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化学中“预习”浅谈
【作者】 沈玉兰
【机构】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1 国家对中学生的培养目标
化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为后来的化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学生需要的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光是从知识方面要学习,还要能技能方面要抓紧。化学源于生活,而且服务于生活。通过学习化学,使学生学会用化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将课本学过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进入21世纪,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的呼声越来越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课程性质:“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因此,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捷径。
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2],是指学生对学习有着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能主动地投入到学生中的能力,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意识是存在于人的人类的头脑中,能用语言描述它,用相应的文字来进行记录,但是不能直接用于客观事物中。虽然只靠单纯的意识是不会引起客观事物发生变化的,但是意识能起一种引领作用。无形中告诉人类应该干什么,怎么实践,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从而间接地引导人们使客观事物发生具体的改变,这种力量是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而动物是不具备的。动物能解决基本的吃饱问题,那是属于本能,而更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不具备的。动物和人类的区别是人类会运用头脑进行高级的心理活动,而动物没有,人是“万物之灵”。
2 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
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用途、制法,以及物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与工业、农业、日常生活、医学、材料等均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同成为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区域,化学是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的重要支柱。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化学研究的对象涉及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联。传统的化学常常都是关于两种物质接触、变化,即化学反应,又或者是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目前,化学家们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初中化学是学生升入初中才接触的一门学科,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此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高中化学、大学化学的学习兴趣。化学知识由理论知识和实验两部分组成。初中化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化合物,金属材料,溶液,酸碱盐以及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内容比较多,所以要想学好这些知识,就得知道化学学科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点比较细碎。
初中学生一接触化学最大的感受是知识点很多,松散,与数学、物理这种,理解了做题方法就能学好的课程是不同的。化学的知识点很难归纳,要分别记忆每一个知识点,以防遗漏某个知识点,学生都会用笔记本进行记录。
二、需要记忆的内容多。
因为初中化学知识点又多又杂,所有的知识点学生都需要进行记忆。譬如: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的酸碱盐等等。
三、学习时间短暂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只有一年,要学完上下两册12单元的内容再加上三次模拟考试,时间相当紧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常常要动手做实验,这就要花费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
因此,要想学好化学这门课程,就需要不断地找寻更加高效的,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3 预习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教学又出现了新的评价体系。再也不是单纯的以学生的成绩进行衡量,还要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另一评价标准[5]。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人类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慢慢的培养了动手能力,在学习具体物质,比如氧气,二氧化碳时,能与自己的切身体验联系起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课程性质:“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光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意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学习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地建立知识系统的过程,而不再由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学习活动由以前的教师教转变为学习主动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再也不是教师单纯的灌输知识给学生,这与我们现阶段进行的教育改革的主旨是相吻合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预习属于自主学习的范畴。预习过程的建构有两方面:首先是新知识的建构。通过预习,学生获得了新知识,在脑中建构新知识系统,方便以后进行运用。再次是对旧知识的加工和处理。通过预习,结合新的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建立联系,再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补充,完善,延伸,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发现式学习认为预习是学习主动学习新知识,然后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解决的过程 [8]。预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有一双比较敏锐的“眼睛”,在课本中找出新的问题,最后对新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人本主义是指以人为本,主要关注人的心理活动,应该关心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生命、信念等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关的,产生深远影响的心理学家由布鲁纳、罗杰斯、马斯洛等等。他们强调,在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主张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强调合作探究,互利互惠,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积极、乐观、主动、向上的人 。
笔者认为预习指的是以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为主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翻阅课本,资料,或者是对网上资源的搜索学习,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学习,梳理,初步建立知识系统的过程。
预习有很多益处:
一.预习可以帮助学生节省时间,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经过预习,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有提前接触,实验步骤也有了解,从而在课堂上不会很茫然。经过预习,可以将疑难问题进行记录,方便在上课时着重听讲。在讲解简单知识时比较放松,也有时间与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不断得用大脑进行思考,主观能动性也在增强。
二.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做笔记的方法。化学知识多而碎,所以只需要将重点、自己有点疑惑的知识进行记录。如,化合价口诀,化学方程式,物质的颜色,酸碱盐的性质等等进行记录,不断地改善记录方法,培养化学的思维能力。
三.预习可以很好的培养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预习时,学生能与课本知识、日常的事物,网上信息等联系起来,做到服务于生活。长期坚持,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将受益终身。
4 初中化学预习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为了解我国近年来关于初中化学预习的研究现状,笔者查阅了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和资料,很多研究者为提高初中化学预习有效性提出了不同的策略。在此举出几个例子:
