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 王 青
【机构】 金沙二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能够科学地使用大脑,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矛盾,攻克难关。近年来,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随着多媒体的运用与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创造性能力的工具。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信息技术教学时,为了引导探究,培养、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激发创造性思维,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因此兴趣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多处入手,培养创新思维。
训练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误区,必须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如,在教学Windows的文件夹操作和文件夹属性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文件夹中,让学生上机时找不到自己的文件。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种方向扩散,得出“被删除、被重命名、被设置为隐藏属性、被复制到其它文件夹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设想、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分析肯定,并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
1、设疑启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给学生更多自我学习和钻研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以此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联系实际。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自由辩论、互相交流等多种活动,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机统一。
如,指导学生用WORD编辑文稿、制作小报,用Windows画图程序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等。
2、手脑并用
“手是大脑的入口”,手脑并用,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功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从而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一方面指导学生练习基本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引进或自制一些音乐、游戏软件及辅助教学的课件,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如,让学生经常在计算机上进行画、拼、编、图案着色等手脑并用的活动。
三、用社会调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E时代的网络化信息大爆炸,给社会带来了进步,飞速发展的高科技仿佛一夜便吹进了千家万户的门,嫩江的文化世界也被满街的网吧,电脑房充斥着,这一切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随之而来的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就“网络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网吧,我之所见”等等,一些问题我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次调查,同学生利用星期六、星期日的时间到社会中去听、看、去查访家长、同学、老师、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并让他们写调查报告,这不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了网络化、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利,也使他们感受到,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一种工作方式利用好了,它可以为我们的学习以最大的帮助,运用不好,也可以使一些人误入歧途,使学生们真正地利用好我们的高科技手段,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服务,做对人类有益的事,在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如何使用网络的同时,进行计算机道德素质教育,贯穿德育与日常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发展。
四、转变观念,培养质疑思维
敢于提问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首要构件。有疑方能创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创新精神,就是要改变学生不正确的观念,树立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不怕失败、敢于标新立异、不怕冷嘲热讽、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因此,教师必须尽快改变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信息技术属于技术性课程,因此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质疑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学生从小接触的环境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别很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也能摸索与教师讲解不同的方法,甚至能找到比老师讲解的更好的方法。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此平时会“耍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促使他们勇于进行向教师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鼓励。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使学生达到“有疑就问”的境地。
五、在教学活动数字化的创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动手实践、创新思维,而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和教师随时将各自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结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出来,如用Word,FrontPage制作网页、Authorware,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VB实现课件交互。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由师生确定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推进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空前高涨。学生在浏览大量以往电子作品的基础上开阔了思路,同学之间讨论,构思设计自己的电子作品,搜集资料和素材创作作品,教师随时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完成电子作品后集体评价电子作品,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在该作品中有何新构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努力营造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学习氛围。
以上是我在上中学信息技术课时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当然,在网络与教育有机结合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首先应该适应并开展,以带动和辅助其它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我们充分地认识到以往的教学模式阻碍了我们前进道路的同时,认真钻研、积极探索,开发我们的教育手段、方式、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发展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汪琼,《网上教学平台支撑现状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电化教育研究》,《基于Web的远程教学和我国的发展对策》,1998年第2 期.
[3]汪琼,《网上教学平台支撑现状分析》,网上资料.
[4]武法提,《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设计》,网上资料.
[5]张忠民,《闪客必备》,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
一、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激发创造性思维,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因此兴趣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多处入手,培养创新思维。
训练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误区,必须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如,在教学Windows的文件夹操作和文件夹属性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文件夹中,让学生上机时找不到自己的文件。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种方向扩散,得出“被删除、被重命名、被设置为隐藏属性、被复制到其它文件夹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设想、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分析肯定,并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
1、设疑启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给学生更多自我学习和钻研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以此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联系实际。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自由辩论、互相交流等多种活动,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机统一。
如,指导学生用WORD编辑文稿、制作小报,用Windows画图程序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等。
2、手脑并用
“手是大脑的入口”,手脑并用,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功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从而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可一方面指导学生练习基本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引进或自制一些音乐、游戏软件及辅助教学的课件,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如,让学生经常在计算机上进行画、拼、编、图案着色等手脑并用的活动。
三、用社会调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E时代的网络化信息大爆炸,给社会带来了进步,飞速发展的高科技仿佛一夜便吹进了千家万户的门,嫩江的文化世界也被满街的网吧,电脑房充斥着,这一切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随之而来的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就“网络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网吧,我之所见”等等,一些问题我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次调查,同学生利用星期六、星期日的时间到社会中去听、看、去查访家长、同学、老师、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并让他们写调查报告,这不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了网络化、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利,也使他们感受到,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一种工作方式利用好了,它可以为我们的学习以最大的帮助,运用不好,也可以使一些人误入歧途,使学生们真正地利用好我们的高科技手段,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服务,做对人类有益的事,在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如何使用网络的同时,进行计算机道德素质教育,贯穿德育与日常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发展。
四、转变观念,培养质疑思维
敢于提问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首要构件。有疑方能创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创新精神,就是要改变学生不正确的观念,树立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不怕失败、敢于标新立异、不怕冷嘲热讽、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因此,教师必须尽快改变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信息技术属于技术性课程,因此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质疑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学生从小接触的环境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别很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也能摸索与教师讲解不同的方法,甚至能找到比老师讲解的更好的方法。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此平时会“耍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促使他们勇于进行向教师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鼓励。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使学生达到“有疑就问”的境地。
五、在教学活动数字化的创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动手实践、创新思维,而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和教师随时将各自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结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出来,如用Word,FrontPage制作网页、Authorware,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VB实现课件交互。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由师生确定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推进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空前高涨。学生在浏览大量以往电子作品的基础上开阔了思路,同学之间讨论,构思设计自己的电子作品,搜集资料和素材创作作品,教师随时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完成电子作品后集体评价电子作品,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在该作品中有何新构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努力营造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学习氛围。
以上是我在上中学信息技术课时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当然,在网络与教育有机结合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首先应该适应并开展,以带动和辅助其它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我们充分地认识到以往的教学模式阻碍了我们前进道路的同时,认真钻研、积极探索,开发我们的教育手段、方式、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发展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汪琼,《网上教学平台支撑现状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电化教育研究》,《基于Web的远程教学和我国的发展对策》,1998年第2 期.
[3]汪琼,《网上教学平台支撑现状分析》,网上资料.
[4]武法提,《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设计》,网上资料.
[5]张忠民,《闪客必备》,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