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理性回归——如何利用部编教材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作者】 董开霞
【机构】 甘肃省永昌县第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依据部编语文教材的特点,解析了部编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提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统领全局,掌握教材编排体系,选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重建 知识体系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话题"、"内容"为核心,组成单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将语文知识系统化、阶梯化教授。同时在单元的编排上注重话题,忽视语文知识,忽视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目前教学现状只能是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用只能是"短、平、快"的"导学案"式教学和题海战术,形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教师在课堂上顾不上语文知识传授,也顾不上情感价值观教育,只有习题演练;学生在课堂上反复揣摩解题技巧,课后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这样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语文教走上了多媒体的表演和无效训练的不归路。单元教学目标成了空中楼阁,情感教育成了一纸空文,文学鉴赏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工具性成了不可实现的目标。"部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语文知识系统化。那么面对部编教材,语文教学如何回归理性,如何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如何抓住语文文学性、人文性、工具性特点,完成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重视单元知识 逐项落实
教师必须重视部编教材的教师用书中对每个学段、单元、
每一课的基本的知识、必要训练设计到单元教学目标中,在教学过程中逐一落实。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清晰明确的列出了语文知识(一般性文学常识、修辞方法、词性、表现手法:朗读的方法、重点词语)、背诵的篇目 、写作(方法的指导、写作的作用、写作的要求) 。
二、重视单元导语 提纲挈领
教师必须重视单元导语。单元导语对本单元主题略加提示,主要指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部编教材导语保留了原教材人文味浓厚的第一段,同时更换第二段,明确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并且前后有一定的关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语中关于阅读的表述上来看,要求是朗读及朗读的方法。这些关于阅读方法上的要求,不仅为我们的单元教学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引,更是对七年级一般阅读能力培养要求的逐步递进,使语文能力点呈螺旋式上升。导语中关于修辞的表述上来看,要求是"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这些明确了修辞教学的要点,为写作教学定了总基调。由此可见,单元导语最重要的一个功用便是指引正确的教学方向,防止南辕北辙。
三、用好课后习题 巩固落实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自身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思考探究,该部分内容主要围绕课文内容、情感、主题、写法和疑难展开;其次是积累拓展,该部分以积累、品味、拓展、延伸为主,与文本以外的内容建立起广泛的联系。
对于"部编本"的课后练习题,教师应以灵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的态度来对待。有助于课文理解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它们放置到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比如学习《春》时,最关键的在于赏析不同春日图景,笔者将思考探究的第一题作为贯穿整堂课的牵引线,将练习题融合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春日图景并对其进行赏析。通过该题的串联,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也掌握了赏析的方法,从而收获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结合课本《名著导读》中有关《朝花夕拾》的内容,让学生假期回家看《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并做读书笔记。
四、目标合理分解 突出重点
部编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内容,纳入语文教材体系。其目的是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相当一部分老师对综合性学习没有拿出专门的课时来进行指导,既无目标计划,也没有组织实施,个别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甚至还是一片空白。可以想见,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
《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规定: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课程标准》从四方面作了明确规定。)鉴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现状,部编教材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讲究教学策略,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
五、重视补白价值 拓展延伸
部编教材中的 "补白",用比较浅易和生动的语言来介绍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紧扣相应的文本或专题,主要与课文的作者、内容、主题或文体知识相关;第二,"阅读鉴赏"部分的补白占了所有补白约74%的比例,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具有一定水准的名家解读、点评,为学生提供了深层了解文本的渠道;第三,"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两部分的补白则侧重于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专题学习提供相应依托。可见,课后补白的定位就是学生的助读、助学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运用,让它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补白的教学辅助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占杰 《中学语文教学法十讲》 2017-05-01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3]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2016年版 北大出版社
[4]蔡伟《语文教学案例的撰写与应用研究》2018-06-0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重建 知识体系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话题"、"内容"为核心,组成单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将语文知识系统化、阶梯化教授。同时在单元的编排上注重话题,忽视语文知识,忽视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目前教学现状只能是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用只能是"短、平、快"的"导学案"式教学和题海战术,形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教师在课堂上顾不上语文知识传授,也顾不上情感价值观教育,只有习题演练;学生在课堂上反复揣摩解题技巧,课后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这样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语文教走上了多媒体的表演和无效训练的不归路。单元教学目标成了空中楼阁,情感教育成了一纸空文,文学鉴赏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工具性成了不可实现的目标。"部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语文知识系统化。那么面对部编教材,语文教学如何回归理性,如何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如何抓住语文文学性、人文性、工具性特点,完成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重视单元知识 逐项落实
教师必须重视部编教材的教师用书中对每个学段、单元、
每一课的基本的知识、必要训练设计到单元教学目标中,在教学过程中逐一落实。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清晰明确的列出了语文知识(一般性文学常识、修辞方法、词性、表现手法:朗读的方法、重点词语)、背诵的篇目 、写作(方法的指导、写作的作用、写作的要求) 。
二、重视单元导语 提纲挈领
教师必须重视单元导语。单元导语对本单元主题略加提示,主要指出本单元的学习要点。部编教材导语保留了原教材人文味浓厚的第一段,同时更换第二段,明确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并且前后有一定的关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语中关于阅读的表述上来看,要求是朗读及朗读的方法。这些关于阅读方法上的要求,不仅为我们的单元教学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引,更是对七年级一般阅读能力培养要求的逐步递进,使语文能力点呈螺旋式上升。导语中关于修辞的表述上来看,要求是"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这些明确了修辞教学的要点,为写作教学定了总基调。由此可见,单元导语最重要的一个功用便是指引正确的教学方向,防止南辕北辙。
三、用好课后习题 巩固落实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自身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思考探究,该部分内容主要围绕课文内容、情感、主题、写法和疑难展开;其次是积累拓展,该部分以积累、品味、拓展、延伸为主,与文本以外的内容建立起广泛的联系。
对于"部编本"的课后练习题,教师应以灵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的态度来对待。有助于课文理解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它们放置到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比如学习《春》时,最关键的在于赏析不同春日图景,笔者将思考探究的第一题作为贯穿整堂课的牵引线,将练习题融合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春日图景并对其进行赏析。通过该题的串联,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也掌握了赏析的方法,从而收获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结合课本《名著导读》中有关《朝花夕拾》的内容,让学生假期回家看《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并做读书笔记。
四、目标合理分解 突出重点
部编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内容,纳入语文教材体系。其目的是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相当一部分老师对综合性学习没有拿出专门的课时来进行指导,既无目标计划,也没有组织实施,个别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甚至还是一片空白。可以想见,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
《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规定: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课程标准》从四方面作了明确规定。)鉴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现状,部编教材综合性学习、写作、名著选读等方面,全都有学习方法或者训练目标等提示,有的还比较具体。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讲究教学策略,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
五、重视补白价值 拓展延伸
部编教材中的 "补白",用比较浅易和生动的语言来介绍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紧扣相应的文本或专题,主要与课文的作者、内容、主题或文体知识相关;第二,"阅读鉴赏"部分的补白占了所有补白约74%的比例,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具有一定水准的名家解读、点评,为学生提供了深层了解文本的渠道;第三,"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两部分的补白则侧重于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专题学习提供相应依托。可见,课后补白的定位就是学生的助读、助学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运用,让它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补白的教学辅助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占杰 《中学语文教学法十讲》 2017-05-01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3]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2016年版 北大出版社
[4]蔡伟《语文教学案例的撰写与应用研究》2018-06-0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