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以“心雨”信箱为依托,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研究
【作者】 程 悦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博雅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 的重要环节。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问题,他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家庭、学校、社会的良性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的调查,发现部分家庭中孩子的自我为中心尤为突出,学校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学习兴趣不高等现状也凸现出来,不良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也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另外,现代社会的竞争机制对孩子也造成过重的心理干扰,故此,尽快解决这部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
基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没有条件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而学生又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学校决定依托课题研究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因此我校申报了《新课程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研究》的市级课题,并获准立项。我们于2012年10月开始实施研究, 2015年5月结题。
下面就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收效和大家交流,不到之处还请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
2012年10月,我们在课题确立后,成立了课题小组,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确定了研究对象;培训研究教师,讨论研究步骤,依据研究原则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查阅、学习相关理论资料,如《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著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了依据,并确定了研究的切入点。
我们制定出了三个层次的研究目标:
一是从学生方面来说:通过实验,对学生的心理适应、发展进行辅导和教育,以维护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发展,开发心理潜能。
二是从教师方面来说:通过实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是从学校发展方面来说:探索我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其次,在深入研究阶段。为了达成研究目标,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苟学娟老师执教的课中,为了鼓励孩子,有这么一个片段:
“呦,瞧瞧你们,刚才读书很有效率,这么多人都举手了,我最喜欢看到课堂上你们林立的小手,尤其今天连马欣茹的小手都举得高高的,你来说……”
培养学生的自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马欣茹就是我们帮辅的一个孩子,平时总是一个人悄悄地躲在一边,在帮辅后,有了很大的改变,这节课中的表现就是一个例子。
2、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关爱帮扶两类学生。
第一类学生是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父母离异,使这些孩子失去了关爱。容易出现心理压抑、认知失调、感情脆弱、意志薄弱、自卑、孤僻、粗暴等心理问题。我们对这群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寻找心理支点,挖掘离异家庭子女内心深处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表现机会,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比如,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经常组织他们在一起开展做游戏、看电影、到周边游玩等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和大家交往能排解心中的烦恼,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关心等等,改变他们的内心世界,形成健康的心理。如,我校五年级有个孩子“小亮”,他的父亲意外死亡,母亲又沾染了不良嗜好,把他扔给姑姑,可是,姑姑也因四处打工,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小亮”的脾气也是比较暴躁,和同学一言不合就会大打出手,了解了这些以后,我们经常找他聊天,多方努力,为他寻求资助,这些行动温暖着他,慢慢地,“小亮”变了,他不在故意和同学打架了,在他的脸上也有了真心的笑容,甚至能看到他帮助小同学的身影。还有一个孩子“小睿”,她天生左手残疾,这让她总是悄悄地躲在角落,不愿和大家交往,老师们为了鼓起她的自信,经常和她聊天,给她讲一些残疾孩子的故事等,慢慢地,她变了,自信了,阳光了,开始和大家有说有笑了。
这样的案例多起来了,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也更有信心了,开始关注更多的孩子了。
第二类孩子是学困生,他们经常表现出沮丧、萎靡、自卑等心态,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厌烦学习和活动的现象。
教师对两种学生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把握住他们的心态,在交流感情中进行耐心细致的疏导,采取“四多”的方法。“四多”: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捐赠一些衣物、学习用具等物品。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成立帮扶小组,由优秀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提醒他们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在感情上多亲近他们,经常和他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提供帮助。在思想上多开导他们。利用一些故事帮助他们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在人格上平等善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扶,使其不断转化。通过努力已有22名离异家庭子女,28名后进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解除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3、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
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地点设在学校教学楼五楼,这里成了学生心理需求的展台。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大约22人次。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这里得到了解答和心理疏导。并伴之于教师的“四个一”疏导方法:即一句鼓励的话语,一种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微笑,一回善意的交流。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我们还利用“国旗下的讲话”、“阳光体育”活动、主题班队会、黑板报、校报、网络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办《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等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种活动内容丰富,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全校师生的心田,让全校师生丰富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调整心态的能力。
