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相“信”你,我们会创造奇迹
【作者】 王永召
【机构】 安徽省凤阳县临淮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媒介和手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如何在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探讨适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新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思想政治
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许多教师常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把一节课安排的非常紧凑,以显示课堂的完整性。学生没有时间思考质疑,也没有时间领会理解,处于机械地接受理解的被动地位,学生在学习上很大程度是依赖于老师,学生只会乱抄书,不懂得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压制,课堂教学效果弱,学生能力素养就很难培养。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肯定会创造奇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引入了信息化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不再那么神秘、晦涩难懂,而是直观显示在我们面前。
一、“信”你,就会有奇迹
推进信息化教学是当前新课改的迫切要求,对于政治学科更是如此。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让课堂丰富起来,还能让教师的备课更加丰富。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化程度不尽相同,笔者所在的农村中学目前也仅是利用到多媒体班班通的手段,这已经是突破性的变革了,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政治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1.有效性
传统教学上的班级授课制强调统一步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被灌输者,而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的目的是促进教学形态由被动型转向投入型。如在“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中,建立一个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运用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投入型教学与学习模式,能优化思想政治课堂。该模式中学生以“活动”为主,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发现”。投入型教学与学习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任务分别是:师:创设情境→任务呈现→启发指导→激励求新生:进入情境→思考讨论→协作表达→交流反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媒体为交互手段,多处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落实教学目标。如导入新课时,伴随“宋祖英MTV《爱我中华》”的音乐,熟悉的歌曲,生动的画面,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借助良好的课堂气氛,我结合歌词提出以下问题:“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各民族的总称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边听边看带提问,课堂教学进入一种情境交融的状态。学生们积极探索,很多学生都自告奋勇走上讲台,把他们所知道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分布特点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其中他们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从学生的表现来看,直观动情的情境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探索、交互性指导、带任务的学科模块延伸、协同作业、教师作为帮促者、异质分组、基于绩效的评估为特征的,实践证明是可以达到革新课堂教学之目的的。
2.生动性
传统教学往往以图示、模型来展示微观事务,这种手段单一、缺乏动感,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信息化技术展示的图形、文字、动画、音效、色彩等多元化手段来传递表达教学信息,将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些都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体现教学相长的作用。例如,在讲授“要用发展的观点 看问题”时,我制作人生历程——婴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动画图, 来分析说明“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客观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变 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问题,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又如, 《文化生活》第三课,涉及到世界文化遗产,由于世界文化遗产数目很多,光靠教师 讲解占用很多时间也无法让学生欣赏、感受到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运用多媒体播放 相关视频,极大地扩大了教师的授课内容,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再如, 《生活与 哲学》第五课,为了让学生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需要教师讲解有关人脑的生物 学知识,这种跨学科的专业知识政治教师往往无法胜任,此时借助多媒体下载网络资 源“人脑的奥秘” ,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创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愉快、满意、企盼等肯定态度的极大热情,点燃起学生思维的 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使之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扩散性和求异性。
3.丰富性
我国的传统教育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教师中心论”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教材中心论忽视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和信息加工的过 程。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手段往往局限于“粉笔加黑板”,其信息化,立体化程度低,时代性,时效性差,容量小,节奏慢。互联网上的资源是很丰富的,有生动的图片、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提供了的丰富素材,利用这些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景,可以促使课堂气氛活跃,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哲学原理形象化,探究问题趣味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科特点,充分运用大众传媒,电影、电视、录像、录音、电 脑网络等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辟新思路,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要做到这些,就应从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入手。例如: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和喜闻乐 见的新闻娱乐等,为学生提供教学情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和探究意识。又例如在讲“规律”的时候,我就从网上下载 了“地震预报”、“厄尔尼诺现象”、“沙尘暴”等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通过创设形象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而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感悟归纳“规律”的科学含义和特征,提高学习效果,丰富课堂内容和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一分为二的相“信”你
现今,信息化技术大量被应用在教学中,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动活泼的一面。然凡事都有利弊,我们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要分清主次
