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巧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作者】 殷晓燕
【机构】 北龙港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江泽民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物理实验有利于加强理论思维的渗透和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训练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使用操作能力及科学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对于摩擦起电现象,我让每个学生都用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吸引碎纸屑;在讲惯性时,我让每个学生将钢笔帽放在纸条上,然后看谁抽出纸条时还能保持笔帽不倒。学生们边实验边观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上我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注重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一次研究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中,我们开展对课本实验装置改进的活动,学生们兴趣高涨,个个动脑筋,谈想法,拿主意,提出不少方案,有的同学还就地取材,用一只矿泉水塑料瓶和一个乒乓球就把道理说得简明透彻。那个同学把塑料瓶上部和底部的一部分剪去,剪去的底部的孔略小于乒乓球,他就把乒乓球从上面放入瓶内,再从上面倒入水,大家观察到有少量的水从乒乓球与瓶孔的缝隙流出,乒乓球并不上浮,这是因为水对乒乓球只有向下的压力。然后用手堵住瓶底流水处,大家就观察到乒乓球逐渐浮起,这是因为水对乒乓球向上的浮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演示结束,学生不仅巩固和深化了所学的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对实验进行改制,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在实验前,我总是先布置实验预习题,让学生在预习时就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操作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还要明确实验纪律,注意操作的关键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规范操作,细心地观察和思考。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开发智力有重要意义,也增加了学生动手锻炼的机会。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自己组织实验是其获取感性材料的前提条件,为实验的进行理清思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先做什么”、“怎么做”,逐步学会建立探究实验的基本框架。利用现行教材内容,选定一个思考对象,精心设计系列问题,诱发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充分想象,提出假说,进行判断,并最终把发散性思维聚向问题的焦点,揭露事物的本质诱发学生展开创新思维。
如在“物质密度”教学中,学生知道,水和酒精可由气味鉴别,铜块和铝块可由颜色鉴别;而水和盐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则无法直接鉴别,有的学生提出用质量来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理由是铜的质量比铝的大。上述猜想被否定,问题在于物体质量不仅和构成它的物质有关,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可做下面两个假设:(1)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关: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2)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一般不相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探究这两个假设,实验设计包括需测物理量需要器材如何测量各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质疑和咨询,合作设计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共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
三、丰富课外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物理中的不少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而新教科书中的“信息窗”、“交流与讨论”、“迷你实验室”等,大多数都是学生课外的实践和小制作等,再加上没有现成的器材,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多动脑、多动手,充分挖掘潜能,寻找性能相似的代用品,通过自己的摸索,让学生在实践摸索中创新。
另外可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物理兴趣小组探讨与物理有关的课题,如自行车中的物理问题、电饭锅原理与故障维修、照明线路安装;开展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带领同学参观工厂、参加社区活动等。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且还可以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课外活动还为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加速了学生特长的发展,获得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得到的成长空间,克服了把学生拴在死啃书本的怪圈里,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现象,给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最具活性的平台,我们在活动中要善于启发、诱导、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巧妙地给学生活动指点迷津,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正确的指引,使学生在自然、自愿、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使学生打好基础,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不仅将知识学牢学活,而且能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并能多方面培养学生自身实际能力,真正做到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对于摩擦起电现象,我让每个学生都用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吸引碎纸屑;在讲惯性时,我让每个学生将钢笔帽放在纸条上,然后看谁抽出纸条时还能保持笔帽不倒。学生们边实验边观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上我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注重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一次研究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中,我们开展对课本实验装置改进的活动,学生们兴趣高涨,个个动脑筋,谈想法,拿主意,提出不少方案,有的同学还就地取材,用一只矿泉水塑料瓶和一个乒乓球就把道理说得简明透彻。那个同学把塑料瓶上部和底部的一部分剪去,剪去的底部的孔略小于乒乓球,他就把乒乓球从上面放入瓶内,再从上面倒入水,大家观察到有少量的水从乒乓球与瓶孔的缝隙流出,乒乓球并不上浮,这是因为水对乒乓球只有向下的压力。然后用手堵住瓶底流水处,大家就观察到乒乓球逐渐浮起,这是因为水对乒乓球向上的浮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演示结束,学生不仅巩固和深化了所学的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对实验进行改制,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在实验前,我总是先布置实验预习题,让学生在预习时就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操作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还要明确实验纪律,注意操作的关键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规范操作,细心地观察和思考。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开发智力有重要意义,也增加了学生动手锻炼的机会。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自己组织实验是其获取感性材料的前提条件,为实验的进行理清思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先做什么”、“怎么做”,逐步学会建立探究实验的基本框架。利用现行教材内容,选定一个思考对象,精心设计系列问题,诱发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充分想象,提出假说,进行判断,并最终把发散性思维聚向问题的焦点,揭露事物的本质诱发学生展开创新思维。
如在“物质密度”教学中,学生知道,水和酒精可由气味鉴别,铜块和铝块可由颜色鉴别;而水和盐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则无法直接鉴别,有的学生提出用质量来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理由是铜的质量比铝的大。上述猜想被否定,问题在于物体质量不仅和构成它的物质有关,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可做下面两个假设:(1)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关: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2)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一般不相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探究这两个假设,实验设计包括需测物理量需要器材如何测量各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质疑和咨询,合作设计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共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
三、丰富课外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物理中的不少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而新教科书中的“信息窗”、“交流与讨论”、“迷你实验室”等,大多数都是学生课外的实践和小制作等,再加上没有现成的器材,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多动脑、多动手,充分挖掘潜能,寻找性能相似的代用品,通过自己的摸索,让学生在实践摸索中创新。
另外可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物理兴趣小组探讨与物理有关的课题,如自行车中的物理问题、电饭锅原理与故障维修、照明线路安装;开展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带领同学参观工厂、参加社区活动等。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且还可以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课外活动还为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加速了学生特长的发展,获得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得到的成长空间,克服了把学生拴在死啃书本的怪圈里,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现象,给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最具活性的平台,我们在活动中要善于启发、诱导、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巧妙地给学生活动指点迷津,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正确的指引,使学生在自然、自愿、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使学生打好基础,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不仅将知识学牢学活,而且能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并能多方面培养学生自身实际能力,真正做到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