4、设立“悄悄话日记”。
随着课题的深入,大家总觉得活动有些单一,而且了解的问题也有限,我们想到了日记,这样,学生有了心理烦恼和困惑都可以在这里尽情倾吐,把心理的话说出来,“悄悄话日记”诞生了,孩子们尽情地述说着,从孩子们的日记中,我们了解了孩子地需求,也发现有些问题需要面对面解决,但是,日记是不署名的,我们无法和孩子取得沟通。
5“心雨广播”与“心雨信箱”的诞生。
我们设立了“心雨信箱”,希望随时知道学生的心理困惑,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们解决困惑的问题。但是这项活动的开展不是很顺利,“心语信箱”设立了,里面却没有一封信,怎么办呢?我们留意观察,发现是孩子们不敢,也有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写这样的信,还有的是害怕说了老师会批评……了解到这些后,我们开始想办法,“红领巾广播”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我们成立了“心雨广播”,通过广播介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介绍“心雨信箱”的用途,又选拔了一些孩子,由他们播讲心理健康小知识,我们还根据孩子们在“悄悄话日记”中反映的困惑,查找心理健康小故事予以解决,通过广播让孩子们知道这就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苦恼、解决疑问、甚至让他们宣泄不良情绪,是让他们说心里话的地方。“心雨信箱”终于有信了。
当我们拆开来信时发现,孩子们还是抱着小心翼翼的态度,说的都是普遍的问题,但是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还是认真分析学生可能的心理想法:可以看出,孩子们还是有顾虑的,有的孩子还是不愿意让大家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有的可能怕说出来会挨骂,被别人笑话,所以不愿意说出来,但是又有很多让他们苦恼的地方。为了让孩子们能敞开心胸,我们决定首先对孩子的个人信件一定要保密,做到诚信,这样才能得到学生信任,听到他们的心声。我们发动班主任以主题队会的形式解决。孩子们开始相信了,信件内容也开始敞开心扉了,有的孩子的来信中述说了自己学习上的烦恼,有的述说和朋友之间的烦恼,有的还说了父母的关系、父母和自己的矛盾,有的也提出了对老师的看法,还有的给学校提出了建议等等。
看着一封封诚挚的信件,我们欣喜,同时更感觉我们责任的重大,怎样决绝呢? 最终,我们决定根据信件涉及的内容进行归纳:
首先,对于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利用专题讲座、“心雨广播”、主题队会、文体活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开展班级心理健康知识的通识教育。
其次,对有的学生信件反映的个别问题,通过回信、单独谈话形式进行个别辅导。
两年来,“心雨信箱”使老师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学生的内心,每个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小学生学到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了相关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法技巧,使学生能愉快学习,快乐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发现身边的学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有的学生善于交流了,善于协调人际关系了,有的学生爱动脑筋,主动帮助别人了,有的学生团队精神变强了,对人更加尊重与理解了,有的学生不再沉默寡言,更加阳光、快乐了。
随着时间推移,“心雨信箱”得到了升华—“笔聊”,现在已不仅仅在老师对学生的沟通上使用,也被学校领导运用到和老师的沟通上了,在教案的检查、学习笔记的中间,都能看到校长和老师的交流,它已成为领导和教师沟通的良好渠道。
总之,通过课题研究收到了很好的研究效果。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校的研究与实践,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现在课题虽然已结题了,但课题中留下的成效让我们不能停下来,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使课题的可取之处向纵深发展,我们将继续依托“心雨信箱”促进学生、教师、家长的有效沟通,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健康有力的教师队伍,培育一个个温馨幸福的家庭。也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教师、家长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康的人格做出努力。
基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没有条件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而学生又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学校决定依托课题研究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因此我校申报了《新课程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研究》的市级课题,并获准立项。我们于2012年10月开始实施研究, 2015年5月结题。
下面就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收效和大家交流,不到之处还请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
2012年10月,我们在课题确立后,成立了课题小组,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确定了研究对象;培训研究教师,讨论研究步骤,依据研究原则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查阅、学习相关理论资料,如《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著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了依据,并确定了研究的切入点。
我们制定出了三个层次的研究目标:
一是从学生方面来说:通过实验,对学生的心理适应、发展进行辅导和教育,以维护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发展,开发心理潜能。
二是从教师方面来说:通过实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是从学校发展方面来说:探索我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其次,在深入研究阶段。为了达成研究目标,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苟学娟老师执教的课中,为了鼓励孩子,有这么一个片段:
“呦,瞧瞧你们,刚才读书很有效率,这么多人都举手了,我最喜欢看到课堂上你们林立的小手,尤其今天连马欣茹的小手都举得高高的,你来说……”
培养学生的自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马欣茹就是我们帮辅的一个孩子,平时总是一个人悄悄地躲在一边,在帮辅后,有了很大的改变,这节课中的表现就是一个例子。
2、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关爱帮扶两类学生。
第一类学生是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父母离异,使这些孩子失去了关爱。容易出现心理压抑、认知失调、感情脆弱、意志薄弱、自卑、孤僻、粗暴等心理问题。我们对这群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寻找心理支点,挖掘离异家庭子女内心深处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表现机会,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比如,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经常组织他们在一起开展做游戏、看电影、到周边游玩等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和大家交往能排解心中的烦恼,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关心等等,改变他们的内心世界,形成健康的心理。如,我校五年级有个孩子“小亮”,他的父亲意外死亡,母亲又沾染了不良嗜好,把他扔给姑姑,可是,姑姑也因四处打工,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小亮”的脾气也是比较暴躁,和同学一言不合就会大打出手,了解了这些以后,我们经常找他聊天,多方努力,为他寻求资助,这些行动温暖着他,慢慢地,“小亮”变了,他不在故意和同学打架了,在他的脸上也有了真心的笑容,甚至能看到他帮助小同学的身影。还有一个孩子“小睿”,她天生左手残疾,这让她总是悄悄地躲在角落,不愿和大家交往,老师们为了鼓起她的自信,经常和她聊天,给她讲一些残疾孩子的故事等,慢慢地,她变了,自信了,阳光了,开始和大家有说有笑了。
