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谭春敏
【机构】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启发诱导,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的一种教学形式。初中生物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本文结合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实情,对探究式教学作阐述。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有效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现代教育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上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扮演着传授者的角色,最终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及创新思维的培养。鉴于此种现象,探究式教学已成为我国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以望对今后初中生物教学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探究式教学概述
所谓探究是指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有着广泛及狭义之分,广义的探究是指一切通过独立而解决的活动,不仅包括人能够解决问题的活动,而且还包括人的深思熟虑的探索。狭义的探究是指科学探究,即科学家以自然界为资料,对其进行研究探索。而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独自自主的学习及合作谈论,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生活的周围世界为参照,最终让学生自由表达、探究及讨论,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重点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采用探究式教学能够改变原有“满堂灌”及“机械讲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素质教育得以落实;将学生放在探究性、合作性及体验性的框架下进行活动,能够培养其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可让广大学生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及发现快乐,并实现科教兴国的目的,激发社会的精神力量,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及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及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中实施探究教学应包括观察探究、实验探究及调查探究,无论哪一种探究模式都需要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所需要的教具、教材及资料进行搜集,设计好教学流程工作,下面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学习兴趣。俗话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抓住设疑机会,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之上,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一来,不仅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期以来,教学中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使得很多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因此,通过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使学生求知欲倍增,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生物知识。
2、尊重学生主体,培养自主实验能力。由于生物是一门综合课程,实验是初中生物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然而,在传统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一旁做实验,学生在一旁观看,被动接受实验知识,其实验结果大多是教师公布出来,并不是学生自己操作得到的。这种教学方法不利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及实验能力。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演绎式教学,尊重学生主体性,将生物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及动口,自主实验。如: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进行实验教学,向学生讲解教材中所展现的实验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还可以把正在萌发的种子装在潮湿的沙袋里,悬挂于盛有石灰水的广口瓶中,过2-3天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了.一般情况下,由于学生缺乏实验经验,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石灰水会变混浊呢?是萌发的种子释放出了什么使石灰水变浑浊了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实验,进而寻找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明确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这种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设置探究空间,提高自主探究能力。顾名思义,探究式教学需要一定的探究空间,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教学知识掌握探究方法。因此,教师可通过问题或故事创造探究空间。这样一来,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提高探究能力。如:学习“生物的发育”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的“受精卵”概念知识,理解什么是受精卵。然后向学生提问“大家认为植物和动物的个体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吗?”。学生在之前了解受精卵知识后,会异口同声的说“对”;紧接着,教师继续发问“那动物或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又是什么呢?”,学生会自让而然的想到是受精卵。教师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及时发现错误,调整教学策略。又如: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容时,则可向学生讲解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位学生,他的父母都是双眼皮,但是到他这里就是单眼皮,为了这件事他郁闷了很久,就经常问自己的父母自己是不是捡来的孩子,直到他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才知道其中缘由。那大家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学完今天的知识后,就能揭开谜底。通过这样一个故事,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集中注意力,掌握知识点。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学会创造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及实验能力等,最终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雷佩红.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课外阅读(中旬),2012,(8):260-261.
[2]蔡立峰.关于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研究[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3):230.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有效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现代教育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上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扮演着传授者的角色,最终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及创新思维的培养。鉴于此种现象,探究式教学已成为我国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以望对今后初中生物教学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探究式教学概述
所谓探究是指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有着广泛及狭义之分,广义的探究是指一切通过独立而解决的活动,不仅包括人能够解决问题的活动,而且还包括人的深思熟虑的探索。狭义的探究是指科学探究,即科学家以自然界为资料,对其进行研究探索。而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独自自主的学习及合作谈论,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生活的周围世界为参照,最终让学生自由表达、探究及讨论,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重点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采用探究式教学能够改变原有“满堂灌”及“机械讲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素质教育得以落实;将学生放在探究性、合作性及体验性的框架下进行活动,能够培养其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可让广大学生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及发现快乐,并实现科教兴国的目的,激发社会的精神力量,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及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及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中实施探究教学应包括观察探究、实验探究及调查探究,无论哪一种探究模式都需要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所需要的教具、教材及资料进行搜集,设计好教学流程工作,下面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学习兴趣。俗话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抓住设疑机会,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之上,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一来,不仅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期以来,教学中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使得很多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因此,通过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使学生求知欲倍增,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生物知识。
2、尊重学生主体,培养自主实验能力。由于生物是一门综合课程,实验是初中生物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然而,在传统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一旁做实验,学生在一旁观看,被动接受实验知识,其实验结果大多是教师公布出来,并不是学生自己操作得到的。这种教学方法不利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及实验能力。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演绎式教学,尊重学生主体性,将生物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及动口,自主实验。如: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进行实验教学,向学生讲解教材中所展现的实验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还可以把正在萌发的种子装在潮湿的沙袋里,悬挂于盛有石灰水的广口瓶中,过2-3天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了.一般情况下,由于学生缺乏实验经验,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石灰水会变混浊呢?是萌发的种子释放出了什么使石灰水变浑浊了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实验,进而寻找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明确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这种教学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设置探究空间,提高自主探究能力。顾名思义,探究式教学需要一定的探究空间,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教学知识掌握探究方法。因此,教师可通过问题或故事创造探究空间。这样一来,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提高探究能力。如:学习“生物的发育”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的“受精卵”概念知识,理解什么是受精卵。然后向学生提问“大家认为植物和动物的个体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吗?”。学生在之前了解受精卵知识后,会异口同声的说“对”;紧接着,教师继续发问“那动物或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又是什么呢?”,学生会自让而然的想到是受精卵。教师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及时发现错误,调整教学策略。又如: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容时,则可向学生讲解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位学生,他的父母都是双眼皮,但是到他这里就是单眼皮,为了这件事他郁闷了很久,就经常问自己的父母自己是不是捡来的孩子,直到他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才知道其中缘由。那大家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学完今天的知识后,就能揭开谜底。通过这样一个故事,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集中注意力,掌握知识点。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学会创造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及实验能力等,最终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雷佩红.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课外阅读(中旬),2012,(8):260-261.
[2]蔡立峰.关于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研究[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