王政盈[1]在《初高中化学学习中预习状况的调查与比较分析》中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管是化学教材还是教育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新知,而是要自己主动的寻求新知,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自学能力很高,主动性比较强。对于自主学习[2]的理论研究,就要从1950年开始。从那时起,自主学习成为了教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受到教育心理学的追捧,被世人所青睐。通过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作为学习的领导者,通过自身设计的任务和目标,进行思考、探究、总结来完成自己设定的学习任务的方式。预习从属于自主学习的范畴。但是现在的预习存在很多的弊病。譬如学生不会或者预习流于形式,又或者是课业繁重,害怕预习浪费时间,还有的是盲目预习,没有预习的目标。谢建波[3]在《浅谈提高初中化学预习有效性的策略》中也指出:现在的中考化学的分值已改为60分,所占的比值与语文数学比较相对表较少。所以,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学生家长,以及学生都不太重视化学学习。所以,为了在中考的时候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学生们需要在较少的时间内记住更多的知识,而且把知识加以运用。所以提高课堂效率就变得十分重要,为了提高课堂效果,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也就是预习变得尤为重要。针对于这一问题,颜建河[4]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预习的作用及方法》一文中指出:有效课堂构建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做到使教学的重心前移,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接触教材,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对知识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样,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学生就会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从而发现教师对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掌握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长期坚持下去,伴随知识的不断增长,自学能力就能不断提高。史永强[5]在《城乡结合部初中数学预习调查》中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规定课程性质时,提出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要求:“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这就意味,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不能再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主观能动性要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积极、乐观、主动的人。
5 初中化学预习的方法
适合化学课堂的预习方法很多,如阅读教材法、习题试解法、实验引入法、阅读课外读物法、前挂后联法等等。
(1)阅读教材法:
化学学科比起数学等其他学科有趣生动,预习时学生都有较大的积极性。教材上的知识也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理解这些现象,但是不深究背后的原因。所以,预习时,学生应该充分阅读教材的内容,让自己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2)习题试解法:
在预习时,可以通过后面的习题来进行预习,找出相应的答案,理解本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遮盖的方式,找出相应的仪器的名称。
(3)实验引入法: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中设计的基本上一些简单的、安全性较高的实验。比如:什么是溶液?酸碱指示剂的配制、过滤实验等等,教师可以准备仪器,设计实验步骤,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在实验环节中安排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出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操作要点等等。
(4)安排阅读课外读物]: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找出一些与课本有关的知识点、实验操作等等,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5)前挂后联法:
知识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预习时,学生往往可以结合之前的知识来进行推导,再与本科时的内容建立联系,建立较完整额知识系统。比如: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就需要用到化学式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那就要复习化学式的相关知识,再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来进行预习,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政盈. 初高中化学学习中预习状况的调查与比较分析 [D].化学教学,2013.6.
[2]史少英. 初中数学“预习导学案”实践研究 [J].化学教学,2016.12.
[3]谢建波. 浅谈提高初中化学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J].理科考试研,2012.6.
[4]颜建河.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预习的作用及方法 [J].化学教学,2012.7.
[5]史永强. 城乡结合部初中数学预习现状调查—以岷县三江源中学为例 [J].学科教学(数学),2016.6.
化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为后来的化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学生需要的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光是从知识方面要学习,还要能技能方面要抓紧。化学源于生活,而且服务于生活。通过学习化学,使学生学会用化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将课本学过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进入21世纪,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的呼声越来越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课程性质:“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因此,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捷径。
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2],是指学生对学习有着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能主动地投入到学生中的能力,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意识是存在于人的人类的头脑中,能用语言描述它,用相应的文字来进行记录,但是不能直接用于客观事物中。虽然只靠单纯的意识是不会引起客观事物发生变化的,但是意识能起一种引领作用。无形中告诉人类应该干什么,怎么实践,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从而间接地引导人们使客观事物发生具体的改变,这种力量是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而动物是不具备的。动物能解决基本的吃饱问题,那是属于本能,而更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不具备的。动物和人类的区别是人类会运用头脑进行高级的心理活动,而动物没有,人是“万物之灵”。
2 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
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用途、制法,以及物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与工业、农业、日常生活、医学、材料等均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同成为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区域,化学是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的重要支柱。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化学研究的对象涉及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联。传统的化学常常都是关于两种物质接触、变化,即化学反应,又或者是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目前,化学家们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初中化学是学生升入初中才接触的一门学科,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此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高中化学、大学化学的学习兴趣。化学知识由理论知识和实验两部分组成。初中化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化合物,金属材料,溶液,酸碱盐以及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内容比较多,所以要想学好这些知识,就得知道化学学科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点比较细碎。
初中学生一接触化学最大的感受是知识点很多,松散,与数学、物理这种,理解了做题方法就能学好的课程是不同的。化学的知识点很难归纳,要分别记忆每一个知识点,以防遗漏某个知识点,学生都会用笔记本进行记录。
二、需要记忆的内容多。
因为初中化学知识点又多又杂,所有的知识点学生都需要进行记忆。譬如: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的酸碱盐等等。
三、学习时间短暂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只有一年,要学完上下两册12单元的内容再加上三次模拟考试,时间相当紧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常常要动手做实验,这就要花费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
