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式学习开展
【作者】 李海英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石油南路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开设一些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学生主体性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安排恰当的任务,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给予必要的科学指导,让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探究式学习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式学习之后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行为。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可以从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开始入手,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去解决这些疑问,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就伴随着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围绕学生为中心这一中心理念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教学主导者的重要角色,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的辅导中,要多提出疑问,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也要耐心的引导学生去思考更多的为什么。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探究式学习,让探究式学习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焕发学生内在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开展探究式教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进行。
一、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创设探究学习的直观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探究式学习,可以创设更加丰富立体的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更多的思想激发和情感的渲染,从而在头脑中产生问题意识,带着这种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学生就更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向探究的目标前进。探究学习情境的创设,需要最终化为具体的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向。所以,教师要如何创造情境并提出问题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教师可以借助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引起认知方面的冲突,从而提出问题。在小学生的已有认知体系中,他们对于某些事物有既定的认识,此时如果教师提出另外的观点,就可以让他们兴趣大增。如指导课外读物中的《雨后》、老师可以出示这样的情景同学们,平常在下雨天兄妹俩他们摔了跤,反而很高兴,甚至想多摔一跤,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学生听到以后发现这一说法,跟自己的原有认识,产生了矛盾,所以他们很想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因此,迫不及待的拿起课本,一看究竟。第二,教师可以举出相关的实例,顺势提出问题。伴随着授课的内容,要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讲到具体内容时,可以结合相关的实例,进一步的提出问题。如《鲸》一课,讨论鲸吃东西的方式,教师可出示:鲸吃东西与众不同,我们把这种方式叫“鲸吞”,学生一听,对“鲸吞”一词,反映较大,便迫不及待地去读书解决,进而进入探究情景。
二、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学习习惯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阅读观察和推理能力,要让学生在思维方面做到逻辑严密,严谨求实。学习一篇课文,带着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学生首先要把课文的内容读懂,读透。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首先可以对整篇内容进行大概的浏览,了解的基本的结构和文章的含义之后,再仔细的从头到尾细读几遍。在让学生精读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探索式的阅读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师应把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及学生个人自学感到困难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生讨论。在生疑、释疑的矛盾中,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质疑能力强了,必然会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发现,就是在这样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得他们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综合的能力获得了提高。所以,围绕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清楚,小学语文课堂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综合目标,而不仅仅是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三、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行为
小学语文教师是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效的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教师平时要勤于思考养成多想一些为什么的习惯,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而且在过程中,教师得善于发问的习惯也会给学生带去一定的影响,让学生也逐渐在头脑中多想到了一些为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题目进行解读并针对课文题目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研读文章内容,在文章中找出答案,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文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学生的提问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设计,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或者疑问是从他们现实的生活经验出发来提出的,有的时候,这些想法非常的有价值,甚至连教师都没有想到。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丰碑》这篇文章,有一段文字是描写老战士在风雪中屹立不倒的形象。在导读这一段内容时,教师应该强调描写老战士神态、外貌以及外部环境的词语并引导学生提问:天气如此寒冷,为什么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人被冻僵了表情应该是非常痛苦的,但是为什么军需处长却是“十分安详”?带着这两个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阅读,从课文的细节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军需处长的崇高品格。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主线,积极实践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的优化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探究式学习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式学习之后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行为。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可以从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开始入手,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去解决这些疑问,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就伴随着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围绕学生为中心这一中心理念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教学主导者的重要角色,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的辅导中,要多提出疑问,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也要耐心的引导学生去思考更多的为什么。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探究式学习,让探究式学习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焕发学生内在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开展探究式教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进行。
一、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创设探究学习的直观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探究式学习,可以创设更加丰富立体的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更多的思想激发和情感的渲染,从而在头脑中产生问题意识,带着这种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学生就更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向探究的目标前进。探究学习情境的创设,需要最终化为具体的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向。所以,教师要如何创造情境并提出问题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教师可以借助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引起认知方面的冲突,从而提出问题。在小学生的已有认知体系中,他们对于某些事物有既定的认识,此时如果教师提出另外的观点,就可以让他们兴趣大增。如指导课外读物中的《雨后》、老师可以出示这样的情景同学们,平常在下雨天兄妹俩他们摔了跤,反而很高兴,甚至想多摔一跤,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学生听到以后发现这一说法,跟自己的原有认识,产生了矛盾,所以他们很想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因此,迫不及待的拿起课本,一看究竟。第二,教师可以举出相关的实例,顺势提出问题。伴随着授课的内容,要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讲到具体内容时,可以结合相关的实例,进一步的提出问题。如《鲸》一课,讨论鲸吃东西的方式,教师可出示:鲸吃东西与众不同,我们把这种方式叫“鲸吞”,学生一听,对“鲸吞”一词,反映较大,便迫不及待地去读书解决,进而进入探究情景。
二、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学习习惯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阅读观察和推理能力,要让学生在思维方面做到逻辑严密,严谨求实。学习一篇课文,带着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学生首先要把课文的内容读懂,读透。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首先可以对整篇内容进行大概的浏览,了解的基本的结构和文章的含义之后,再仔细的从头到尾细读几遍。在让学生精读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探索式的阅读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师应把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及学生个人自学感到困难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生讨论。在生疑、释疑的矛盾中,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质疑能力强了,必然会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发现,就是在这样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得他们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综合的能力获得了提高。所以,围绕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清楚,小学语文课堂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综合目标,而不仅仅是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三、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让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行为
小学语文教师是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效的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教师平时要勤于思考养成多想一些为什么的习惯,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而且在过程中,教师得善于发问的习惯也会给学生带去一定的影响,让学生也逐渐在头脑中多想到了一些为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题目进行解读并针对课文题目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研读文章内容,在文章中找出答案,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文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学生的提问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设计,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或者疑问是从他们现实的生活经验出发来提出的,有的时候,这些想法非常的有价值,甚至连教师都没有想到。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丰碑》这篇文章,有一段文字是描写老战士在风雪中屹立不倒的形象。在导读这一段内容时,教师应该强调描写老战士神态、外貌以及外部环境的词语并引导学生提问:天气如此寒冷,为什么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人被冻僵了表情应该是非常痛苦的,但是为什么军需处长却是“十分安详”?带着这两个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阅读,从课文的细节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军需处长的崇高品格。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主线,积极实践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的优化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