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 赵坤明

【机构】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高中学科的必修课,如何提高其课堂教学有效性呢?这是值得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专业技能
        在课堂课堂教学中有两种角色:教师和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是真理的持有者和知识的权威者;而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的收集者。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教师首先应该从观念上转变,由“授之于鱼”向“授之于渔”过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今天才出现的新知识,明天可能就过时了,教师已绝不是知识的权威者了。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说过:“教师不一定样样先于学生,学生在许多方面可能已经超过了老师。”在过去,表扬教师的高尚就是说“给人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而在今天,教师拥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给人一碗水,必须自己是长流水。”教师要保证自己的知识永不干涸,必须时时不断学习,注入新的血液,提高专业技能。
        二、巧设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非常愿意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他会很努力的去完成,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则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如何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在教学中遵循“学中玩,玩中学”的原则。在教学《算法与程序设计》时,不能简单地把一条条语法规则、语句格式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他们往往会感到非常枯燥、非常无聊。我们可以改变了一下教学策略,可以设计一些通关小游戏,把一个一个的学习任务融入到这些小游戏当中,学生学会一个通过一个,一个比一个难度更强一些,最后全部任务完成。在讲解VB某条语句时,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先演示由老师用该语句设计的小游戏软件,让学生觉得很有趣,觉得这个游戏原来就是由这条语句完成的,从而对该语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调出游戏完整的VB代码,分析代码,接着让学生试着完善代码(试着进行代码填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该语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第三,将学生分成小组,结合语句对照游戏再给定相应的任务,让每组学生试着用所学语句编写程序(完成任务)。最后,进行代码展示和评价。把每组代码展示出来,让大家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活学活用目的。
        三、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少,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计算机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一些基础的东西都不是很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条件相对较好,从小便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这一类的知识,很多计算机的相关知识都比较熟悉。对于信息技术这种操作技能比较强的课程,如果教师还是采用统一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难免会出现“吃不饱”、“不够吃”的两极分化现象。
        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我在教学中打破“统一要求”,“统一任务”,“整班推进”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的不同,将他们进行分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激励。稍有优势的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中往往非常渴望展现自己的水平,希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
        通过分组教学,彻底解决了“吃不了”和“吃不饱”的实际教学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提倡“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的今天,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成为首要任务。我认为只有精心设计活动环节,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然后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研究教材,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在教案或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逐层分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如小游戏,要尽量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并让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再次,如果要完成具体任务,要改变单纯的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思想,我觉得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需要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尽量将学习任务细化。最后,在教学任务完成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中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五、时刻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贻”。反思是在学习教学过程中不断审查自己,进而培养自己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反思,那么即使工作时间再长也只是一个教书的工具,那样就失去了教师教学本身的意义了。我们必须在每节课上完后及时对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行为和活动进行批判,总结吸取一些优秀的经验,改正一些不当的做法,为更好的下好下一节课做准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探索的问题。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一种素养的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教学研究,努力钻研教材,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 陈淑华,周立波.“互联网+”背景下,电大对外来学习者继续教育的探索[J].教育观察,2016.6,P130-131
        [3] 李  静.互联网+时代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建设初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年第2期,P8-11
        [4] 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研究》 2000 , 4
        [5]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上、下),《电化教育研究》,20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