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学困生心理辅导策略研究

【作者】 安 萧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学困生的转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需要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加以解决。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助推学困生转化工作。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心理辅导;策略
  在前期工作中通过调查研究和总结分析,搞清了小学学困生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以及形成问题的原因。
  一、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对学困生实施心理健康干预
  (1)以校本课程的方式,使心理辅导课走进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惠及学困生。教师用浅显易懂、丰富多彩的心理课程和活动,应用讲授、探讨、体验、游戏、学生自主报告、心理剧等各种方式,以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动机、情绪控制、自我心理、个性品质、人际交往、价值观、挫折应对、环境适应等知识内容为重点,从认知着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和操作技巧,促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2)集中学困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学困生表现出的自卑、胆小、无助、情绪化、自闭、紧张、焦虑、厌学等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和特征,分期、分批、分年级开展团体辅导,帮助学困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一是开展自我认知、克服自卑、应对挫折等心理辅导活动。辅导学困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接受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进而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控。引导学困生认识到:学习成绩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全部,放弃自卑心理,学会积极应对一切困难,成绩不好是暂时的,是可以通过努力提高的。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时间和机会发展和改变,小小挫折不会阻挡成长,只会使人更坚强;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挫折中汲取教训,重新认识自己。
  二是开展学习心理辅导活动。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上不去,厌学情绪高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习心理问题,如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习惯涣散、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行为情绪化。有些学困生特别是一、二年级学困生可能语言发展迟缓,视知觉、听知觉能力有缺陷,记忆力、元认知有缺陷;或者有的学困生存在阅读、书写困难等各种问题。针对不同情况,心理教师应积极开展诊断和辨别,对于一般的学习问题,要积极开展团体辅导,从学习动机、方法、习惯、注意力等方面人手,积极培养和辅导学困生,使其逐渐摆脱厌学情绪,回归正常学习轨道。
  三是开展情绪调节辅导。情绪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心理特征,欢快、愉悦的心情能促进学习,沉闷、悲伤的情绪使人消沉,学习效率低下。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恐惧、焦虑、抑郁的心境和情绪之下会降低免疫力,诱发身心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学困生的负面情绪较多,有些学困生有暴力倾向,简单的批评教育和不当的惩罚训斥非但不能解决问题,更有可能会导致其严重的情绪对抗。因此,心理老师要及时辅导和转化学困生的情绪,让其的负面情绪得以宣泄、转移、合理化和放松,并给予积极关注,培养其积极向上的正面情绪。
  四是开展人际交往辅导。学困生普遍存在交往障碍问题,与同学交往互动较少,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自卑,害怕同学嘲笑,不敢表现自己;惧怕与老师交往,或憎恨老师,或对老师的教诲置若罔闻;与家长关系紧张,把家长的关心当作“紧箍咒”。这需要心理教师组织开展人际交往辅导,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引导学困生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从教师、同学、家长处获得帮助,感受到与人交往、与人为友的快乐,使其获得存在感、友好感和支持感。
  二、大力改善育人环境,对学困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
  (1)学校及时更新育人理念,从管理制度、育人氛围、教学思路等多方面人手,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近两年,我校管理层努力更新相关管理制度,确立学校教育教学新思路、新方略,积极实施高效课堂和养成教育,重视学困生转化,不让每一位学生掉队,使学困生感受到学校教育的魅力。
  (2)营造具有文化内涵和独特气质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得到熏染,也是一种教育。学校的花草树木、标语橱窗别出心裁,体现文化内涵,渗透教育味道,而不是被呆板地放置与堆砌。楼道走廊、教室内外都是育人的广阔平台,展览学困生的书画作品、活动影像、模范事迹,展示他们的闪光点,让学困生接受其他所有同学的驻足和关注,增添自信和成长的动力。在全校营造一种人人关注和帮助学困生的良好氛围,让学困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演讲比赛、科技活动、运动会、故事会、主题班会等,尽量让学困生多参与、多体验、多展示,发挥他们的特长和聪明才干,体验被人关注的愉悦和成功的快乐。
  三、倡导全员育人,提高全体教师对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性的认识
  (1)全面转变教师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困生转化及心理健康问题。我校通过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分批次外出培训、开展主题研讨等方式,让教师接受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和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特别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所有学科教师协同教育,摒弃“学困生转化只是班主任的事”“心理问题辅导是心理老师的事”等错误思想和意识,树立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和理念,形成学困生转化的教育合力。
  (2)加强学困生转化和教育的科研活动。认真做好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测试诊断和摸底排查工作,建立健全学困生心理档案,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困生转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辅导课程、德育工作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学困生的转化和教育,组织各方面力量对学困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开展深入研究,以课题形式展开,为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3)推进学困生转化在学科教学中的积极实施。学困生的产生往往是从某一门学科开始,扩散至所有学科,从而影响整个学习,所以教师从学科教学人手解决学困生面临的问题应该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学科教师首先要做到精心备课,把每一节课当示范课来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的兴趣。
  (4)让爱与阳光驱散学困生的心理阴霾。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应抽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和学困生进行交流和谈心,用动作、语言、眼神告诉他们:“我是喜欢你的,此时我的眼里只有你,我是和你进行平等的对话。”并且用肯定的语气、竖起的大拇指、期待的眼神等告诉他们:“你可以做到。”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爱的付出和努力,希望之花不会绽放。
  四、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素质,家校共促学困生转化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问题孩子一定能从家庭中找到原因和影子。所以家庭教育在学困生的转化中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家庭因素起决定性影响。
  一是引导家长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教育子女的水平,适应新时代教育潮流和要求,学会基本的心理辅导方法,及时给予学困孩子心理疏导,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掌握孩子的思想与心理动态,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二是引导家长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明确民主、文明、健康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理想之地,多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鼓励、少呵斥惩罚、多采取商量探讨,少武断争吵。如此家庭氛围下的孩子,少了焦虑恐惧、多了平和稳重,少了猜疑敌对、多了信任友好,形成的优良个性品质将伴随终身。
  通过努力,我校大多数学困生的学困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我们将进一步应用心理学的思路和策略,开展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我们始终坚信学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善的,学困生是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