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但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能力目标和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注意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比重。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件上面,也不是什么课都得用课件一上到底,教师应该定位为学生的指导者,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而不是一个课件的解说员。
2.要符合教材
课件是对本节课内容的直观体现,学生通过课件中的内容来理解掌握教材中所要传递的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制作课件,切莫为了追求形式而脱离教学本质。课堂教学效果不是说课上的多好看,而是要看学生通过你的教学懂了多少知识。所以我们制作课件时一定要把握学生实际水平,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
很多教师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下载后稍作更改即作为教学课件展示给学生,而没有去理解别人课件的教学思想。不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盲目跟从,而忽视自身职业的专业化。故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努力做出一些符合自身学校现状的校本资源。
3. 要会用课件
课件演示不能代替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还需要有必要的板书,提问与讲解,需要组织学生行进行讨论、置疑和练习。多媒体演示生动、形象、真实,利于学生接受,但是演示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能用一个课件演示代替传统教学、代替教师。计算机也应该用得恰到好处,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用。一节课使用多媒体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段、一个教学实例、一个具体问题又或一个知识点,使得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要用的恰到好处。
课件演示是为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目标,而不是为追求生动的音像效果或体现计算机本身的功能。演示什么内容需要明确目的,计算机课堂演示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不能片面夸大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在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信息化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教学课堂上的使用并非至关重要。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属于一种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我们要高效合理的将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到政治教学中,需要教师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关爱学生、注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为学校的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为学生提供更具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使得学校课程资源得到了拓展,更使得教育理念得到了充实和升华。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在现代信息化教学中,唯有掌握信息技术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理论与技术的实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在飞快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扬帆远航。期待不断提高的信息化技术能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进入更加广阔的教学天地,让我们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随心所欲,让我们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钟新辉合理使用智能手机,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
[2]董自厚.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我见[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4
[3]黄定萍.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思考[J].学周刊,2014(35)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思想政治
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许多教师常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把一节课安排的非常紧凑,以显示课堂的完整性。学生没有时间思考质疑,也没有时间领会理解,处于机械地接受理解的被动地位,学生在学习上很大程度是依赖于老师,学生只会乱抄书,不懂得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压制,课堂教学效果弱,学生能力素养就很难培养。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肯定会创造奇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引入了信息化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不再那么神秘、晦涩难懂,而是直观显示在我们面前。
一、“信”你,就会有奇迹
推进信息化教学是当前新课改的迫切要求,对于政治学科更是如此。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让课堂丰富起来,还能让教师的备课更加丰富。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化程度不尽相同,笔者所在的农村中学目前也仅是利用到多媒体班班通的手段,这已经是突破性的变革了,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政治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1.有效性
传统教学上的班级授课制强调统一步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被灌输者,而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教育中应用技术的目的是促进教学形态由被动型转向投入型。如在“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中,建立一个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运用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投入型教学与学习模式,能优化思想政治课堂。该模式中学生以“活动”为主,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发现”。投入型教学与学习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任务分别是:师:创设情境→任务呈现→启发指导→激励求新生:进入情境→思考讨论→协作表达→交流反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媒体为交互手段,多处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落实教学目标。如导入新课时,伴随“宋祖英MTV《爱我中华》”的音乐,熟悉的歌曲,生动的画面,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借助良好的课堂气氛,我结合歌词提出以下问题:“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各民族的总称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边听边看带提问,课堂教学进入一种情境交融的状态。学生们积极探索,很多学生都自告奋勇走上讲台,把他们所知道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分布特点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其中他们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从学生的表现来看,直观动情的情境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探索、交互性指导、带任务的学科模块延伸、协同作业、教师作为帮促者、异质分组、基于绩效的评估为特征的,实践证明是可以达到革新课堂教学之目的的。
2.生动性
