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活化政治课堂教师必须放“权”
【作者】 许世将
【机构】 阜宁县东沟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从我省“五项严规”颁布以来,各校执行了各项规定,在原有基础上,加快了减负增效科学发展的步伐,各校都在“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益”采取了一系列的有特色的措施,活化政治课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都是围绕着“打造高效课堂”进行的,而高效课堂的打造,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从教师层面上看,向课堂要效益,活化政治课堂,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须放“权”。传统的课堂,往往和过去的企业一样,教师“统”得过多,“管”得过死,因此,活化政治课堂,应该从教师的“权力”下放做起。
活化政治课堂,特别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师首先要放下“话语权”,传统的政治课堂上教师是“一言堂”,教师放权,首先要放开学生的话语权,要鼓励学生敢说话、多说话、说真话。只有学生开口说话了,他们才能关注课堂,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真正获得收益。
活化政治课堂,还需要教师放下“管理权”。传统的政治课堂,老师是组织管理者,现代政治课堂要让学生关注课堂,就得让学生去管理课堂,山东省昌乐二中和杜郎口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展开就是让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纠错的课堂,学生就是组织管理者。每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人负责,学生的作业收发、课堂讨论的组织、包括守纪情况,都由学生自己组织管理,组织考核,每月进行小组积分汇总,排出名次,进行奖惩,进而形成“比、学、赶、帮”热潮,这样,既有利于老师的管理,又促进学生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活化课堂政治课教学。
活化政治课堂,教师要放开“合作权”。传统的政治课堂,主要是师生合作,合作权主宰在老师手中,老师让谁回答问题就是谁去回答,学生缺少主动性。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形成“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培养学生综合探究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要求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热情,学生身临其境后,教师即时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从情境材料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直接出示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的初步探讨,即初探。这一环节是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具体的案例问题化,因此,问题的提出(或设置)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应具备“三性”,即具有难易和数量上的“适度性”、层次上的“梯度性”和能力培养上的“潜在性”,做到寓“理”于“题”之中。当这一环节在老师对学生的训练变得熟练以后,老师完全可以放开让优秀学生去实施,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期下去,既解放了老师,又提高了学生。
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都是围绕着“打造高效课堂”进行的,而高效课堂的打造,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从教师层面上看,向课堂要效益,活化政治课堂,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须放“权”。传统的课堂,往往和过去的企业一样,教师“统”得过多,“管”得过死,因此,活化政治课堂,应该从教师的“权力”下放做起。
活化政治课堂,特别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师首先要放下“话语权”,传统的政治课堂上教师是“一言堂”,教师放权,首先要放开学生的话语权,要鼓励学生敢说话、多说话、说真话。只有学生开口说话了,他们才能关注课堂,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真正获得收益。
活化政治课堂,还需要教师放下“管理权”。传统的政治课堂,老师是组织管理者,现代政治课堂要让学生关注课堂,就得让学生去管理课堂,山东省昌乐二中和杜郎口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展开就是让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纠错的课堂,学生就是组织管理者。每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人负责,学生的作业收发、课堂讨论的组织、包括守纪情况,都由学生自己组织管理,组织考核,每月进行小组积分汇总,排出名次,进行奖惩,进而形成“比、学、赶、帮”热潮,这样,既有利于老师的管理,又促进学生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活化课堂政治课教学。
活化政治课堂,教师要放开“合作权”。传统的政治课堂,主要是师生合作,合作权主宰在老师手中,老师让谁回答问题就是谁去回答,学生缺少主动性。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形成“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培养学生综合探究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要求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热情,学生身临其境后,教师即时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从情境材料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直接出示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的初步探讨,即初探。这一环节是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具体的案例问题化,因此,问题的提出(或设置)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应具备“三性”,即具有难易和数量上的“适度性”、层次上的“梯度性”和能力培养上的“潜在性”,做到寓“理”于“题”之中。当这一环节在老师对学生的训练变得熟练以后,老师完全可以放开让优秀学生去实施,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期下去,既解放了老师,又提高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