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选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
【作者】 乔能珍
【机构】 湖北省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一节“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需要选择有利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好”的活动内容。这个“好”的活动内容有三个特点,即适切性,科学性,适用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选择
心理健康教育课强调活动性、体验性和学生主体性。如何选择活动内容,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呢?
一、适切性是基础
适切性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活动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长远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个体的心理存在差异,不同学校和年段、甚至同年段不同班级的学生,其心理发展既遵循一般规律,又存在不同。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问卷、访谈、作业分析等渠道和方法,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发展实际,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心理成长需求的活动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适切性需要从两个层面加以考量。一是要把握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关键点。例如同是小学生,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各有侧重: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幼儿园过渡到学校的时期,其重要任务是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所以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就要以认识自己的小学生角色,了解同学、老师、学校为活动内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重要任务是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内容就要聚焦于此。二是要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同是九年级生涯规划课,因存在着中考后的分流,一部分同学将到高中继续基础课程学习准备考大学;一部分同学将到职业学校,面临着专业、职业选择。因此,即使是同一主题,对于成绩优秀学生集中的班级和成绩一般的班级,活动内容选择可能差异很大。
适切性是从教育对象出发,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选择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活动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
二、科学性是关键
科学性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概念、原理、定义和论证等内容及其叙述要清楚、确切、符合客观实际。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们一般不讲专业的心理学概念、原理、定义,而是以呈现事例、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准确理解、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各流派的心理辅导技术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工具,同时,对心理现象背后的心理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断加深、加宽自身的心理学素养。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的科学性令人担忧。例如有教师在自己对催眠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将不适合用于中小学课堂的催眠技术应用于课堂上,对学生造成伤害。又如在情绪管理主题的课堂上,有教师以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为理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从前有一位老奶奶,她的大儿子卖伞,小儿子卖布鞋。老奶奶每逢晴天就担心大儿子的伞卖不出去,每逢雨天就担心小儿子的布鞋卖不出去,整天不开心。有人劝老奶奶换个角度看问题,晴天就想小儿子的布鞋一定卖得很好,雨天就想大儿子的伞一定卖得很好。老奶奶试着这样想,果然每天都乐滋滋的。”教师由此得出结论——“换个想法,好心情自然来。”不是事件让你不快乐,而是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左右着你的情绪,换个想法,好心情自然来。其实,这是对理性情绪疗法的错误理解和错误使用。理性情绪疗法认为,真正有问题的是那个想法背后的非理性信念,而这样的信念往往深藏在潜意识中自动运行。由于这些信念常常是绝对化、灾难化、过分概括化而不符合实际,使人们在面对某一诱发事件时产生了错误的想法并最终导致了情绪冲突。例如上述故事中,使得老奶奶产生悲观想法背后的信念可能是“做生意就是要每天都赚钱,否则就完了(灾难化),或者是“下雨天绝对没有人买布鞋,晴天也绝对没有人买雨伞(绝对化)”,找出这些非理性信念,并对其调整使之符合客观实际才是情绪调适的关键所在。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内容错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是我们在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中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
科学性是学科专业性的根本所在,是课堂教学不误导学生,不伤害学生的保证。教师要学懂学通心理学原理、方法,正确选择、使用于课堂。
三、实用性是追求
实用性是指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的收获能在其学习、生活中使用,进而产生积极的效果。实用性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追求。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性评价,关键在于考察学生是否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获得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积极体验增量。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选择应以提升实用性为导向,致力于改变的发生。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选择的过程中,一些心理辅导技术的恰当使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行动力。例如,短期心理治疗常用的“迈出一小步”策略用于亲子关系主题的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感恩父母可以采取的一小步行动明确写下来,并在小组内承诺,请大家共同监督。有的同学打算“以后每到自己生日时,给父母写一张感恩卡,向他们表示感谢”,有的同学承诺“回家先做作业,再看电视,不再让父母为自己完成家庭作业操心 。”这些具体而小的行动目标容易实现,又能够带动学生行为的改变和持续发生,具有巨大的价值。又如NLP意义换框法用于情绪管理。让学生将句子“因为老师挑剔,所以我学习不开心。”意义换框接龙,学生换出许多可接受的积极的新意义。例如“老师挑剔,所以我学习积极,因为使他改变对我的态度。”“因为使我提升更快。”“因为我要证明他不能控制我的情绪。”“因为我要证明我可以做到。”从多个新意义中学生看到多种可能性,训练了积极思维模式,并总能从中找到一条自己愿意接受,可以采纳的意义和做法,从而将课堂所学迁移到实际学习生活中,促进自己改变和成长。
实用性是评价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生课后相对于课前的改变是教学有效性的直接体现。
作者简介:乔能珍,湖北省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研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选择
心理健康教育课强调活动性、体验性和学生主体性。如何选择活动内容,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呢?
