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作者】 索朗多吉
【机构】 西藏谢通门县措布西乡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与学生既是实践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实践活动的实施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
一、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的扩展和延伸。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是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锻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实践并不是单纯地依托课堂来单独训练,而是把活动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经常开展真实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激发、保持和发展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教材中安排“自己办手抄报”,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书、多查资料。在班级内以评比、学习、交流的形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借助工具书、图书资料,获取知识和搜集信息的能力;而“学写春联”则侧重于训练学生的书写、词语运用和开阔视野,体验春节的传统文化。
二、在教学环节中融入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同时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钻研教材,深入各学科,了解学生生活,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活动课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动手做,又能想办法把它做好。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经常开展真实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激发、保持和发展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倡导“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创设丰富、灵活、和谐的教学情境,真正激发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学习。
例如学完《云雀的心愿》之后,我安排了以“环保我知道”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在大的主题之下包含着四个子课题:
1.森林的眼泪(搜集资料、小组讨论)。
2.我是森林小卫士(知识擂台赛)。
3.绿化家园植树活动(小组合作植活一棵树,并记录小树苗的成长过程)。
4.写给全人类的一封信(写作、小组汇报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小组集体安排观察时间和方式以及组织擂台赛......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实践能力获得了提高。
三、通过多种学习形式,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在单一的课堂形态中,所形成的技能,难以适应生活对语文的全方位需求。语文教学应更开放,运用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去锻炼学习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竞争能力和挫折能力等,让生活中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操练。
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多演。让学生扮演角色,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一步扩大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广度与深度,更重要的是体验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从而体验到每一个角色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如在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到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2.多做。现实生活说少做多,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智慧出于手指尖。语文实践也一样,从文到物,需要一个转换过程,心灵与手巧是相互促进的。语文学习中的多做主要有这几种类型:(1)积累性。如摘抄、剪贴、收集等。(2)验证性。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后,我让学生动手看物品画一画,切一切,弄清“所谓创造性,从小处讲,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3)创造性。如自创小报,根据文字(如诗句等)结合自己的感想创作图画等。
3.多赛。有竞赛就有输赢,让学生不断领会自然界赋于我们的生活准则――优胜劣汰,学会胜不骄,败不馁,跌倒了爬起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挫折能力。竞赛给语文活动注入了无穷的动力。主要有两种竞赛:一种是选拔性的,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等;一种是巩固性的,如成语接龙、比讲故事、比谁读得好等等。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我们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一、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的扩展和延伸。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是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锻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实践并不是单纯地依托课堂来单独训练,而是把活动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经常开展真实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激发、保持和发展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教材中安排“自己办手抄报”,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书、多查资料。在班级内以评比、学习、交流的形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借助工具书、图书资料,获取知识和搜集信息的能力;而“学写春联”则侧重于训练学生的书写、词语运用和开阔视野,体验春节的传统文化。
二、在教学环节中融入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同时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钻研教材,深入各学科,了解学生生活,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活动课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动手做,又能想办法把它做好。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经常开展真实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激发、保持和发展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倡导“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创设丰富、灵活、和谐的教学情境,真正激发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学习。
例如学完《云雀的心愿》之后,我安排了以“环保我知道”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在大的主题之下包含着四个子课题:
1.森林的眼泪(搜集资料、小组讨论)。
2.我是森林小卫士(知识擂台赛)。
3.绿化家园植树活动(小组合作植活一棵树,并记录小树苗的成长过程)。
4.写给全人类的一封信(写作、小组汇报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小组集体安排观察时间和方式以及组织擂台赛......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实践能力获得了提高。
三、通过多种学习形式,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在单一的课堂形态中,所形成的技能,难以适应生活对语文的全方位需求。语文教学应更开放,运用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去锻炼学习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竞争能力和挫折能力等,让生活中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操练。
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多演。让学生扮演角色,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一步扩大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广度与深度,更重要的是体验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从而体验到每一个角色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如在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到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2.多做。现实生活说少做多,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智慧出于手指尖。语文实践也一样,从文到物,需要一个转换过程,心灵与手巧是相互促进的。语文学习中的多做主要有这几种类型:(1)积累性。如摘抄、剪贴、收集等。(2)验证性。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后,我让学生动手看物品画一画,切一切,弄清“所谓创造性,从小处讲,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3)创造性。如自创小报,根据文字(如诗句等)结合自己的感想创作图画等。
3.多赛。有竞赛就有输赢,让学生不断领会自然界赋于我们的生活准则――优胜劣汰,学会胜不骄,败不馁,跌倒了爬起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挫折能力。竞赛给语文活动注入了无穷的动力。主要有两种竞赛:一种是选拔性的,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等;一种是巩固性的,如成语接龙、比讲故事、比谁读得好等等。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我们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