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爱”支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我的心理教育实践观

【作者】 米晓萍

【机构】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八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随着新高考、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心理,是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教育的核心理念"爱"的教育中寻找良策,把"爱"的理念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收效良好。笔者以期用这样的路径同理学生因各种原因发生心理冲突时的情绪感受,并学会处理冲突,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爱     教育实践
        由于高中教育的特殊性,高考压力的紧迫性,教师、家长都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很多教师并不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总是简单的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为道德问题,例如考试成绩下降,就去指责努力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犯困、打瞌睡,就简单批评学习态度不端正。并没有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因势利导。其实,当学生持续地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抄袭作业等现象时,恰恰暴露出缺乏自信。下文以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例,谈谈如何践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 -"爱"。
        一、用"爱"的智慧启迪学生
        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爱"。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向教师倾诉自己真实的心理;只有理解学生,才拥有帮助他们健康发展的金钥匙。老师与学生迥然不同的个性差异,决定了二者之间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通相融,就需要用"爱"去牵线搭桥,如果缺失了"爱",再好的教育最终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作为成功的教育家,陶行知、魏书生他们无不用爱的教育去滋润学生。从根源上说,教育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无私关爱,"爱"才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通过时时处处的、细小甚微的关注、理解、爱护、信任,在不经意之中能用自己的睿智去启迪学生,唤其自觉,令其醒悟,萌生其求知欲望。教育的真正内涵应该是完成对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帮助他们最终取得拥有独立求知能力、自主探索、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效果。
        二、用"爱"的行动鞭策学生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当一个为许多困难而苦恼的人来找我时,最有用的办法是创造一个使他感到安心、自由的关系,目的在于理解他内在的情感,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要取得学生对老师的心理认知,就必须在情感方面跟学生站在一起。只有这样才可能跟他们建立起信任的关系,才能拥有理解他们的基础。
        首先,要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学生、倾听心声。教师不可随意给学生"贴标签",不依据学生的不良态度和行为来决定区别对待学生。要允许学生做"他自己",倾听他们的想法,接纳他们的感受,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无条件的接纳。老师对学生的无条件接纳,是一种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会促使学生对自我的喜欢和接纳,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真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当你面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时,切不可冷嘲热讽、恶语中伤;恰恰相反,如果施以真爱、以宽容、以耐心、以感化、以等待,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其次,要在平等互动中真诚相待。真诚是心理学强调对待来访者的基本态度之一。即教师要暴露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自我"。不掩饰、不回避,但要有尺度,有原则,言行举止要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曾经对待一位在课堂上当众指责我的学生,我选择了克制、宽容。事后,他自己找到了办公室,为自己辩解:"心理课上了这么久,我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收获。"看着激愤的他,我依然选择了沉默,待他说完,话锋一转 :"首先,老师非常感谢你的坦诚。你今天在课堂上的言辞虽然过激了点,但细细想一想,你是对自己原有的学习状态没有改变而感到苦恼和着急,这说明你已经开始有所醒悟了,这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啊。"我继续开导:"解铃还须系铃人,你仔细回顾一下,在每次上完老师的心理辅导课后你是怎么做的吗?"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导到他自己的行为上来了,目标也就顺利地指向了未来,不经意间促使学生开始自主探究原因了。
        最后,要学会与学生"共情"。"共情"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心情、处境和感受;换位思考,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纠结,并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出对他的理解、尊重与关注。让学生在毫无顾忌的心境下,向你敞开他的心灵之窗。情感心理学告诉我们,控制不良心境,培养良好的心境对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信念的好坏,对目标和理想的期望、个人健康状况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但对人的心境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失败和挫折可能使人悲观消沉,而对具有科学人生观和崇高理想的人来说,失败和挫折反而能激励他们信心百倍地去迎接困难,更加朝气蓬勃地前进。                                    
        中学生在心理和身体方面均处于非成熟期。当面对青春期困扰、生涯发展等多种压力时,必然会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及应对苦恼。这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关注学生情感困惑背后的心理需求,不仅让他们擅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也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且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锻炼开朗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康人格,这才是"爱"的真谛。有位高中生,找笔者做心理辅导,在谈及他的学习经历及生涯规划时,一脸的茫然,不知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因此,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这时候,就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据此,指导他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高中生因为有了自己的理想或是未来想做的事情,所以,会很好地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学习联系起来,从中找到兴趣,提高行动的自觉性和行为的责任感,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集中到所学课程上来了。由此,用不断的努力去体验自我探究成果,实现自我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