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开展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几点体会

【作者】 许雅婷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导   读: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群体性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一、谈谈为什么要在学校开展“心理团体辅导课”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群体性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自我成长过程。
        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的区别在于当事人是在团体中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对自我问题的认识和自我问题的解决,以达到调节心理、健康成长的目的。
        本文尝试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发现它有以下几个好处:
        1.团体辅导是一个辅导者对多个成员,不但比一对一咨询的人数多,而且节省辅导的时间与人力,更高效、省力。
        2.团体辅导要比个体辅导更具感染力,影响广泛,针对性强。团体辅导是多向沟通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当事人来说,都存在多个影响源,每个成员在活动中既观察别人,也从多角度洞察自己,有时会比单独咨询更能达到辅导目的。
        3.可以用团体辅导来筛选和甄别“特别”的孩子来进行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特别适用人际关系不良的人,不愿个体咨询或不愿轻易表达自我情感的人。同时,在活动中能发现“特别”的人,从而进行个别咨询。例如:有一次,在给一个班的学生做活动时,我就发现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男孩子,一个是拒绝女孩接触他,稍稍一碰,他就又喊又叫,躲躲闪闪,完全不能进入活动中;另一个则是不管队友,同学们怎么劝都不参加小组内任何活动,好像是个“身处世外,看透世事”的人。后来,我就安排他们进行了个别咨询,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解开了他们的心结。
        二、谈谈如何确立主题
        刚开始尝试的过程,我没有头绪,在摸索中向前走。后来,我发觉同年级和同年龄段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存在普遍性,可以同一年级确定一个主题分班级来开展团体辅导。有了这个思路,我就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来设立主题。如:我开展了“自信心”培养的活动,效果都不错,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在今后的活动中想法就越来越多,思路越来越宽。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学校的大型活动、传统节日、需求相同、问题相同的学生分类等方式分别组织活动。
        如: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时,我们利用这个班队会分别在五、六年级做了一次“感恩父母”的团体心理活动,活动中有一个“说说我的爸妈”的环节,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话语,不仅打动了听课的老师,也让到场的家长深受感动、唏嘘不已。我们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们发现父母的付出、艰辛以及对他们深厚的爱,活动使学生们对“感恩”一词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而今后学生们对父母的爱就不会只表现在口头上了。在团体心理活动的主题确立后,通过心理游戏具体地指导解决学生存在的自我意识、学习能力、自我情绪控制、沟通交往能力、心灵成长等多方面的困惑,有效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班级工作、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从而提高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三、谈谈如何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团体心理辅导要占用场地,召集学生,每次活动要有固定的地点和时间,时间一般为一小时,人数最好为二十人以下。我利用每星期开展活动,采用限定人数招募的形式,让孩子们自愿参与进来。
         团体游戏可以从《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杨敏毅老师著)、《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务实》(钟志农老师著)及《小学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主题方案》(王真著)汲取一些活动设计,刚开始我们可以借鉴,借用专业心理老师、教授们设计的活动进行,慢慢地我们就可以自己尝试设计或多渠道搜集其他种类的游戏用在辅导课中。
         四、谈谈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反馈与表现以及对孩子们的意义
        无论游戏多么有趣,多么精彩,最终孩子们的分享、反馈、交流才是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核心,没有这一环节辅导课就毫无意义。这部分才是孩子们认清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重要环节。
        比如,在一次团体辅导课中,我设计了一个“火灾逃亡”游戏,想法来自于一部《逃出生天》的电影。游戏中,一个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活动中她非常积极参与,一上场她就表现得很主动,游戏开始后,她一直以一个组织者自居,谁出局,谁进入下一关,都由她说了算。当第一轮游戏结束,我突然宣布出局的人就是“死了”的人,这时,孩子们愣住了,包括那个女孩。因为,在游戏前,我设下了一个“陷阱”,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们,出局的人就是“火灾现场死掉”的人,他们认为这和以前一样,游戏结束下场就好了,可当给他们一个情景,或一个背景,意义就完全不同了。这时我适时地插了一句:此时你想说些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吗?可没等我说完,一个男生生气地站起来大声指责那个女生,说:“如果不是你推他们出去,他们就不会‘死’,你太自私了,你平时就是这样。”一时间,许多同学都激动起来,有的指责,有的辩护。在同学们的指责中,女生什么也没有说,但可以看出她很震惊,也很难过,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第二轮游戏中,她竟主动“牺牲”了自己,流着泪说:“如果你们认为我很自私,现在我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接着她自动出局了。孩子们在游戏中,看到自己,得到成长,令我激动不已。谁说成长就一定都是欢笑,泪水中的成长更让孩子们坚强,懂得责任与牺牲。接下来,更多的孩子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如果说,我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收获到了什么?那就是孩子们的成长,通过活动他们变得更真诚,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要让他们懂得更多,活得更健康,还需要我们这些一线老师共同努力,互相学习,毫无保留地交流彼此的经验,给孩子们更健康、更系统、更完善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