一、适切性是基础
适切性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活动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长远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个体的心理存在差异,不同学校和年段、甚至同年段不同班级的学生,其心理发展既遵循一般规律,又存在不同。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问卷、访谈、作业分析等渠道和方法,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发展实际,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心理成长需求的活动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适切性需要从两个层面加以考量。一是要把握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关键点。例如同是小学生,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各有侧重: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幼儿园过渡到学校的时期,其重要任务是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所以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就要以认识自己的小学生角色,了解同学、老师、学校为活动内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重要任务是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内容就要聚焦于此。二是要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同是九年级生涯规划课,因存在着中考后的分流,一部分同学将到高中继续基础课程学习准备考大学;一部分同学将到职业学校,面临着专业、职业选择。因此,即使是同一主题,对于成绩优秀学生集中的班级和成绩一般的班级,活动内容选择可能差异很大。
适切性是从教育对象出发,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选择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活动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
二、科学性是关键
科学性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概念、原理、定义和论证等内容及其叙述要清楚、确切、符合客观实际。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们一般不讲专业的心理学概念、原理、定义,而是以呈现事例、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准确理解、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各流派的心理辅导技术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工具,同时,对心理现象背后的心理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断加深、加宽自身的心理学素养。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的科学性令人担忧。例如有教师在自己对催眠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将不适合用于中小学课堂的催眠技术应用于课堂上,对学生造成伤害。又如在情绪管理主题的课堂上,有教师以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为理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从前有一位老奶奶,她的大儿子卖伞,小儿子卖布鞋。老奶奶每逢晴天就担心大儿子的伞卖不出去,每逢雨天就担心小儿子的布鞋卖不出去,整天不开心。有人劝老奶奶换个角度看问题,晴天就想小儿子的布鞋一定卖得很好,雨天就想大儿子的伞一定卖得很好。老奶奶试着这样想,果然每天都乐滋滋的。”教师由此得出结论——“换个想法,好心情自然来。”不是事件让你不快乐,而是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左右着你的情绪,换个想法,好心情自然来。其实,这是对理性情绪疗法的错误理解和错误使用。理性情绪疗法认为,真正有问题的是那个想法背后的非理性信念,而这样的信念往往深藏在潜意识中自动运行。由于这些信念常常是绝对化、灾难化、过分概括化而不符合实际,使人们在面对某一诱发事件时产生了错误的想法并最终导致了情绪冲突。例如上述故事中,使得老奶奶产生悲观想法背后的信念可能是“做生意就是要每天都赚钱,否则就完了(灾难化),或者是“下雨天绝对没有人买布鞋,晴天也绝对没有人买雨伞(绝对化)”,找出这些非理性信念,并对其调整使之符合客观实际才是情绪调适的关键所在。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内容错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是我们在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中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
科学性是学科专业性的根本所在,是课堂教学不误导学生,不伤害学生的保证。教师要学懂学通心理学原理、方法,正确选择、使用于课堂。
三、实用性是追求
实用性是指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的收获能在其学习、生活中使用,进而产生积极的效果。实用性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追求。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性评价,关键在于考察学生是否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获得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积极体验增量。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选择应以提升实用性为导向,致力于改变的发生。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选择的过程中,一些心理辅导技术的恰当使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行动力。例如,短期心理治疗常用的“迈出一小步”策略用于亲子关系主题的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感恩父母可以采取的一小步行动明确写下来,并在小组内承诺,请大家共同监督。有的同学打算“以后每到自己生日时,给父母写一张感恩卡,向他们表示感谢”,有的同学承诺“回家先做作业,再看电视,不再让父母为自己完成家庭作业操心 。”这些具体而小的行动目标容易实现,又能够带动学生行为的改变和持续发生,具有巨大的价值。又如NLP意义换框法用于情绪管理。让学生将句子“因为老师挑剔,所以我学习不开心。”意义换框接龙,学生换出许多可接受的积极的新意义。例如“老师挑剔,所以我学习积极,因为使他改变对我的态度。”“因为使我提升更快。”“因为我要证明他不能控制我的情绪。”“因为我要证明我可以做到。”从多个新意义中学生看到多种可能性,训练了积极思维模式,并总能从中找到一条自己愿意接受,可以采纳的意义和做法,从而将课堂所学迁移到实际学习生活中,促进自己改变和成长。
实用性是评价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生课后相对于课前的改变是教学有效性的直接体现。
作者简介:乔能珍,湖北省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