这样的案例多起来了,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也更有信心了,开始关注更多的孩子了。
第二类孩子是学困生,他们经常表现出沮丧、萎靡、自卑等心态,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厌烦学习和活动的现象。
教师对两种学生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把握住他们的心态,在交流感情中进行耐心细致的疏导,采取“四多”的方法。“四多”: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捐赠一些衣物、学习用具等物品。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成立帮扶小组,由优秀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提醒他们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在感情上多亲近他们,经常和他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提供帮助。在思想上多开导他们。利用一些故事帮助他们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在人格上平等善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扶,使其不断转化。通过努力已有22名离异家庭子女,28名后进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解除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3、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
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地点设在学校教学楼五楼,这里成了学生心理需求的展台。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大约22人次。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这里得到了解答和心理疏导。并伴之于教师的“四个一”疏导方法:即一句鼓励的话语,一种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微笑,一回善意的交流。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我们还利用“国旗下的讲话”、“阳光体育”活动、主题班队会、黑板报、校报、网络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办《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等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种活动内容丰富,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全校师生的心田,让全校师生丰富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调整心态的能力。
4、设立“悄悄话日记”。
随着课题的深入,大家总觉得活动有些单一,而且了解的问题也有限,我们想到了日记,这样,学生有了心理烦恼和困惑都可以在这里尽情倾吐,把心理的话说出来,“悄悄话日记”诞生了,孩子们尽情地述说着,从孩子们的日记中,我们了解了孩子地需求,也发现有些问题需要面对面解决,但是,日记是不署名的,我们无法和孩子取得沟通。
5“心雨广播”与“心雨信箱”的诞生。
我们设立了“心雨信箱”,希望随时知道学生的心理困惑,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们解决困惑的问题。但是这项活动的开展不是很顺利,“心语信箱”设立了,里面却没有一封信,怎么办呢?我们留意观察,发现是孩子们不敢,也有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写这样的信,还有的是害怕说了老师会批评……了解到这些后,我们开始想办法,“红领巾广播”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我们成立了“心雨广播”,通过广播介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介绍“心雨信箱”的用途,又选拔了一些孩子,由他们播讲心理健康小知识,我们还根据孩子们在“悄悄话日记”中反映的困惑,查找心理健康小故事予以解决,通过广播让孩子们知道这就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苦恼、解决疑问、甚至让他们宣泄不良情绪,是让他们说心里话的地方。“心雨信箱”终于有信了。
当我们拆开来信时发现,孩子们还是抱着小心翼翼的态度,说的都是普遍的问题,但是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还是认真分析学生可能的心理想法:可以看出,孩子们还是有顾虑的,有的孩子还是不愿意让大家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有的可能怕说出来会挨骂,被别人笑话,所以不愿意说出来,但是又有很多让他们苦恼的地方。为了让孩子们能敞开心胸,我们决定首先对孩子的个人信件一定要保密,做到诚信,这样才能得到学生信任,听到他们的心声。我们发动班主任以主题队会的形式解决。孩子们开始相信了,信件内容也开始敞开心扉了,有的孩子的来信中述说了自己学习上的烦恼,有的述说和朋友之间的烦恼,有的还说了父母的关系、父母和自己的矛盾,有的也提出了对老师的看法,还有的给学校提出了建议等等。
看着一封封诚挚的信件,我们欣喜,同时更感觉我们责任的重大,怎样决绝呢? 最终,我们决定根据信件涉及的内容进行归纳:
首先,对于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利用专题讲座、“心雨广播”、主题队会、文体活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开展班级心理健康知识的通识教育。
其次,对有的学生信件反映的个别问题,通过回信、单独谈话形式进行个别辅导。
两年来,“心雨信箱”使老师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学生的内心,每个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小学生学到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了相关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法技巧,使学生能愉快学习,快乐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发现身边的学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有的学生善于交流了,善于协调人际关系了,有的学生爱动脑筋,主动帮助别人了,有的学生团队精神变强了,对人更加尊重与理解了,有的学生不再沉默寡言,更加阳光、快乐了。
随着时间推移,“心雨信箱”得到了升华—“笔聊”,现在已不仅仅在老师对学生的沟通上使用,也被学校领导运用到和老师的沟通上了,在教案的检查、学习笔记的中间,都能看到校长和老师的交流,它已成为领导和教师沟通的良好渠道。
总之,通过课题研究收到了很好的研究效果。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校的研究与实践,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现在课题虽然已结题了,但课题中留下的成效让我们不能停下来,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使课题的可取之处向纵深发展,我们将继续依托“心雨信箱”促进学生、教师、家长的有效沟通,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健康有力的教师队伍,培育一个个温馨幸福的家庭。也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教师、家长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康的人格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