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亲近科学
【作者】 邢国红
【机构】 山东省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这次改革中。我深深体会到:从《自然》到《科学》的变化,不仅仅是教材名称的变化,而且是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的变化,是小学科学教育史上的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内容,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学生创造充分表现自我的探究机会,培养其学习探究兴趣,引领孩子一步步走近科学。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与看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合理地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为重要。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的志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如在讲《潜望镜的秘密》时,我首先和学生玩了一个不出声打招呼的游戏,藏在桌子底下的学生开始一个好朋友的名字也猜不上来,当我把自制的潜望镜拿出来帮他时,竟然百发百中的叫出了和他打招呼同学的名字,这个小小的潜望镜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了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为新授课及知识的扩展留下悬念。又如,在《食物与营养》这一单元,在探究用"淀粉遇碘变蓝"检验淀粉的实验中,我在实验前给学生变了一个"牛奶变黑墨水"的魔术,同学们个个像饥饿的小鸡似的,伸长了脖子双眼紧盯着我,仔细观察着。当我往盛着少量淀粉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碘酒时,奇迹发生了!原来白色的液体,渐渐地变黑了!这是怎么回事?接着我又把几滴碘酒滴在馒头上,馒头也变黑了,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探求新知的环节。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他们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科学的奥秘,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合作探究,让学生参与探究兴趣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开篇明宗,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指明研究的方向、方法,将各种研究材料有目的、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后,让学生唱主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畅所欲言。要注意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极大的空间,让学生利用所有仪器、动脑筋、发现自己所能发现的事物,丰富自己的知识,利用足够的探索时间,进行自主研究。更要让学生独立地支配材料,动手、动脑进行实验、观察,自行探索出材料所揭示的有关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教师不应过分地干预,但同时也不能袖手旁观,应充分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保持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甚至可以争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其思维的广度。这样,学生对自己研究得出的结论或规律(也正是教师要传授的)记忆深刻,不易忘|己。如《钢笔吸水的奥秘》一课,在大气有压力且来自四面八方两个知识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讲桌上放一瓶矿泉水,让一个学生用吸管来吸水喝。提问:"用吸管吸水是什么道理?"有的学生说是靠自己的力吸出来的,有的学生说是大气压力的作用。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时,我没有当"裁判",而是在吸管上扎了一个孔,再让学生来吸,结果吸不上来了。此刻,这个实验的正确结论便自然得出:是大气压力将水压入吸管,水才能被吸入口中。孩子们通过做做、说说,在小组合作、探讨中培养加深了对科学的感情和兴趣。
三、总结拓展,让学生深化探究兴趣
在《有趣的磁铁》一课的学习中,看着同学们热火朝天地观察、探究,兴趣十足的样子,我真不忍心打断,但为了提高探究的质量,我不得不让他们停下来进入"思一思"的环节。孩子们的发现可真不少!在刚总结完"磁铁有南、北极"时,突然,一个小组长汇报:李靓不小心把一块磁铁摔坏了!我一看,这块磁铁恰好被摔成了两半。而李靓呢,捡起摔断的磁铁,一脸的茫然,好像在等着我"发落"。当时,我真想数落她,可是,多年的教学经验促使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李靓摔坏的磁铁上,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很多同学马上意识到此时的磁铁已经变成两块了。于是,我又接着问"对于这两块磁铁,你有没有新的问题?"在我的启发下,一个个新的问题诞生了。有的同学说:"现在的这两块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还有的同学说:"把这两块磁铁摔断的一面互相接近,会有什么现象?"……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面对突发事件所派生出来的新问题,我这巧妙的引导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他们对磁铁的性质又有了更新的认识。后来,我增加了这样的实验:将两块标有磁极的环形磁铁同极接触,套在竖起的橡胶棒上,用手向下按,结果上面的磁铁高高弹起并上下颤动,像变魔术一样;再将一块磁铁变换磁极,异极接触,"啪"的一声,两块磁铁吸引到一起。从而使学生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加深了认识。这样,在总结拓展中,学生扩大了思考面,深化了学习探究兴趣。
四、生活应用,让学生延伸探究兴趣
如教学《灯泡亮了》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实验):用自选材料制作一个电路。两天后,一名男同学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来了。原来他用的灯座和电池夹都是用健力宝盒拧成的,而开关竟是用破旧的门插销和橡皮筋儿做成的弹性开关。一名女同学将一开即响的音乐卡改装到自己的日记本和文具盒上,给它们安上了"报警"装置。这些想法、做法不但充分利用了废旧物,变废为宝,保护了环境,而且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全班引起了共鸣!
