校准(self-regulation)。在教学中,我们时刻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质疑课本,质疑自主预习的疑难,质疑他人的观点,质疑自己的内心与教师的权威。而通过解释与分析文本,评估自己的预习效果,推论自己的预习程度,说明及展示自己的成果,自我校准自己的学习行为。 这一切,都是围绕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这种思维的培养主旨,恰恰是让学生不断深化自主探究,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改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构建育人平台,挖掘每个学生潜力
营造学生的情感态度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之一。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打造家庭式的亲情关系,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温暖,并且有尊严的在教室里快乐度过每一天。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特别是导师制学生,要真正身正世范,做他们学习的导师与精神的引领者。
三、突出工具性的同时,深化其人文性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也就是内化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输出,也就是表达的技能。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内化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与此同时,新课标关注学生的全面与终生发展。特别是学习策略的培养,有效地解决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终生学习的难题。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步骤,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作为英语教师起的作用就是引导、启发与激励,并且为他们成为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创造提供条件。
四、培养英语思维与表达的习惯
21世纪的冲突更多的是体现在文化层面,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重要方面之一。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努力向学生呈现西方文化的多维视角,用好课本教材与报纸阅读,以及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国际意识与爱国意识的共同培养。
五、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关注评价体系改革
新教材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我的理解是“全体学生”是量,“全面发展”是质。质和量要一起抓,一个不能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个过程要经过“要我学——我要学——我能学”的阶段。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步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采用多元的、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改革评价体系,确立具体评价体系,实施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注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过程应贯穿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针对自已的教学进行反思,改进自已的教学计划。这就是形成性评价课堂教学与常规性课堂教学的不同。
总之,作为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下的英语老师,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利用学校搭建平台提高自己的发展能力,争取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在教学的实践中,以人为本,在践行新课标理念的同时,适当地取舍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不断满足新形势下高考和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需求,致力做一名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