传统教学往往以图示、模型来展示微观事务,这种手段单一、缺乏动感,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信息化技术展示的图形、文字、动画、音效、色彩等多元化手段来传递表达教学信息,将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些都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体现教学相长的作用。例如,在讲授“要用发展的观点 看问题”时,我制作人生历程——婴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动画图, 来分析说明“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客观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变 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问题,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又如, 《文化生活》第三课,涉及到世界文化遗产,由于世界文化遗产数目很多,光靠教师 讲解占用很多时间也无法让学生欣赏、感受到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运用多媒体播放 相关视频,极大地扩大了教师的授课内容,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再如, 《生活与 哲学》第五课,为了让学生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需要教师讲解有关人脑的生物 学知识,这种跨学科的专业知识政治教师往往无法胜任,此时借助多媒体下载网络资 源“人脑的奥秘” ,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创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愉快、满意、企盼等肯定态度的极大热情,点燃起学生思维的 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使之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扩散性和求异性。
3.丰富性
我国的传统教育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教师中心论”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教材中心论忽视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和信息加工的过 程。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手段往往局限于“粉笔加黑板”,其信息化,立体化程度低,时代性,时效性差,容量小,节奏慢。互联网上的资源是很丰富的,有生动的图片、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提供了的丰富素材,利用这些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景,可以促使课堂气氛活跃,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哲学原理形象化,探究问题趣味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科特点,充分运用大众传媒,电影、电视、录像、录音、电 脑网络等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辟新思路,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要做到这些,就应从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入手。例如: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和喜闻乐 见的新闻娱乐等,为学生提供教学情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和探究意识。又例如在讲“规律”的时候,我就从网上下载 了“地震预报”、“厄尔尼诺现象”、“沙尘暴”等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通过创设形象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而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感悟归纳“规律”的科学含义和特征,提高学习效果,丰富课堂内容和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一分为二的相“信”你
现今,信息化技术大量被应用在教学中,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动活泼的一面。然凡事都有利弊,我们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要分清主次
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但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能力目标和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注意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比重。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件上面,也不是什么课都得用课件一上到底,教师应该定位为学生的指导者,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而不是一个课件的解说员。
2.要符合教材
课件是对本节课内容的直观体现,学生通过课件中的内容来理解掌握教材中所要传递的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制作课件,切莫为了追求形式而脱离教学本质。课堂教学效果不是说课上的多好看,而是要看学生通过你的教学懂了多少知识。所以我们制作课件时一定要把握学生实际水平,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
很多教师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下载后稍作更改即作为教学课件展示给学生,而没有去理解别人课件的教学思想。不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盲目跟从,而忽视自身职业的专业化。故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努力做出一些符合自身学校现状的校本资源。
3. 要会用课件
课件演示不能代替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还需要有必要的板书,提问与讲解,需要组织学生行进行讨论、置疑和练习。多媒体演示生动、形象、真实,利于学生接受,但是演示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能用一个课件演示代替传统教学、代替教师。计算机也应该用得恰到好处,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用。一节课使用多媒体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段、一个教学实例、一个具体问题又或一个知识点,使得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要用的恰到好处。
课件演示是为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目标,而不是为追求生动的音像效果或体现计算机本身的功能。演示什么内容需要明确目的,计算机课堂演示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不能片面夸大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在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信息化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教学课堂上的使用并非至关重要。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属于一种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我们要高效合理的将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到政治教学中,需要教师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关爱学生、注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为学校的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为学生提供更具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使得学校课程资源得到了拓展,更使得教育理念得到了充实和升华。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在现代信息化教学中,唯有掌握信息技术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理论与技术的实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在飞快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扬帆远航。期待不断提高的信息化技术能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进入更加广阔的教学天地,让我们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随心所欲,让我们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钟新辉合理使用智能手机,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
[2]董自厚.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我见[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4
[3]黄定萍.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思考[J].学周刊,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