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的魅力

【作者】 刘 娟

【机构】 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语文课堂开始活跃起来,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的十分显著的变化。为了让学生好之乐之,广大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活动、游戏、表演、竞赛……竞相引入课堂。诚然,我们不能低估这些方法和手段的恰当运用对于活跃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但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来自语文内在的特有魅力,语文教师只有立足于语文内在魅力的开发利用,学生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才会对语文有持续的不懈追求。
        一、充分认识语文的魅力。
        语文的内在魅力,是由语文的性质决定的。语文在促进交际,满足人的精神交流,汲取人类文化的丰富营养方面足以焕发出“挡不住的诱惑”,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魅力。
        1.满足学生交流的需求。
        交往、交际是人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他们总想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惊奇。因此,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能充分关注和满足学生这种精神的需求,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听、读,去说、写,去发现,去充分展示自我,去搜集获取更多的信息,去获取成功的喜悦。
        2.品位汉语文学的神韵。
        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人类语言文字中的瑰宝。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悠久历史和伟大精神,它的伟大神奇令世人惊叹。看着身边的事物逐渐变形,一只眼睛演变成了“目”字,怎能不让学生感到汉字的神奇呢?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关于“攀”字的教学又怎能不让学生对识字充满浓厚的兴趣呢?在—个成语的背后就有—个动听的故事;一句古诗、几个汉字能描绘一幅灿烂的画卷,能表达一腔强烈的情感;对联中凝聚着语文的无穷奥秘;歇后语蕴涵着语文特有的智慧;绕口令透露着语文特有的趣味。语文如此富有内涵和情趣,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二、深入感悟语文的魁力。
        语文教师要钟爱而又熟识语文,摈弃短暂功利,着眼长远发展,用中华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让学生领略语文的恢弘气势和神奇魅力,尽享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
        1、潜心会文,充分开掘文本的特有魅力。
        与文本对话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引导学生感悟语文的魅力,其前提是教师首先要潜心会文。其实每一篇经典的课文都是个性化的,在语文这座恢宏的大厦里,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之处。例如《黄河的主人》描写了一位镇静、机敏、勇敢、智慧的艄公。文章语言精美,心理描写细腻,的确是一篇好文章。深入体会以后你会发现,其实这篇文章只写了一个画面: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艄公撑着载了六个人的羊皮筏子前行,更独特的是全文直接描写艄公的句子只有一句话。当教者以此作为教学突破口的时候,学生惊讶之余细细品味,最后惊叹不已,强烈地感受到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豪迈气概。我想,语文也可以以最少的笔墨成就最闪亮的焦点,这一独特的魅力定会在学生心中扎根。
        2、深入感知,自主体验文本的动人魅力。
        “对象是否美,并不完全取决于对象的性质,常常由主体的生命投射这一参数来确定。”的确如此,语文本身的美,并不等于每个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感受、体会到它的美,同时文本动人魅力也决不能仅凭教师的理解去讲解、告知,替代学生的理解。语文学习必须增强学生“主体生命投射”这一参数,给学生的语文实践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语文学习是一片燃烧的火海,决不能让学生隔岸观火。教师必须引领学生与文中的主角同哭同笑、同挣扎、同焦虑,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只属于自己的魅力。
        三、运用展现语文的魅力。
  语文与生命同步,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语文。    在指导学生的语文生活方面,很多老师不乏创造。例如:让学生在生活中写日记,写春联,当节目主持人,当小导游,去调查治理周围的语文污染,给班级出黑板报,编专题小报,组织读书演讲竞赛,办朗诵会,给希望小学的同学写信交流、给校园的花草树木写广告牌,向同伴推荐学习用品、玩具……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不断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多彩舞台,珍视他们每一个合理的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给予学生语言实践的宽松氛围,让学生在一次次成功中,走进语文、喜欢语文,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姓“语”,各种各样外在的手段和方法,必须为语文服务,为语文所用。因此,只有充分挖掘、释放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趣,这样的情趣才会是持久的、永恒的。愿语文课堂永远洋溢语言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