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老师,请“口下留情”

【作者】 王德虎

【机构】 滨海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精当的评价语言、灵动的评价方式能够为一节课增添不少亮色,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每次听课,我们总会为执教者那精炼准确、富于变化、幽默风趣的评价语深深折服,为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言辞恳切的评价语而感动。的确如此,精当的评价语言、灵动的评价方式能够为一节课增添不少亮色。然而目前的现状是课堂评价语言的单一性、单向性、模糊性等充斥于我们的语文课堂。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课堂评价理念,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使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缺失现状
  目前的课堂评价现状看,我们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很多语文课堂上出现了教师的评价泛滥,大有教师演绎台词之势,课堂评价甚至出现了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滥施表扬,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不合时机和不分对象的程式化评价现象等等,造成了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1.用奖品替代课堂评价
  在一些公开课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便发给学生一些小奖品,如小贴画、小红花、小星星、小玩具等。经常采用发奖品的评价方式很容易使教育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评价变成了一种物质诱惑,学生注重的只是教师的奖品,而不是学习的内容。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实质上学生缺少了有深度的思考。
  2.流于形式,主体单一
  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总是:“表扬他。”生(啪啪啪)。一堂课反复出现这种形式,而且成为了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师生之间就像动物之间的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毫无情感。而有些课堂则完全相反,一堂课上评价形式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但接下来学生再也无法平静或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刺激性不太强烈的学习内容。这种流于形式的评价没有针对性,即使面对表扬,其快乐程度也会下降,更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3.评价没有层次性,课堂指导缺乏厚度
  一般教师的评价只停留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表面上,没有通过有层次的评价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对教材理解的厚度。我们的阅读教学指导之所以不能够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不能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不能给听课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评价缺乏层次性,课堂指导缺乏应有的厚度。一些名师的课堂让我们感到厚重,其功夫就下在此处。
  二、 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的对策
  如何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真正达到《纲要》所要求的评价境界: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评价语言要正确、有针对性
  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要通过正确、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情感走向正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要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我提问:“爸爸为什么坚持要汤姆把大鱼放回湖中?”学生回答:“还没到钓鱼时间。”于是我针对该生的回答进行了修正:“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我要求、自我管理,这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文中的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汤姆,我们要向他学习。”我们一定要注意评价的正确性和针对性,因为这样的评价往往能够起到点拨作用,让学生豁然开朗,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2.评价语言要充满智慧
  教师口语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评价语言也不只局限于有声语,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我记得有一次上课,一位学生正在朗读《桂林山水》中最后一段描写桂林山水结合之美的那段话。读得情真意切,很有感情。出人意料,教室里突然飞进了一只燕子。学生们骚动起来。我(灵机一动):你把《桂林山水》中的文字都读活了,读得真美,你看,把小燕子都招到了你描绘的景色中来了。(生大笑)我:看谁的朗读不但让我们陶醉,也让教室外的燕子陶醉?全班沉浸其中,另一生又一次充满感情地朗读起来。由于我用“大语文”的智慧,巧妙地开发了生成性的资源,竟把课内发生的意外“枝叶”,通过富有诗心的评价语,巧妙地嫁接到学生学习的“主干”上去,保护了活泼又不失秩序的课堂。这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这种即兴评价,植根于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
  3.评价语言要饱含真情
  要体现评价的真实,就必须时时处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我们应该带着我们的一腔真情去唤起学生的真情。特级教师贾志敏在面对一个读书声音细小的学生时是这样评价的:“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激励的话语如同甘露流进了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细细品味,不难体会出名师胸怀的宽广及对孩子的拳拳爱心。“你读得真好听!”一下子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被肯定的快乐,同时激起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在缺点的表面巧妙加上“糖衣”,在不挫伤学生的自尊的同时,让他们听着顺耳,易于接爱。“不信,你试一试”,更是激发起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大师的教学评价艺术由此可见一斑了。
  在我们的课堂中,在师生的交流中,语言就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我们的评价语,是支撑这座桥梁的构架。我们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巧妙应对,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精辟微妙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一定能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
  如果说好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预设的美丽,那么好的评价就是一种生成的艺术。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