我相信作为科学课教师的我们,只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并付诸于实践,充分挖掘、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遵循科学教学规律,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无形为有形,微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静态为动态,引领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一步一步走进科学大门,并且产生想进去邀游的心理愿望,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全力投入到科学课教学的探究之中,一定能圆满地完成科学启蒙任务,使科学素养之花绽放的更加绚丽多彩!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内容,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学生创造充分表现自我的探究机会,培养其学习探究兴趣,引领孩子一步步走近科学。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与看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合理地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为重要。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的志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如在讲《潜望镜的秘密》时,我首先和学生玩了一个不出声打招呼的游戏,藏在桌子底下的学生开始一个好朋友的名字也猜不上来,当我把自制的潜望镜拿出来帮他时,竟然百发百中的叫出了和他打招呼同学的名字,这个小小的潜望镜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了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为新授课及知识的扩展留下悬念。又如,在《食物与营养》这一单元,在探究用"淀粉遇碘变蓝"检验淀粉的实验中,我在实验前给学生变了一个"牛奶变黑墨水"的魔术,同学们个个像饥饿的小鸡似的,伸长了脖子双眼紧盯着我,仔细观察着。当我往盛着少量淀粉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碘酒时,奇迹发生了!原来白色的液体,渐渐地变黑了!这是怎么回事?接着我又把几滴碘酒滴在馒头上,馒头也变黑了,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探求新知的环节。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他们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科学的奥秘,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合作探究,让学生参与探究兴趣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开篇明宗,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指明研究的方向、方法,将各种研究材料有目的、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后,让学生唱主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畅所欲言。要注意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极大的空间,让学生利用所有仪器、动脑筋、发现自己所能发现的事物,丰富自己的知识,利用足够的探索时间,进行自主研究。更要让学生独立地支配材料,动手、动脑进行实验、观察,自行探索出材料所揭示的有关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教师不应过分地干预,但同时也不能袖手旁观,应充分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保持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甚至可以争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其思维的广度。这样,学生对自己研究得出的结论或规律(也正是教师要传授的)记忆深刻,不易忘|己。如《钢笔吸水的奥秘》一课,在大气有压力且来自四面八方两个知识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讲桌上放一瓶矿泉水,让一个学生用吸管来吸水喝。提问:"用吸管吸水是什么道理?"有的学生说是靠自己的力吸出来的,有的学生说是大气压力的作用。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时,我没有当"裁判",而是在吸管上扎了一个孔,再让学生来吸,结果吸不上来了。此刻,这个实验的正确结论便自然得出:是大气压力将水压入吸管,水才能被吸入口中。孩子们通过做做、说说,在小组合作、探讨中培养加深了对科学的感情和兴趣。
三、总结拓展,让学生深化探究兴趣
在《有趣的磁铁》一课的学习中,看着同学们热火朝天地观察、探究,兴趣十足的样子,我真不忍心打断,但为了提高探究的质量,我不得不让他们停下来进入"思一思"的环节。孩子们的发现可真不少!在刚总结完"磁铁有南、北极"时,突然,一个小组长汇报:李靓不小心把一块磁铁摔坏了!我一看,这块磁铁恰好被摔成了两半。而李靓呢,捡起摔断的磁铁,一脸的茫然,好像在等着我"发落"。当时,我真想数落她,可是,多年的教学经验促使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李靓摔坏的磁铁上,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很多同学马上意识到此时的磁铁已经变成两块了。于是,我又接着问"对于这两块磁铁,你有没有新的问题?"在我的启发下,一个个新的问题诞生了。有的同学说:"现在的这两块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还有的同学说:"把这两块磁铁摔断的一面互相接近,会有什么现象?"……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面对突发事件所派生出来的新问题,我这巧妙的引导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他们对磁铁的性质又有了更新的认识。后来,我增加了这样的实验:将两块标有磁极的环形磁铁同极接触,套在竖起的橡胶棒上,用手向下按,结果上面的磁铁高高弹起并上下颤动,像变魔术一样;再将一块磁铁变换磁极,异极接触,"啪"的一声,两块磁铁吸引到一起。从而使学生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加深了认识。这样,在总结拓展中,学生扩大了思考面,深化了学习探究兴趣。
四、生活应用,让学生延伸探究兴趣
如教学《灯泡亮了》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实验):用自选材料制作一个电路。两天后,一名男同学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来了。原来他用的灯座和电池夹都是用健力宝盒拧成的,而开关竟是用破旧的门插销和橡皮筋儿做成的弹性开关。一名女同学将一开即响的音乐卡改装到自己的日记本和文具盒上,给它们安上了"报警"装置。这些想法、做法不但充分利用了废旧物,变废为宝,保护了环境,而且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全班引起了共鸣!
我相信作为科学课教师的我们,只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并付诸于实践,充分挖掘、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遵循科学教学规律,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无形为有形,微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静态为动态,引领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一步一步走进科学大门,并且产生想进去邀游的心理愿望,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全力投入到科学课教学的探究之中,一定能圆满地完成科学启蒙任务,使科学素养之花绽放的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