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多布旦
【机构】 西藏萨迦县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适应新要求,提高教学效果,我在两年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了解了新课程。于是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做好角色转换,更新观念。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机会,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机会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空间。如七年级数学(上)的第一章P13,T·6,让学生以给定图形(两个 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图形,并写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最后由兴趣小组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并展示评奖,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拼出了名为如“战车”、“风筝”、“夕阳夹山、倒影入溪”、“蜜蜂 ”“二零零八”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积极参与,高潮迭起,真正体会到了自主交流 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过去,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而新课程则要求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激励他们探 索与创新。如八年级函数部分教学中,要求学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于是在《实践与探索》中,我借助多媒体,从学生熟知的《乌鸦喝水》故事出发,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然后引导学生分组实验:以量筒代替玻璃瓶,以玻璃球代替小石子,探讨数量关系,并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教学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中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不再是圣经,而是教师创造和加工的对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加工,选取更好的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素材,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时代色彩,符合学生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如初一数学(上)P14关于幻方的阅读材料以及P122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的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教学中更新评价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相同的机会,增设了许多弹性内容,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只注重期末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相应的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 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如在教学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结合具体情况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有反思自己思维过程的意识等等,都应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
3、评价中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教学中,应关注起每个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表现,建立学生的学习档 案,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每一个孩子”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不可否认,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改革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过程,此间还有许多路要走。但新课程改革既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义务行动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就一定能取得新的成果。
一、教学中做好角色转换,更新观念。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机会,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机会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空间。如七年级数学(上)的第一章P13,T·6,让学生以给定图形(两个 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图形,并写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最后由兴趣小组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并展示评奖,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拼出了名为如“战车”、“风筝”、“夕阳夹山、倒影入溪”、“蜜蜂 ”“二零零八”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积极参与,高潮迭起,真正体会到了自主交流 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过去,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而新课程则要求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激励他们探 索与创新。如八年级函数部分教学中,要求学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于是在《实践与探索》中,我借助多媒体,从学生熟知的《乌鸦喝水》故事出发,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然后引导学生分组实验:以量筒代替玻璃瓶,以玻璃球代替小石子,探讨数量关系,并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教学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中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不再是圣经,而是教师创造和加工的对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加工,选取更好的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素材,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时代色彩,符合学生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如初一数学(上)P14关于幻方的阅读材料以及P122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的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教学中更新评价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相同的机会,增设了许多弹性内容,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只注重期末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相应的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 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如在教学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结合具体情况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有反思自己思维过程的意识等等,都应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
3、评价中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教学中,应关注起每个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表现,建立学生的学习档 案,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每一个孩子”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不可否认,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改革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过程,此间还有许多路要走。但新课程改革既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义务行动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就一定能取得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