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初探
【作者】 蔡建辉
【机构】 河北省永清二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新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形成良性的历史教学环境。
一、贯彻“三维教学目标”,构建完整的历史教学体系
1.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历史知识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内容,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总体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但从当前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看,教师应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学生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掌握知识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的重要条件。
2.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在当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虽已有所侧重,但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认为关键还是要从课堂教学着手,具体来说,教师应让学生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创设历史情境、展开讨论,归纳结论。例如在讲“大一统的汉朝”时,我设计了一系列导入问题,“经过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及四年的楚汉之争,你认为西汉之初国家的经济状况如何”“如果你是汉初的统治者,你准备怎样做才能使国家的经济发展下去”在这样的历史情境创设下,学生再去阅读教材,自然而然能得出结论:西汉初年,人口稀少,社会贫穷。统治者要想维护统治,必须实施休养生息政策。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教会学生学习和表达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总体看在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上落实不够是普遍现象,所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作用也就未得到充分发挥,中学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国际意识、社会意识、公民意识、突出爱国主义及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培养,使学生正确理解个人与他人、个人与民族、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二、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强化自身综合素养
在科教兴国这一良好的社会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师要适 应时代赋予的创新教育的需要,必须具备如下素质:
1.高度的敬业精神。教师要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教育对学生世界观形成的特殊作用,备好每一节课,讲清每一个概念。
2.确立新的教育目标观。新的教育目标重点在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社会化是个体认同社会的过程。要确立新的人才观,要鼓励学生冒尖,也要允许落后的存在。要确立新的学生观,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要确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把结果和过程统一起来。要确立民主合作、教学相长的师生观。还要确立现代课程观和教育观,变以老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突破“师道尊严”和仅仅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一旧的套路。
3.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形成知识的三个层面。一是基础层面,追求知识的广博;二是要有若干门专业知识技能,有自己的研究和观点;三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科学方面知识。三个层面有机结合、合理应用。
4.较强的创新能力。教育过程由于教育对象的变化呈现动态性,教师应根据对象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已有的教学经验,不管是自己积累还是他人借用,都要分析对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取舍、整合,大胆创新。
5. 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教学是讲究方法的。同样的录像内容,切入课堂教学内容的放映效果比集中放映好得多。平铺直叙的讲解远不如学生自由讨论效果好。同样,教学活动也包括教学管理。采用一定的方法,鼓励学生记忆,激励学生分析、研讨比强制性考试好得多。
三、改变学习方式和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的学生观倡导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习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例如:学生学到隋朝大运河的时候,如果是传统的、被动的学习,就有可能只知道大运河的起止点,分为哪几段,连接几条河流,有什么作用等。这都是些表面上的知识,但如果是主动学习,就有可能和当前的南水北调等联系起来,从历史、地理、社会的角度去探究,学生们可以分工合作,从不同角度去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综合分析,这样的学习,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更有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终身发展的潜力得到开发,这才符合我国教育的最终目的。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法上仍使用传统而单一的方法,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相结合,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还是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应系统地学习和运用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如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讲读法、四字三段教学法、发现教学等,中学历史教师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点,结合实际情况运用。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迈向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中,中学历史教学只有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其中心任务和目标,历史教学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贯彻“三维教学目标”,构建完整的历史教学体系
1.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历史知识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内容,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总体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但从当前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看,教师应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学生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掌握知识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的重要条件。
2.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在当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虽已有所侧重,但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认为关键还是要从课堂教学着手,具体来说,教师应让学生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创设历史情境、展开讨论,归纳结论。例如在讲“大一统的汉朝”时,我设计了一系列导入问题,“经过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及四年的楚汉之争,你认为西汉之初国家的经济状况如何”“如果你是汉初的统治者,你准备怎样做才能使国家的经济发展下去”在这样的历史情境创设下,学生再去阅读教材,自然而然能得出结论:西汉初年,人口稀少,社会贫穷。统治者要想维护统治,必须实施休养生息政策。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教会学生学习和表达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总体看在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上落实不够是普遍现象,所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作用也就未得到充分发挥,中学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国际意识、社会意识、公民意识、突出爱国主义及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培养,使学生正确理解个人与他人、个人与民族、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二、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强化自身综合素养
在科教兴国这一良好的社会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师要适 应时代赋予的创新教育的需要,必须具备如下素质:
1.高度的敬业精神。教师要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教育对学生世界观形成的特殊作用,备好每一节课,讲清每一个概念。
2.确立新的教育目标观。新的教育目标重点在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社会化是个体认同社会的过程。要确立新的人才观,要鼓励学生冒尖,也要允许落后的存在。要确立新的学生观,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要确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把结果和过程统一起来。要确立民主合作、教学相长的师生观。还要确立现代课程观和教育观,变以老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突破“师道尊严”和仅仅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一旧的套路。
3.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形成知识的三个层面。一是基础层面,追求知识的广博;二是要有若干门专业知识技能,有自己的研究和观点;三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科学方面知识。三个层面有机结合、合理应用。
4.较强的创新能力。教育过程由于教育对象的变化呈现动态性,教师应根据对象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已有的教学经验,不管是自己积累还是他人借用,都要分析对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取舍、整合,大胆创新。
5. 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教学是讲究方法的。同样的录像内容,切入课堂教学内容的放映效果比集中放映好得多。平铺直叙的讲解远不如学生自由讨论效果好。同样,教学活动也包括教学管理。采用一定的方法,鼓励学生记忆,激励学生分析、研讨比强制性考试好得多。
三、改变学习方式和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的学生观倡导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习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例如:学生学到隋朝大运河的时候,如果是传统的、被动的学习,就有可能只知道大运河的起止点,分为哪几段,连接几条河流,有什么作用等。这都是些表面上的知识,但如果是主动学习,就有可能和当前的南水北调等联系起来,从历史、地理、社会的角度去探究,学生们可以分工合作,从不同角度去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综合分析,这样的学习,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更有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终身发展的潜力得到开发,这才符合我国教育的最终目的。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法上仍使用传统而单一的方法,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相结合,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还是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应系统地学习和运用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如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讲读法、四字三段教学法、发现教学等,中学历史教师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点,结合实际情况运用。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迈向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中,中学历史教学只有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其中心任务和目标,历史教学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