因此,要想学好化学这门课程,就需要不断地找寻更加高效的,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3 预习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教学又出现了新的评价体系。再也不是单纯的以学生的成绩进行衡量,还要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另一评价标准[5]。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人类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慢慢的培养了动手能力,在学习具体物质,比如氧气,二氧化碳时,能与自己的切身体验联系起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课程性质:“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光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意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学习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地建立知识系统的过程,而不再由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学习活动由以前的教师教转变为学习主动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再也不是教师单纯的灌输知识给学生,这与我们现阶段进行的教育改革的主旨是相吻合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预习属于自主学习的范畴。预习过程的建构有两方面:首先是新知识的建构。通过预习,学生获得了新知识,在脑中建构新知识系统,方便以后进行运用。再次是对旧知识的加工和处理。通过预习,结合新的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建立联系,再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补充,完善,延伸,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发现式学习认为预习是学习主动学习新知识,然后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解决的过程 [8]。预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有一双比较敏锐的“眼睛”,在课本中找出新的问题,最后对新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人本主义是指以人为本,主要关注人的心理活动,应该关心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生命、信念等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关的,产生深远影响的心理学家由布鲁纳、罗杰斯、马斯洛等等。他们强调,在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主张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强调合作探究,互利互惠,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积极、乐观、主动、向上的人 。
笔者认为预习指的是以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为主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翻阅课本,资料,或者是对网上资源的搜索学习,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学习,梳理,初步建立知识系统的过程。
预习有很多益处:
一.预习可以帮助学生节省时间,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经过预习,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有提前接触,实验步骤也有了解,从而在课堂上不会很茫然。经过预习,可以将疑难问题进行记录,方便在上课时着重听讲。在讲解简单知识时比较放松,也有时间与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不断得用大脑进行思考,主观能动性也在增强。
二.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做笔记的方法。化学知识多而碎,所以只需要将重点、自己有点疑惑的知识进行记录。如,化合价口诀,化学方程式,物质的颜色,酸碱盐的性质等等进行记录,不断地改善记录方法,培养化学的思维能力。
三.预习可以很好的培养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预习时,学生能与课本知识、日常的事物,网上信息等联系起来,做到服务于生活。长期坚持,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将受益终身。
4 初中化学预习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为了解我国近年来关于初中化学预习的研究现状,笔者查阅了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和资料,很多研究者为提高初中化学预习有效性提出了不同的策略。在此举出几个例子:
王政盈[1]在《初高中化学学习中预习状况的调查与比较分析》中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管是化学教材还是教育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新知,而是要自己主动的寻求新知,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自学能力很高,主动性比较强。对于自主学习[2]的理论研究,就要从1950年开始。从那时起,自主学习成为了教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受到教育心理学的追捧,被世人所青睐。通过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作为学习的领导者,通过自身设计的任务和目标,进行思考、探究、总结来完成自己设定的学习任务的方式。预习从属于自主学习的范畴。但是现在的预习存在很多的弊病。譬如学生不会或者预习流于形式,又或者是课业繁重,害怕预习浪费时间,还有的是盲目预习,没有预习的目标。谢建波[3]在《浅谈提高初中化学预习有效性的策略》中也指出:现在的中考化学的分值已改为60分,所占的比值与语文数学比较相对表较少。所以,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学生家长,以及学生都不太重视化学学习。所以,为了在中考的时候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学生们需要在较少的时间内记住更多的知识,而且把知识加以运用。所以提高课堂效率就变得十分重要,为了提高课堂效果,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也就是预习变得尤为重要。针对于这一问题,颜建河[4]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预习的作用及方法》一文中指出:有效课堂构建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做到使教学的重心前移,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接触教材,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对知识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样,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学生就会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从而发现教师对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掌握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长期坚持下去,伴随知识的不断增长,自学能力就能不断提高。史永强[5]在《城乡结合部初中数学预习调查》中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规定课程性质时,提出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要求:“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定基础”。这就意味,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不能再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主观能动性要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积极、乐观、主动的人。
5 初中化学预习的方法
适合化学课堂的预习方法很多,如阅读教材法、习题试解法、实验引入法、阅读课外读物法、前挂后联法等等。
(1)阅读教材法:
化学学科比起数学等其他学科有趣生动,预习时学生都有较大的积极性。教材上的知识也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理解这些现象,但是不深究背后的原因。所以,预习时,学生应该充分阅读教材的内容,让自己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2)习题试解法:
在预习时,可以通过后面的习题来进行预习,找出相应的答案,理解本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遮盖的方式,找出相应的仪器的名称。
(3)实验引入法: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中设计的基本上一些简单的、安全性较高的实验。比如:什么是溶液?酸碱指示剂的配制、过滤实验等等,教师可以准备仪器,设计实验步骤,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在实验环节中安排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出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操作要点等等。
(4)安排阅读课外读物]: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找出一些与课本有关的知识点、实验操作等等,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5)前挂后联法:
知识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预习时,学生往往可以结合之前的知识来进行推导,再与本科时的内容建立联系,建立较完整额知识系统。比如: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就需要用到化学式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那就要复习化学式的相关知识,再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来进行预习,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政盈. 初高中化学学习中预习状况的调查与比较分析 [D].化学教学,2013.6.
[2]史少英. 初中数学“预习导学案”实践研究 [J].化学教学,2016.12.
[3]谢建波. 浅谈提高初中化学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J].理科考试研,2012.6.
[4]颜建河.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预习的作用及方法 [J].化学教学,2012.7.
[5]史永强. 城乡结合部初中数学预习现状调查—以岷县三江源中学为例 [J].学科教学(数学),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