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用心感悟课堂 共享成长快乐

【作者】 陆林林

【机构】 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教师微笑着走进课堂,让学生乐于学习         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轻松学习
        1. 围绕生活体验设计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时机,贴近生活教学,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设计教学。
        例如,在教左右之前,我了解了学生对于左右的相对位置已有了相对的体验,但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要能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以及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是个难题。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上课时我从“举手”这个动作来引入,接着整个教学都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如辨别自己四肢的左右,身体器官的左右。学生初步认识左右后,在让学生说说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小明左边第二个人是谁,右边有几个人。这样设计,使学生更能明确左右的相对位置及顺序,学生学起来轻松多了,同时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怎样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最根本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实验让学生去操作,结论让学生去获得,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这样,就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获取。例如:学习了分数后,可布置这样一个练习。熊妈妈买了3张同样的饼,分给大儿子1/3,可老二非要2块,老三非要3块,你能帮忙分一分,既让他们如愿,又做到公平吗?这时,学生兴趣顿生,有实物演示的,有借图讨论的,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解解决方法。此时再送上我们发自内心的称赞,学生的学习热情定会更高涨,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三、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学习
        本次课改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兴趣、积极良好的体验、主动参与的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1、培养学生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呢?首先要把课设计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如:教师可以创设图像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新颖和形式的多变性。最后,教师还要注意语言艺术的魅力,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接受状态。例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我采用了一个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兔妈妈要为去郊游的哥俩分零食,4个梨,2个香蕉,1个面包,每人分几个?从“半个,一半”引入分数学习。这样,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很不错。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的树立是培养学生情感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教师要有一片爱心,要时时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既当良师,又做益友,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能从细微的小事中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使之对自己有着百倍的信心,促进自己不断进步。
  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从一入学开始教师就应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这样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四、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共同成长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过程。
  1.开放教学环境,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即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2.帮助、鼓励学生,做好引导者
        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始终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与他们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小组讨论时,教师不做旁观者,要时而倾听,时而指导,时而与学生亲切交谈。只有师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学生才能感到亲切,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投入到思考中。
        3.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做好促进者
        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对于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以此来转换他们的学习动力;而对于智力发展好的学生,不要轻易表扬,当他们独立思考解决了较难的问题或有创新时再给予鼓励,这对他们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