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家长行为于幼儿习惯养成的思考

【作者】 王小娟

【机构】 九华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幼儿时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养成的各种良好习惯,是他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的第一块坚定的基石。“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在家庭习惯养成教育中,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成长的闪光点,忽视孩子的不足,帮助孩子在主动调整中养成好习惯;要以身作则,发挥良好的榜样效应……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可见婴幼儿时期是一个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该怎样教育孩子呢?笔者觉得:首先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因为幼儿时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因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完全依赖老师。生理学家认为:“习惯是自动了的条件反射。”因此,家长应该多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养成教育,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孩子将原本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首先,要及时发现孩子成长的闪光点,使之成为培养良好习惯的起点。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小就应该多迁就,往往放任自流,没了规矩;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就应该从小教育,往往拔苗助长,伤了自信……因此多了解孩子发展程中的一些关键期,关注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及时地加以积极引导,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必修课,尤其要多关注孩子发展中的“第一次”。
  如:孩子第一次尝试自己穿衣服、第一次独立坐在桌前吃饭、第一次收拾整理玩具……或许他分不出衣服的正反,裤子的前后,鞋子的左右;吃饭时桌上、地上掉了一层饭粒,甚至眼睛眉毛边也沾了一些饭菜;收拾玩具时有点丢三落四、杂七杂八……但这却说明孩子有了自我服务的意识,正是对幼儿进行生活卫生习惯教育的好时机。作为家长,戴上“优点放大镜”多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给予孩子适宜的指导,是让孩子在好习惯养成道路上迈出自信愉悦的第一步。
  其次,要用爱包容孩子自主行为的不足,让孩子在主动调整中养成好习惯。
        每位家长都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呵护、最多的爱。可为什么同龄幼儿之间的差距却又确实存在着呢?除却客观因素,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孩子的认可程度、干涉程度都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幼儿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但是自理能力较弱,自理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但也要言传身教,家园一致,这样才能是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有一次笔者无意间听到两个小班妈妈的对话:
        甲:你家小家伙真棒,会自己穿衣服、鞋子,还穿的蛮好。我们家就不行,以前还自己动动,现在就干脆说“我不会”,等着你帮他弄,在幼儿园还好些。
        乙:还好吧。以前他也不会自己穿,要么袜底朝上,要么裤子穿反了,有时候衣服都不知道是怎么穿的,反正不像个样子。但是他想自己穿,我们就让他自己穿,穿得不好再帮忙,然后一边告诉他应该怎么穿。他自己会穿了,我们感觉轻松多了。
        甲:你不怕迟到啊?
        乙:怎么不担心啊。我们就给他打预防针,睡前先说好了:如果想自己穿衣服就要早点起床,现在基本上也不睡懒觉了。
        甲:我就是怕他弄不好,性子又急……
  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早一点自理、自立,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做的不够好,再加上一些外在的影响,从而忽视了孩子的真正成长需要,夺走了孩子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的机会,错过了锻炼的最佳时期,想弥补已经很难了。那该怎么正确对待孩子自主行为的不足呢?孩子年龄小,做得不够好是正常的。当孩子做得不够好时,千万不要生气,更不要拿他跟别的同龄孩子比较,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作为家长,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同时要用一颗包容的爱的心,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给予一定的帮助与表扬,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行为习惯。因为“习惯的重要性并不止于习惯的执行和动作方面,更在于培养理智的和情感的倾向,以及增加动作的轻松、经济和效率。”(杜威语)孩子习惯好了,家长也就轻松了,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让好习惯与孩子如影随形
  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于是有些家长开始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严格的习惯养成训练。刚开始,可能还小有成效,可好景不长,孩子开始跟你对着干:你要求他这样,他偏要那样,你让他那样,他又要这样,着实是件麻烦又令人头疼的事情——进一步,害怕他更加叛逆;退一步,又害怕前功尽弃。怎么会这样?因为他感觉自己被管制得太多,被干涉太多,你的习惯训练让孩子产生了“苦役感”。怎么办?淡化训练目的,将习惯练习渗透到生活的各个细节,让孩子感觉到他所做的都是生活中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在“顺其自然”中逐步走向完美。
        第一,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幼儿时期的孩子模仿力很强,他们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光观察大人的言行举止,父母的一举一动就如同生动形象的“图谱”展示在孩子面前,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好习惯。如到了饭点,经常会有家长追着让孩子洗手,可是孩子却跟家长玩起了讨价还价的筹码。这时候,你不妨跟孩子一起洗手,同时配上“洗手歌”,相信孩子就会在这种环境下喜欢上洗手,而养成了勤洗手的好习惯。
  第二,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行为,将习惯练习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比如:要孩子养成文明礼貌习惯,你需要自己做到早晨醒来道“早安”,跟人分别说“再见”,别人帮忙说“谢谢”,做错事情“对不起”等;要孩子养成卫生习惯,你需要自己做到每天早晚刷牙洗脸、饭前便后洗手、经常洗头剪指甲等;要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就要每天安排阅读时间,跟孩子一起看图书、讲故事、说儿歌;要孩子尊老爱幼,你自己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呵护幼小孩童……
  第三,习惯养成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好习惯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一件事坚持21天就会初步形成;而坚持90天后,就是一个成熟稳固的习惯。”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唯有关注生活的每个细节,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成长需要;唯有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才能给予孩子最适宜的教育;唯有以身作则,持之以恒,才能让习惯养成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