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作者】 牟玉伦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经济开发区马家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创造性是每一个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如何挖掘这一潜能,并使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得以运用,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期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完全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使其个性充分发展,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尽可能多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社会做出其应有的贡献。这不仅是我们工作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历史重任。如何使创新教育之锤敲得准,敲得巧,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充分挖掘学科的特点
  概括地说,语文学科具有四个特点:工具性、形象性、丰富性和实用性。实用性是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语文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人们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各科知识点的表述都离不开语文。而这一切都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因为创造能力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建立在丰厚扎实的基础之上,大量的读写,大量课文的想象,与创新能力形影相伴。纵观小学语文的画面,以饱含情感的方块字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这很容易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激发情感。语文学科的这一形象性特点,对开发人的左右脑,使左右脑协调运转极为有利,以此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造能力密切相关。语文学科的丰富性,表现在对同一对象的表述,根据其表达需要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这种多维的思维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上这“四性”,使得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巧用策略,培养“创新能力”
  创造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没有创造思维训练,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必须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入手,常用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1、发散思维,开拓思路
  我们都知道,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比如,在教学《秤象》时,可鼓励学生再想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还有什么秤象的方法,(有的主张用沙代替石头,认为这样会更加精确;有的主张用人代替石头,因为人可以移动,可减少搬运环节。)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同样,还可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同一事物,同一题目的作文,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叙述方式,甚至还可以有标准立异的中心思想。这种多向的辐射,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包含了创新的因素。
  2、大胆想象,促进创造
  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伴随着想象。想象犹如一条焊接已知未知的焊条,是孕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温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的功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让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扩展、接续。教学《坐井观天》,在学完课文内容后,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假设青蛙能跳出井口,它会怎样请你说一说,再写下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踊跃回答,答案各异。这样增扩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与写作能力,一举两得。此外,还可以通过画画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生动形象,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要求学生把自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用图画画出来。
  3、大胆求异,逆向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按常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国外的同龄人相比,我们的学生循规蹈矩,缺乏灵性。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突破定势。例如教学《司马光砸缸》,学生都懂得救人的关键是人与水相离,按常规是把人捞起,即人离开水,但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司马光逆向思维,砸开水缸,使水离人,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找找现实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的例子呢举一反三,大胆求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4、质疑问难,敢于创新
  古人曾这样解释学问:有学有问才构成学问。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和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鼓励他们敢想、敢疑,发挥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提出一二问题,也可安排在课中和课后,这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学生所提出的在关键处、在点子上的问题,应组织学生讨论求得解决,同时,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在题目上质疑在似乎矛盾而又合性合理的地方(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的矛盾词:“焦急”而又“耐心”)质疑,这样学生在问中学,学中问,学会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在了实处。
  三、重视“学法”创新
  重视学法的研究与创新,是时代的要求,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这里所说的学法创新是指继承好的学法,摒弃那些不当的学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新的学法。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内在动因。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钻研好教材,把教材变成有坡度练习的材料,使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尝试探索。例如对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换词、扩词、联系上下文内容等方法,体会用词的妙处以及某个词在文章中的功用。最后,要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放手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教学《跳水》一课,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在当时的情形下,除了船长用开枪的方法命令孩子跳水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可救孩子,让学生在讨论、分析、比较中锻炼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蕴藏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无限生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创设美好和谐、自由宽松的课堂情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尽好园丁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