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鸣奏“交流.积累.表达”三部曲——也谈新课标下习作的有效策略

【作者】 郁 蓉

【机构】 江苏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习作,就是以某一话题让学生自由言说,说真实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这一话题的选择必须基于主体生命中的已有经验,才能触及心灵,调动情感,联系已有的相似积累,激发生命的情感体验,从而建构真实而具体的言语意义。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据,把教科书“这本小书”和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即强调语文生活的教育意义。对于学生习作更是如此,只有在实践中鸣奏好“交流、积累、表达”这三部曲,习作活动才会生机盎然、魅力无穷。
  (一)立足课堂起点   碰撞交流思维       
  新教材注重了人文熏陶,以情商开发为专题,所以在与学生文本对话时,要走出课文内容,巧妙地与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找到“源头活水”积累起相应的生活素材,启发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去动笔,进而激活他们未泯的好奇心,活泼的童心。课文是最好的范例。以心会心,以文会文,才能找到学文与习作的最佳的结合点。学习《山中访友》一文时,我们感受到山中的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都是作者的挚友。他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和“朋友”互诉心声,多么有情趣呀!教师联系学生实际,同学们有没有经常和大自然的朋友进行交流呀?谈过些什么?牵一发而动全身。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各抒己见。对于没有留心观察的同学,可让他们课后与熟悉的校园之景或田园之景来一次沟通,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积极交流,快乐表达,学生的练笔兴趣空前高涨。      
  同样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学生那充满灵光,充满幻想,充满童话色彩的语境全部展现无疑。有的学生讲述云朵的浪漫故事;有的谈论雨滴的神奇世界;有的描述石头的瑰丽语言……他们幻化的想象,丰富的意境,展示了大自然小精灵那多姿多彩的世界。      
  亲近文本,亲近童心,原来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片五彩的时空。教师要做善于发现、善于点拨的智者,以课堂为语言训练的场所,让思维的火花在瞬间迸发。      
  (二)注重目标积累    建立资料宝库      
  在信息化、多元化时代,让学生从小进行目标积累,将游离的信息形成板块,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相应的素材,还会给他们的习作带来不尽的益处。     
  新学期开始,我在教室开辟出“学习园地”一栏,挂出研究学习资料袋,按要求分为“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亲近名人”等八大板块,然后和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广泛搜集,仔细品读后,或摘抄,或剪贴,或复印……并装入资料袋内,便于其他同学分享阅读。(内容广泛而丰富;有关名言警句,佚事,文章片段,推荐书目,包括自己的小练笔等)      
  知识在于积累,习作源于灵感,灵感起于激情。教学“祖国在我心中”一单元时,每堂课前都有学生展示每日名人名言。(必须和“热爱祖国”有关)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学以致用,把对自己有帮助的素材进行摘录,充实论据,为自由表达备好“砖瓦”。读书交流会上,我让学生自由撰稿,写“美丽中国”、“祖国在我心中”,赞美对祖国的热爱。学习了四首“咏物诗”,不仅从韵味十足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梅的冷峭、松的高洁、竹的坚韧、菊的隐逸,更是感受了作者玉洁冰清的高贵灵魂。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诵读、积累、感悟、仿写,学生兴趣盎然。      
  厚积而薄发。学生的习作短时间内文采飞扬。写落花者,吟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落叶者,赞叹:一叶而知秋。写菊花者,颂扬: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灵活而巧妙的运用,不是大量积累的目的所在吗?     
  教师的激励,学生的赞扬,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积累,自由练笔的兴趣。此外,教会他们如何梳理素材,为我所用,用到“点睛”之处,还需要经常点拨,诱导。 
  (三)引导创意表达   点燃情感热焰      
   新课标习作要求中,鼓励学生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地表达。小学阶段要淡化文体,倡导多写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另外还要十分强调读写结合、学用结合等。在课外语文实践时,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触动了连接生活的琴弦,打开了通往社会的窗口;课外有目标地积累,有条理地加工,丰富了学生的内化语言。这样就有了情感与文字的独特体验,自由而快乐地写作成为了一种表达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的动笔,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了。     
  一名同学在《秋天的树叶》小文中写到“拾起一片掉落的树皮,寻找残缺的大树,拼摆起来,探索生命的奥秘。收集不同形状的叶片,品味不同的色彩,做成标本夹在书本间。”那种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节溢于言表;一名同学在《看海》的习作里写到“一片蔚蓝之间,我仿佛变成了美人鱼,双臂变成鱼鳍,双脚变成鱼尾,皮肤长满鱼鳞,在海浪间自由嬉戏……”多么自由的想象、灵动的语言、创意的表达!大量的习作实践证明:让原始状态的社会生活在课堂交流中穿梭,让同一目标的资料在广采博览中积累,让激活的习作素材在笔尖流淌,妙笔生花,快乐无比;童心飞扬,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