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李妍嫔
【机构】 神木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计算机课进入高中课堂十来年,其学科地位、学习内容、指导思想、课程性质,甚至学科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知识和基本能力。然而,各地的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信息技术教学又没有既定方法,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下面是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与体会。
一、学以致用,学生乐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一)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用”相结合。
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 “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写作文、记日记、写通知、制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通讯录;“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利用它播放自己喜欢的乐曲……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习。
(二)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
学习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学生才会想办法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这说明,在课堂上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实用性。例如:在介绍了“电子邮件”一课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让他们课外给我发电子邮件。
二、兴趣引路,寓教于乐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的导语是很关键的。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计算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以快速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还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语言,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自我介绍,用Flash制作的动画等。用这些生动、形象、具体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二)组织各类竞赛,发展学习兴趣。
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例如汉字输入、电脑绘画、网页制作基础等。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如“指法输入比赛”、“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 “网页制作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电脑操作水平。也可把学生作品放在校园网上展示,一段时间后,组织评比、总结、反馈,对好的作品予以表扬。
三、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方法应用心得
(一)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
(二)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安装一些网络教室软件,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教师具体的操作过程。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三)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出这种要求。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内容。
四、全方位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做到精讲多练,并做到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寻求别人的帮助。还可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最终让学生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一、学以致用,学生乐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一)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用”相结合。
制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 “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写作文、记日记、写通知、制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通讯录;“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利用它播放自己喜欢的乐曲……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习。
(二)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
学习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学生才会想办法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这说明,在课堂上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实用性。例如:在介绍了“电子邮件”一课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让他们课外给我发电子邮件。
二、兴趣引路,寓教于乐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的导语是很关键的。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计算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以快速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还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语言,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自我介绍,用Flash制作的动画等。用这些生动、形象、具体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二)组织各类竞赛,发展学习兴趣。
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例如汉字输入、电脑绘画、网页制作基础等。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如“指法输入比赛”、“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 “网页制作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电脑操作水平。也可把学生作品放在校园网上展示,一段时间后,组织评比、总结、反馈,对好的作品予以表扬。
三、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方法应用心得
(一)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
(二)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安装一些网络教室软件,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教师具体的操作过程。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三)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出这种要求。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内容。
四、全方位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做到精讲多练,并做到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寻求别人的帮助。还可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最终让学生体验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